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專題 天津 民生 論壇 文娛 體育 財經 地產 IT 汽車 時尚 教育 健康 科技 遊戲 視頻
 
 

郭虎:2013年,天津市氣象局作爲中國氣象局城市氣象防災減災專項建設首批試點城市之一,以社區氣象信息服務站建設爲抓手,加強城市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截至目前,已在南開區廣開街、河西區龍江裏、港雲里社區、和平區衛津路社區建成“八有”氣象信息服務站……

郭虎:多年來,市氣象局還積極開展爲農服務“兩個體系”專項建設工作,以提升氣象爲農服務水平爲核心,以融入式發展爲實現途徑,強化農業氣象“直通式”服務能力,着力開展設施農業氣象服務示範區創建,按照“十有”原則,開展標準化農業氣象服務示範縣建設……

郭虎:市氣象局與市旅遊局簽署了“提升旅遊氣象服務能力”的合作協議,聯合加強旅遊氣象觀測系統建設,聯合做好節假日旅遊氣象預報服務,建立重大節假日旅遊氣象服務聯防機制和信息互相通報制度……

周錦程:近年來,市氣象局在通過電視、電話、網站、手機短信等傳統媒介開展氣象服務的同時,積極適應當下社會發展的趨勢,按照公衆的需求及不斷變化的信息獲取方式,拓寬氣象服務途徑,增強服務粘性……

吳振玲:目前市氣象局大型活動氣象保障服務已經常態化,規範化,有比較完善的業務流程、服務規範和應急預案。同時,針對每項活動的不同特點以及組委會的特定需求,市氣象局會制定詳細的氣象服務實施方案……

吳振玲:針對下半年要舉辦的這幾項大型活動,市氣象局目前已開展了需求調研,四個活動對氣象服務的需求都各不相同,爲此市氣象局要制定各自的氣象保障實施方案,具體到每一天進行設備調試、演練、每天提供哪些產品,產品包括哪些要素等……

郭虎:氣象預報方面,對流性天氣往往生成得很突然。通常來講,一個對流系統對於某一地區的影響時間也相對較短,同時因爲生成速度很快,影響範圍也比較小。冬季寒潮屬於自北向南橫掃數千公里的天氣尺度系統,強對流天氣水平尺度一般小於200公里,有的僅有幾公里。預報員對中小尺度對流性天氣的認識還有很多空白,特別是對其內部結構和發生發展的物理機制的認識還有待提高,這些都給預報帶來了較大的困難。事實上強對流預報也是一個國際難題。

現在人們對於天氣服務的要求越來越精細化和嚴格,氣象的發展與建設也在時刻順應社會的需求。市氣象局在探測手段、模式建設、精細化產品開發等多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目的就是要穩步提高天氣預報的精細化程度和準確性。

 


氣象,與人類社會的發展關係越來越密切。氣象,也是與人類生產、生活最爲貼近的自然科學。四季更迭,陰晴風雨,人們也最易於感知。預報、預警、氣候分析、各種專屬氣象訊息的傳遞,人們做什麼事都會關心一下天氣如何。在重大活動來臨之前,氣象服務尤爲重要,有利於決策者把握最精準的機會,完成一次次完美的活動組織。

氣象服務關乎人們的安危,關係到家國、社會的發展,儘管天氣變幻莫測,但是,我們總是更接近準確的預報,提供各種精細化,甚至個性化氣象服務。日前,天津市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郭虎,天津市氣象服務中心主任周錦程,天津市氣象臺副臺長、天津市氣象局大型活動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吳振玲做客北方網《新聞會客廳》,暢談氣象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

主持人:郭局長,請您給我們講講,氣象部門通過哪些項目來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於國計民生,氣象服務意味着什麼?

郭虎:近年來,天津市氣象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國氣象局的領導下,主動適應天津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着力提升氣象事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面向大城市防災減災、農村防災減災及農業生產等開展服務,並通過項目建設及與相關部門的合作共建,努力提升服務水平。

2013年,天津市氣象局作爲中國氣象局城市氣象防災減災專項建設首批試點城市之一,以社區氣象信息服務站建設爲抓手,加強城市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截至目前,已在南開區廣開街、河西區龍江裏、港雲里社區、和平區衛津路社區建成“八有”氣象信息服務站,即,有工作場所、人員配備、風險評估、應急處置、預警手段、宣傳培訓、防災減災志願者及長效發展機制。目前,氣象信息服務站共覆蓋16個社區,受益3.155萬戶,8.373萬人。今年,市氣象局正在河北區王串場街道建立氣象信息服務站,同時與南開區政府建立了合作關係,將以南開區爲試點,在全區所有社區推進街道(社區)氣象防災減災專項建設工作。

通過項目建設,市氣象局進一步加強了城市運行保障氣象服務,開展了城市內澇風險評估,力求將精細化氣象服務產品送進千家萬戶,將氣象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

一是建立了城市內澇風險定量化評估業務。開展城市內澇災害風險普查,通過採集社區地理、社會、基礎設施、災害隱患點等基礎信息和災情信息,普查試點城區內澇隱患點,建立內澇隱患點的普查數據集,利用科學方法確定了每個內澇隱患點的城市內澇致災臨界(面)雨量。此外,市氣象局還開展了城市內澇災害風險定量化評估業務,實現了城市精細化分區預報預警,並在試點社區易澇點安裝了積水測量尺,在有積水時,由氣象信息員帶隊,實時收集內澇點積水深度。

二是進一步豐富公衆氣象服務產品和手段。針對公衆開發製作了城市氣象指數、生活指數、健康指數等10餘種精細化服務產品,通過中國天氣網天津站、公衆氣象服務網站、微博、微信和手機客戶端等實時發佈。開發了“天津市城市社區氣象信息服務平臺”網站,將社區信息、內澇隱患點基本信息、內澇隱患點風險圖以及實時氣象預報預警產品、公衆氣象指數產品、城市內澇風險評估產品在平臺上實時更新和顯示,供社區居民和街道、社區管理人員使用,目前該網站已覆蓋市內6個城區,並投入業務運行。

三是在示範社區建成區—街道—社區—樓棟長的四級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接收與傳播的網格化組織管理構架,建立了深入到基層社區的應急預案體系,成立了氣象災害防禦領導小組,各社區編制了社區氣象災害應急行動計劃。

多年來,市氣象局還積極開展爲農服務“兩個體系”專項建設工作,以提升氣象爲農服務水平爲核心,以融入式發展爲實現途徑,強化農業氣象“直通式”服務能力,着力開展設施農業氣象服務示範區創建,按照“有專業人員、有服務方案、有指標體系、有業務平臺、有適用技術、有示範田塊、有合作機制、有直通服務、有信息反饋、有效益評估”的“十有”原則,開展標準化農業氣象服務示範縣建設,全面提升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水平。

在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中,市氣象局強化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氣象服務,加強關鍵農時氣象保障服務及農用天氣預報服務,開展農用天氣預報及重大農業氣象災害預警評估服務,推進農業氣象適用技術示範推廣,建立設施農業氣象災害影響預報服務試點,開展設施農業氣象災害影響預報和風險評估服務。

在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建設中,市氣象局以提升農村氣象災害防禦水平爲核心,始終堅持“政府主導、分級負責、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原則,進一步強化基層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不斷拓寬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發佈渠道,完善氣象預警信息發佈機制,不斷健全農村氣象災害防禦機制,強化農村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創建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鄉鎮,加大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力度、規範暴雨誘發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服務業務。

市氣象局與市旅遊局簽署了“提升旅遊氣象服務能力”的合作協議,聯合加強旅遊氣象觀測系統建設,聯合做好節假日旅遊氣象預報服務,建立重大節假日旅遊氣象服務聯防機制和信息互相通報制度;聯合加強旅遊景區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有效避免或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聯合加強和規範旅遊氣象信息的發佈,擴寬氣象服務發佈途徑等。

市氣象局與市民政局簽署了“加強防災減災工作”合作協議,積極加強防災減災信息共享,聯合開展城鄉社區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和綜合減災社區建設,聯合開展重大氣象災害災情調查和風險評估,並開展綜合防災減災宣傳,有效提升大城市氣象防災減災服務水平。

主持人:近年來,市氣象局在做好氣象服務的過程中,在服務產品和服務模式上有了哪些新的成果?如何在主動服務和人民需求當中尋找平衡點?

周錦程:近年來,市氣象局在通過電視、電話、網站、手機短信等傳統媒介開展氣象服務的同時,積極適應當下社會發展的趨勢,按照公衆的需求及不斷變化的信息獲取方式,拓寬氣象服務途徑,增強服務粘性。

一方面積極探索“互聯網+氣象服務”的新模式,開拓新領域,積極延伸氣象服務“觸角”,先後註冊建成官方微博、微信、易信、微視等多種新媒體服務號,力求氣象預報、預警服務信息實現多途徑發佈,並盡力廣覆蓋。截至目前,市氣象局官方政務微博“天津氣象”與官方服務微博“天津天氣”共擁有粉絲達220萬人,不僅被列入全市十大有影響力政務微博之一,也在全國氣象部門官方微博行列中名列前茅。

此外,市氣象局順應科技發展態勢,於2012年年底開通官方微信“天津氣象”,僅2年多的時間,官方微信的訂閱人數從最初的50人增長至近7000人。目前這個數字對於一個官方微信來說,也許並沒有多麼值得驕傲,但是它的成長速度和受關注程度的急劇飆升,體現出市氣象部門利用新媒體拉伸氣象服務鏈條、增強服務粘性的階段性成效。今年7月21日,“天津氣象”微信公衆號下午發佈了一條服務信息,提醒公衆7月22日至23日,天津將有雷陣雨天氣,雨量分佈不均,局地降雨量較大,可能出現短時降水和雷暴大風。該條信息發佈後,微信以其閱讀、轉發、再閱讀、再轉發的“矩陣式”傳播特點,使該條信息的閱讀量瞬間飆升,截至7月23日晚,閱讀量達到了8.67萬次。

另一方面,市氣象局通過城市街道(社區)氣象防災減災專項建設工作,利用“一鍵式”全媒體快速發佈平臺爲社區居民開展基於位置的精細化預警服務、推送服務和風險管理服務。截至目前,已在南開區廣開街、河西區龍江裏、港雲里社區、和平區衛津路社區建成“八有”氣象信息服務站,即有工作場所、人員配備、風險評估、應急處置、預警手段、宣傳培訓、防災減災志願者及長效發展機制。

目前,氣象信息服務站共覆蓋16個社區,受益3.155萬戶,8.373萬人。特別是2014年,在南開區廣開街建立了全市首個街道氣象信息服務站,在近兩年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中,發揮了氣象部門與街道政府應急聯動的作用。一是將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納入廣開街應急工作體系;二是建立了氣象協理員和信息員隊伍,並建立起區—街道—社區—樓棟長的四級社區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接收與傳播的網格化組織管理構架,健全了氣象服務網絡;三是確定了轄區內受氣象災害影響重點檢測點位,有助於針對積水及時採取措施,減少損失;四是爲廣開街街道辦事處建立了社區電子服務顯示屏,建立了氣象預報預警手機信息服務羣,加強了日常氣象預警信息發佈工作;五是健全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防災減災機制,街辦事處與市氣象局、市政排水部門均建立了合作長效機制,共同加強對廣開地區的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傳遞和積水排放動態響應機制。

主持人:今年,在天津舉辦的國家級以及更廣範圍內的大型活動和賽事很多。5月的亞洲女子排球錦標賽、7月的國際少年兒童藝術節。這兩項活動已經結束,氣象局在氣象服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吳振玲:近年來,爲了做好天津舉辦的各項重大賽事和重大活動的氣象保障工作,快速對接天津市政府大型活動辦公室的保障任務市氣象局成立了大型活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目前每年至少完成10餘項國際論壇、國際會展及國內外大型綜合體育賽事的氣象保障服務。

目前市氣象局大型活動氣象保障服務已經常態化,規範化,有比較完善的業務流程、服務規範和應急預案。同時,針對每項活動的不同特點以及組委會的特定需求,市氣象局會制定詳細的氣象服務實施方案。比如針對少兒藝術節,除了按照常態化的服務流程,爲組委會提供活動期間的氣候背景分析、月、旬氣候趨勢預測,提前7天每天的逐日滾動天氣預報外,考慮到開幕式前及開幕式結束後,會有中外代表團從北京抵達天津或是從天津離開去北京,市氣象局爲組委會提供了北京至天津的道路沿線天氣預報,預報有雷陣雨時還提出要注意道路交通安全等的建議。

另外,針對戶外活動的場所,開展定時、定點、定量的精細化預報。如活動期間,藝術節有很多戶外活動,其中代表團成員計劃到周邊景區旅遊,市氣象局就針對景區進行預報,同時提供未來24小時的炎熱指數、花粉濃度等級、紫外線強度、體感溫度、旅遊氣象指數等。

27-28日,國外代表團開展黃崖關登長城一日遊活動,由於正處對流活動多發時期,雷電、短時大風及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災害明顯增多,薊縣等地因局地突發性強降水帶來的地質災害風險不斷增加。市氣象局除了提前製作逐6小時的預報產品外,還及時提供短時臨近預警信息。如27日夜間薊縣出現了雷電及短時強降水,市氣象局及時將雷電預報預警信號,降水實況等信息通過短信告知領隊,提示28日出行要注意安全溼滑,保證成員安全。

主持人:8月-10月的第三屆中國綠化博覽會、9月的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和中國旅遊產業博覽會,10月的中國國際礦業大會,這些大型活動集中在一年舉行,不僅說明了天津在國內外的實力不斷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強。請問,這些活動主題不同,特點和對於天氣服務的要求也各異。那麼,氣象局如何做好服務工作?這其中有哪些難忘的事情和網友們一起分享?

吳振玲:針對下半年要舉辦的這幾項大型活動,市氣象局目前已開展了需求調研,四個活動對氣象服務的需求都各不相同,爲此市氣象局要制定各自的氣象保障實施方案,具體到每一天進行設備調試、演練、每天提供哪些產品,產品包括哪些要素,誰製作、誰服務等。

例如,8月18日,第三屆中國綠化博覽會在武清開幕,爲做好此屆綠博會氣象服務保障工作,天津市氣象局與武清區氣象局按照分工分別制定了《第三屆中國綠化博覽會氣象服務保障方案》和《第三屆中國綠化博覽會氣象服務實施方案》,武清區氣象局成立了預報服務組、現場服務組、人影作業組、信息與裝備保障組及宣傳組,將爲區委、區政府、組委會等相關部門提供決策氣象服務、大型活動現場服務、交通氣象服務、環境氣象服務和公衆氣象服務,而天津市局將全程提供技術支撐和業務指導,爲此屆“綠博會”順利舉辦保駕護航。

爲進一步提升“綠博會”預報服務水平,市氣象局在綠博會園區新建7要素自動氣象觀測站1個、大氣環境監測站1個,在武清區氣象局設立移動式風廓線雷達監測車1輛、大氣環境監測車1輛,與周邊地區區域氣象觀測站、閃電定位儀、大氣電場儀、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及移動應急指揮車組成綠博會氣象監測網,爲提升預報服務精準度提供數據支撐。爲健全氣象信息服務渠道,區氣象局編制了《綠博會氣象服務手冊》,在綠博園的每個旅客服務中心建立了氣象電子顯示屏,建立了綠博會手機短信服務羣組和微信羣組,多渠道廣泛發佈預報服務信息,並加強雷電、大風、強降雨等災害性天氣預警。此外,區氣象局還定期發佈《綠博會氣象服務專報》,截至目前已連續發佈了7期。

如直升機博覽會,因爲有飛行表演,雲層偏多偏厚,雲層高度太低,垂直風切變過大等都會影響飛行表演的效果,需要提供常規預報之外的更加精細化的服務,如增加飛機表演現場的雲底高度、垂直風速等實時監測與預報,這項氣象保障服務具有很大的挑戰性,所以該活動的服務方案非同於一般的大型活動。

主持人:特別是在短時預報過程中,有些時候天氣系統偏離預計軌道,這些都是難以精準把握的。出現這樣的情況,百姓普遍不理解,會認爲預報不準,有各種埋怨和牢騷。那麼,氣象服務最難的是什麼?現在人們對於天氣服務的要求越來越精細化和嚴格,從技術手段上,如何進一步提升預報和氣象服務的精準程度?

郭虎:氣象預報方面,對流性天氣往往生成得很突然。通常來講,一個對流系統對於某一地區的影響時間也相對較短,同時因爲生成速度很快,影響範圍也比較小。冬季寒潮屬於自北向南橫掃數千公里的天氣尺度系統,強對流天氣水平尺度一般小於200公里,有的僅有幾公里。預報員對中小尺度對流性天氣的認識還有很多空白,特別是對其內部結構和發生發展的物理機制的認識還有待提高,這些都給預報帶來了較大的困難。事實上強對流預報也是一個國際難題。

現在人們對於天氣服務的要求越來越精細化和嚴格,氣象的發展與建設也在時刻順應社會的需求。市氣象局在探測手段、模式建設、精細化產品開發等多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目的就是要穩步提高天氣預報的精細化程度和準確性。

氣象探測方面,公衆認識較多的是多普勒雷達和氣象衛星,實際上強對流預報還要基於很多高時空分辨率的非常規觀測資料,如風廓線觀測、微波輻射計等,這些新型探測設備的建設投入力度越來越大。馬上市氣象局還要引入國際先進的雙偏振雷達。而觀測手段逐步增多同時也帶來一個問題,預報員必須在短時間內查看所有資料並尋找其中有用的信息,這對預報員來說還是有很大難度。因此,未來市氣象局將開發基於多種資料的“多源資料融合技術”,將不同觀測資料同化成三維、立體的天氣模型,在此基礎上構建監測預報預警數據加工平臺:實現“共享-共耕-共用”數字天氣預報“一張網”的協同作業預報服務流程。

中尺度系統瞬息萬變,30分鐘或1小時以後便可能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在加強監測的基礎上,還需要運用數值預報進行補充。在數值模式方面,天津氣象局的WRF中尺度數值模式已經投入業務應用很長時間,在預報中發揮了卓越的作用。但現有模式的時間分辨率還不能滿足短臨精細化預報的需求,加快數值模式建設,建立快速同化模式是未來亟需解決的關鍵技術之一。

 
北方網新聞中心製作 2015年09月

Copyright (C) 2000-2015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