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從生命搜救到污染防控,從傷員救治到人員安置,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的救援、救治和安置工作16日仍在緊張進行……
截至16日上午,救援人員共發現遇難者遺體112具,接到各方報告失蹤人員95人。
“血的教訓極其深刻,必須牢牢記取。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首要位置,切實維護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5日再次作出重要指示。
16日下午,李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代表習近平總書記,趕赴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現場,看望慰問消防隊員、救援官兵和傷員及受災羣衆、部署下一步救援救治,善後處置和安全生產工作。
16日,新華社記者兵分多路,深入各個現場採訪救援、救治、防控、安置等情況。
艱難搜救
儘管已經過了生命救援“72小時黃金期”,但現場搜救仍在繼續,搜救人員期待再次發現生命。
北京衛戍區防化團的官兵們16日上午的任務,是對爆炸區建築和集裝箱區域開展第三遍搜排。
記者同防化部隊官兵一起,穿上厚重的防化服,向爆炸核心點徒步走去。走到爆炸點附近,置身於爆炸廢墟中,廢渣、碎片與扭曲的集裝箱混合在一起,用腳踩上去,哪怕一塊破碎鐵皮也會蕩起一層灰。這是爆炸後留下的痕跡,不知是什麼物質,也不知是否有毒。
天氣炎熱,防化服內的溫度最高可達五六十攝氏度,官兵們的衣服在很短時間內就全部溼透。
而在覈心區邊緣,武警天津市總隊第六支隊的戰士們操作着大型機械逐步清理外圍,一寸一寸向爆炸核心點挪進。
北京衛戍區防化團多名官兵說,在覈心區周邊的多棟建築中,發現了氰化鈉、鎂顆粒、電火石、硫磺等灑落的化學品,急需妥善處置。於慶彬說,在爆炸現場一個集裝箱內,發現一桶白色液體,取樣經化驗室化驗後,確認有氰化鈉成分。
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安表示,目前現場處理有“三部曲”:一是蒐集,對現場大量殘渣碎片集中轉運,對於核心爆炸點附近可能存在有害物質的,要一公斤一公斤地清理,儘量避免揚灰;二是洗消,爆炸現場肯定有微量殘留的有害物質,處理時要採取物理、化學方法進行中和與稀釋;三是監測,通過對現場殘留物的檢測,逐漸將污染區變爲對人體無害的清潔區。
在現場周邊的居民區內,目前有2000多名官兵在作業。專家認爲,從目前環境監測情況看,絕大多數不需要做專業的洗消。在事故現場完成清理後,可留守專業檢測和洗消人員,爲有疑慮的居民提供檢測和洗消服務,幫助他們儘快恢復正常生活。
全力防控
“爆炸現場的氰化鈉初步估算有數百噸!”16日,北京軍區參謀長史魯澤少將在新聞發佈會上公佈這一消息,如投石擊水,立即引起高度關注。
氰化鈉是劇毒化學品,一旦接觸酸性雨水,立即生成無色揮發的劇毒物質。氰化鈉的存在,讓現場搜救變得更加危險,也留下發生次生災害的隱患。
“經過複雜的現場勘察,已經基本上確定了位置,氰化鈉大概分佈在兩個點上。”史魯澤說。目前已經採取三種處置方案,對已炸開外露的,清理出一塊場地,用雙氧水或者其他辦法進行化學中和;對大面積分散的,砌起一米多高的圍牆圍擋,爲了預防因下雨造成化學反應,進行遮蓋;對於成桶未損壞的,將其及時清運,撤離現場,進行專業化處置。
環保專家解釋,氰化鈉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會在短期內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其融入水體中形成氰化物後處理方法成熟,對環境的影響相對易於控制。
對於空氣污染和水污染,相關部門也進行了迴應。
天津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包景嶺說,15日0時至24時,17個環境空氣監測點位中,有兩個點位氰化氫累計出現2次超標,分別超標0.04倍和0.5倍,其餘各點位各項污染物均未超標。
此次防化部隊也攜帶了紅外遙測車,在事故核心區周邊建立了7個監測點,24小時不間斷對爆炸現場2公里範圍內空氣質量跟蹤監測。
史魯澤說,從最新檢測的數據來看,核心區周邊空氣中僅存有少量的有害氣體,濃度均低於國家規定的致人傷害的濃度標準。
在水環境方面,天津市環保局局長溫武瑞表示,環保部門13日凌晨在事故區域內設立了5個廢水監測點位,在2個排海泵站進水口各監測出氰化物超標一次,平均超標10.9倍;14日在一處排海泵站進水口監測出氰化物超標一次,超標2.1倍。
環保部門對事故區域三處入海排水口全部實施封堵,對現場隔離區外的雨水口、污水口、污水處理廠、海河閘口進行不間斷監測。在事故區域設置圍堰,並在污水處理廠前端的雨污池進行破氰處理,處理後排往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確保達標排放。
環保部門監測顯示,15日0時至24時,事故區域臨近的地表水體氰化物和臨近的近岸海域水體中氰化物、特徵有機污染物均未檢出。
悉心救治
在爆炸事故後65小時奇蹟生還的韓鳳羣,病情狀況牽動人心。
16日上午,記者在解放軍254醫院病房,看到了韓鳳羣實時的檢測體徵數據:“心率每分鐘60,血壓135/78,血氧分壓120,酸鹼電解質正常,右胸腔引流血性液400毫升。”
躺在病牀的韓鳳羣佩戴着無創呼吸機,還處於淺昏迷狀態,醫生已經進行了胸腔閉式引流,使用呼吸機來輔助呼吸,同時進行抗感染、抗休克治療,加強呼吸道管理,以預防多臟器功能衰竭。
解放軍254醫院院長杜宏偉表示,韓鳳羣病情已趨於穩定,肺部創傷所致肺功能損害是目前最大問題。“除對其進行全身綜合支持治療措施外,主要進行了胸腔穿刺引流,共從右側胸腔引出近400毫升血性液體,之後傷者呼吸功能明顯改善”。
事故發生後,各方力量全力投入救治。截至目前,國家已經派出58名專家,包括2名神經外科、燒傷科院士。天津市派出150名專家,投入4000餘名醫護人員。
天津市區的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是收治事故傷員較多的醫院之一,共收治了322名傷員,90名住院病人,7名危重傷員,目前已經陸續有傷者痊癒出院。
天津濱海新區港口消防支隊政委陸長江,是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接診傷員中傷情最危急的一個。送抵醫院時,他燒傷面積達75%,重度吸入性肺損傷、彌散血管內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腦損傷、並伴有全身多處骨折,血鉀超過正常值的2倍,乳酸超過正常值10倍,心臟可能隨時停止跳動。醫生們全力救治,到14日凌晨,他血鉀、乳酸基本恢復正常,在最短的時間內穩定了病情。
生命救援的同時,心理救援也同步進行。
據瞭解,突發事件一般都伴有一定的心理創傷,國際公認的最佳心理干預時間是在危機事件發生後24到72小時。在13日第一批傷員入院後,醫院國家級心理應急救援隊迅速抽調11名心理諮詢師,成立心理干預小分隊,對傷員及家屬進行評估和心理危機干預。
積極安置
“來,吃根冰棍吧。”在天津開發區第二小學安置點,一位志願者將一根冰棍遞到農民工王國行手中。
王國行一邊接受記者採訪一邊吃冰棍,緊張的情緒緩解了不少。王國行來自河南省商水縣大武鄉王金樓村,剛來天津2個多月,負責萬科海港城三期的室內裝修工作。爆炸發生時,他和工友們住在活動板房裏,距離爆炸點只有300多米。
“爆炸時,能看到大大小小的集裝箱碎片帶着火直接飛過來……我們跑到旁邊的居民樓裏躲了起來,到第二天早晨五點多鐘被消防戰士搜救出來。”王國行說,“安置點的條件不錯,志願者很熱情。”
天津開發區第二小學是離爆炸點最近的安置點。正門外設立了幾個志願者服務站,可以提供食物、飲用水、口罩、涼蓆、被子等物資。志願者組織者馮女士說,服務站有50多人,他們來自山西、山東、北京等地。
“開發區第二小學最多時安置了1200多人,目前還有300多人。”天津開發區城管局副局長吳鵬說,“旁邊的開發區二中安置點最多時有300人,現在還有80人。”
吳鵬解釋,安置點的人數下降,是因爲很多人投靠親朋好友了,也有返鄉的,還有白天去上班的。
設在天津濱海職業學院的安置點主要負責安置天津本地受災居民。學院黨委辦公室主任於泓介紹,學院13日中午接到指令後,把學校的旅遊與飯店實訓基地騰出來作爲安置區,投入志願者近百人。當晚安置了280多人。這裏最多時安置了310多人,現在人數已降到150多人。
天津市領導活動報道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