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北方網訊: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國跨流域特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本市繼引灤入津工程之後的又一條“輸水”生命線。9月19日,天津“飲水思源南水北調中線行”大型採訪活動正式啓動,記者跟隨採訪團沿線踏訪,尋漢江源頭,走陝西、湖北,經河南、河北,達天津,就沿途各地的工程建設、生態環境、風土人情等進行採訪報道。
南水北調工程分爲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線,中線工程經過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從長江支流漢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庫引水,經陶岔樞紐,在鄭州西穿過黃河,之後沿太行山東麓和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到河北省徐水縣西黑山村分爲兩支,一支向東至天津稱爲天津幹線。其中,陶岔渠首至天津幹線出口閘1275公里、至北京團城湖1277公里,全線自流到天津、北京。
漢江是長江最長的支流,因此,位於陝西省寧強縣漢源鎮馬家河村的漢江源源頭是採訪團的第一站。走過泥濘的山路,在青山綠樹掩映之中,山峻谷狹,清澈的河水順山瀉下,一道瀑布映入眼簾,濺珠噴雪。記者嚐了一口漢江水,不由得感嘆:水真甜!
寧強縣是“5.12”地震災後天津對口援建的地區,由此天津和寧強也結下了深情厚誼。爲了保障水源地水質不受污染,寧強縣格外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和漢江水源保護。馬家河村村民張邦國說:“即便下雨的時候,水也能保持非常清澈,而且啓動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後,山上的滑坡也少了,這既是爲了南水北調工程,也是爲了我們自己。”
漢源鎮鎮長王波告訴記者:“爲了保證水源地不受污染,鎮上發動村民自管自治,同時加大搬遷力度,以拿退耕還林工作爲例,目前全鎮退耕還林面積已經達到5萬多畝,森林覆蓋率越來越高。此外,在工業發展方面,堅持綠色、循環發展理念,有污染的化工企業堅決不允許新建。”目前,漢源鎮主要以發展中藥材、茶葉、食用菌等綠色產業爲主。
“或許我們在工業發展上做出了犧牲,但是爲了保護水質、保護環境,這樣很值。”王波說。
據介紹,在保護漢江方面,寧強縣除了加大水利法規宣傳、合理規劃治理項目之外,還實施了多項治理工程,使土壤侵蝕模數(土壤侵蝕強度單位,是衡量土壤侵蝕程度的一個量化指標)由原來的每年每平方公里4855噸下降至現在每年每平方公里3669噸,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2平方公里。同時,該縣還加大了漢江河道綜合整治力度和污水處理能力,提倡水資源綜合利用,確保“一江清水供京津”。(記者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