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自從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職業球員就成爲了一個令人羨慕嚮往的職業,二十年來無數少年趨之若鶩,一批又一批小球員都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力爭走上職業足球的舞臺。
但就在幾天前進行的濰坊杯國際青年足球邀請賽上,我們的記者卻發現了一個球技上佳、前途無量的18歲小將。不過讓人有點驚訝的是,他放棄了成爲職業球員的機會,而選擇了大學校園。這也再次折射出了中國足球青訓體系的體制困局。那麼,這個耐人尋味的選擇背後,有着怎樣的故事呢?
黃俊逸今年18歲,現在是山東全運隊的主力前鋒,身高、速度、爆發力都是一流,腳下技術也很有特點。在去年的U17全國聯賽裏,黃俊逸曾經在角旗附近打進過一粒巴斯滕式的零度角吊射,從此人送外號超級吊射先生。對他而言,將來成爲一位優秀的職業球員幾乎不成問題。
然而在全運會結束之後,九月份一到,黃俊逸的新身份,並不會是職業球員,而將是同濟大學的一位大一新生。
黃俊逸的選擇,自然會讓他的教練無比惋惜,不過對於黃俊逸自己來說,這樣的選擇並不奇怪也不突然,早在剛剛升入高中時,他就曾經放棄過足球,專心做一個高中生,只不過一個學期過後,對足球的喜愛,還是讓黃俊逸回到了球場。
黃俊逸:高一上學期沒有踢球,看看光學習的話,能學到什麼程度。但是後來發現,光學習的話,感覺還有事沒幹,自己的精力沒用完,還是可以兩邊走。其實對我和家長來說,一直是把足球當一個愛好一個特長,沒有說要走職業的道路,想踢就去踢,踢自己覺得快樂的足球,不是現在這樣功利的足球。
不過,黃俊逸“兩邊走”的心願,終究還是沒辦法達成,足球教練們不會放過這樣的好苗子。高中會考結束之後,黃俊逸終於還是進入了山東全運隊,開始了隨隊集訓比賽,整個高三都沒有上。然而這一年多的類似職業球員的集訓生活,還是沒能讓黃俊逸產生成爲職業球員的願望。
黃俊逸:在這邊必須要成績,壓力也大,工作一樣,會覺得很枯燥很無聊,每待一段時間都想回去,再過過以前的生活,調整一下再回來。真覺得這種環境氛圍挺難受的,上學的感覺和生活比較適合我。隊友之間的關係和學校還是不一樣,這邊的利益關係太多,在這兒每天擡頭不見低頭見,肯定多少會有矛盾產生。而且在這邊只有踢球這一件事可以幹,沒有別的事可以轉移注意力放鬆心態緩解壓力。在學校學習學累了可以踢會兒球,踢球踢煩了可以再學習,可以兩邊跳。
總而言之,黃俊逸把自己現在所處的環境,形容爲“外表光鮮的監獄”。所以當同濟大學的錄取邀請擺在面前時,他自然會選擇接受。在那裏,他完全可以實現自己踢球學習兩邊跳的心願,既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又可以代表同濟足球隊參加大學生聯賽等各項賽事。
在中國的青少年球員當中,像黃俊逸這樣的選擇也許還並不多見,但他的境遇和感受卻十分普遍。追根溯源,我們可以把黃俊逸苦惱的來源,總結成四個字:體教分離。在中國長期實行的這種體育人才培養方式之下,青少年自然沒辦法在球場和校園之間自由穿梭轉換,小球員們也自然沒辦法在正常寬鬆的訓練環境下健康成長。
在黃俊逸的教練,山東全運隊主教練侯志強看來,體教分離不僅讓小球員的個人發展受到影響,更讓中國足球的選材基礎大受限制。
侯志強:精英培訓這一塊兒,中國做的並不太差,關鍵是下邊的基礎,下邊的基礎讓俱樂部來推動,他推動不了,因爲所有適齡的孩子全在校園裏。如果這些隊員都進了精英教育,家長就會擔心,踢不出來怎麼辦。如果說他們仍然在校園裏踢球,下課後正常的訓練,然後回家,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狀態,既有學習的同時又不耽誤踢球,踢球的同時又不耽誤學習,這樣家長自然而然就放心了。因爲本身體育和足球就是教育的一部分,現在把它分割開來了。但是這件事如果沒有政策的扶持和機制的改變,很難去推動。
整個中國足球就像一座金字塔,青少年選材基礎是塔基,小球員成長環境是塔身,如今塔基和塔身都出了問題,作爲塔尖的國家隊成績,自然不可能獨善其身。如果我們不想看到更多的足球苗子選擇放棄,如果我們想要國家隊的成績有所改善,體教分離之患,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記者王宇)
(來源: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