![]() |
|
|||
天津北方網訊:鹽鹼地由於不適合植物生長,被稱爲“綠色的禁區”。濱海新區卻在這片鹽鹼灘上建起一座花園城市。五年來,濱海新區新增綠化面積超過6000萬平方米,截至目前新區綠化覆蓋率已達36%。人均綠化面積超過30平方米,比五年前翻了一番,遠遠高於國家生態城市人均綠化面積12平方米的標準。
爲了打造生態宜居城市,新區針對原有綠地少、城市發展快的問題,專門制定了以構建公園與溼地板塊爲主,逐步輻射河道、路網的城市生態園林架構體系,實現人與自然、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五年來,新區新建及改造的各類主題公園總數達到46個,保證每個功能區內都有2個以上大型公園。一大批文化公園、溼地公園、海河公園、貝殼公園、動漫公園、紀念館公園的開放,讓市民感覺到綠化給城市帶來的生機。
在大力建設各類主題公園的同時,城市內的河道和路網也是新區綠化提升的重點。天津大道、津塘四號路、泰達大街、中央大道、海濱大道等新區內主要道路的綠化建設均已完工,一條條綠色的“長龍”貫穿着新區內的各個功能區域。目前,新區主要通道及“十大戰役”重點道路已變身“綠色廊道”。
據新區綠化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08年開始,新區每年的綠化總面積都超過了1200萬平方米。新區在全面加快綠化面積的同時,還加大了退鹼的課題研究。五年來,新區綠化部門共突破鹽鹼地種植類國家級課題超過20項,採用膜技術退鹼的一大批土地,新增近百種3億株植株和花卉,在新區的綠地中不僅有白蠟、合歡、槐樹等常見耐鹽鹼類樹種,而且還有通過嫁接、移植等方法栽種的紫葉李、碧桃、黃楊等30多種觀賞樹種,極大地豐富了新區種植種類,增加了觀賞性。據新區園林部門介紹,目前全國已有多個沿海城市來新區學習種植模式。(記者袁曉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