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z"Ȥ |
||
9月上旬,皖東地區上演了一場針尖對麥芒的實兵實戰對抗演習。連日來,這場“跨越-2015三界·A演習”中紅藍雙方開展的壓制與反壓制、襲擾與反襲擾等課目不斷在各級媒體曝光。兩支各有特色的部隊基本情況也再度成爲軍事發燒友關注熱點。
紅方是數十載駐守雪域高原素有“山地之王”之稱的山地勁旅,藍方是具有近三十年豐富經驗的專業選手。“山地之王”決戰“魔鬼”藍軍,在藍軍的立體圍困、重拳打擊下,紅軍如何解局?
決戰難局:360公里晝夜機動,敵情襲擾不斷
子夜漆黑,深山密林。“跨越—2015三界A”實兵對抗演習正式拉開帷幕。凌晨1點50分,戰場機動開始。
“防敵高空偵察,車輛裝備編隊後全部閉燈駕駛!”紅軍指揮所向各梯隊發出指令。頓時,剛纔還穿梭子夜的長龍,在不到20分鐘時間消失在叢林深處。
對於“紅軍”這支高原山地部隊來說,在低海拔的山地丘陵中行軍,出現了明顯水土不服。藍軍在地形熟悉的情況下,對紅軍展開高強度的圍追堵截。
“報告梯隊長,前方公路被‘敵’炸燬,請求改變行軍道路!”紅軍偵察兵及時判明情況,並向上級報告。可是,附近區域皆爲山間便道,路極其狹窄且坑窪難行,大型裝備剛要穿行卻又陷入便道。
這時,導演部又傳來情況:“20分鐘後,‘敵’兩架偵察機將對此區域展開低空偵察。”
軍情緊急,刻不容緩!紅軍指揮員迅速啓動預案,調整隊形,打破梯隊編成改換成小羣多路。
才脫虎口,又遇強“敵”。隨着藍軍一發照明彈升空,紅軍行軍路線暴露,先遣梯隊與“敵”襲擾分隊交火,警戒分隊迅速展開驅殲。大部隊甩開藍軍繼續前行。
梯隊開進途中,部隊又遇敵情:橋樑被炸燬,梯隊被攔腰阻斷。只見,紅軍舟橋分隊迅速前出,測定水文信息。兩輛重型機械化舟橋在測量基線上立即精準到位展開舟橋,人員和裝備很快通過該路段。
戰爭不選擇環境,部隊只有適應環境。從高寒山地到炎熱叢林,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對手,紅軍克服醉氧反應、水土不服、環境生疏、裝備調試等重重困難。
“報告你梯隊位置信息,原地待命!”電臺裏,藍軍假扮導演部,發出的一道指令傳到紅軍第三梯隊。
正要向上報告時,紅軍指揮員卻發現情況不妙。“導演部怎麼會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信息呢?肯定是藍軍的電磁欺騙。立即更換信道,啓動加密模塊!”指令迅速下達,紅軍梯隊加速開進,百餘臺車輛迅速拉大間距,依次提速,戰場機動進入最後衝刺。
紅軍在360公里機動中,排除各類情況十多起,按照預定時間順利開進作戰地域。
決戰險局:藍軍步步緊逼指揮所3次脫險
“指揮所被敵發現,立即按照三號方案組織轉移。”紅軍指揮所最後一輛指揮車輛剛剛撤離,藍軍炮火正好落入該區域。紅軍指揮員着實捏了一把汗。
此時,戰鬥剛剛打響才僅僅29分鐘。藍軍如此強大的偵察能力,讓紅軍頓感壓力。轉移途中,紅軍“中軍帳”發出軍令,各指揮所迅速在擴大遊動區範圍,並加強警戒。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數公里外,炮兵羣指揮所,遭敵襲擊。紅軍炮兵羣指揮員打破常規處置方式,迅速贏得時間,成功轉移。
預備指揮所遭敵強電磁干擾,指揮通信中斷。“啓用高頻通信,迅速恢復通信聯絡。”參謀向指揮員提出建議,然而紅軍指揮員卻來了個無線電緘默,在沒有向基本指揮所報告的情況下展開機動轉移。原來,啓用高頻通信必然導致基本指揮所位置被藍軍偵測,爲了保證預指安全,紅軍指揮員果斷決策。
藍軍步步緊逼,紅軍迎難而上。
紅軍三架直升機正在沿着山谷低空飛行,悄然挺進藍軍的縱深後方。隨後,三架直升機迅速分離,朝三個方向散開。
“報告01,發現紅軍直升機三架。”藍軍雷達發現目標並上報。
藍軍四個機動打擊隊火速趕往紅軍可能機降區域。此時,空中的紅軍火力引導員,成功發現兩個機動打擊隊蹤跡,並向炮兵羣報告座標。
在火力精確打擊下,紅軍“消滅”藍軍過半機動打擊隊。
決戰危局:面對3.5公里的障礙區,爬也要爬到前沿去
“報告012,我連遭敵火力壓制,請求掩護”。紅軍電臺遭敵強電磁干擾,右翼攻擊羣三連在敵重火力壓制下與上級失聯。
調理員發出了第二回合開始的命令,擔負左翼助攻的六連官兵開始勇猛的進攻。
營長劉戰依據上級敵情通報和戰場勘察得知,從出發陣地到攻擊前沿陣地,即便不排除障礙也需要兩小時,可藍軍爲了阻礙紅軍進攻,在沿途設置了大量的鐵絲網、混合雷場等障礙物,紅軍每一步都面臨着這樣的那樣的困難,而且導調員還會根據戰場態勢不斷設置情況。
六連官兵發起衝鋒不到一小時,百十號人的攻擊羣就裁掉了一大半,這仗還怎麼打?更要命的是戰鬥員不斷減少同時,攻擊路段的障礙密度和長度不斷增加,按照調理員的要求每個障礙必須按照嚴格的戰術動作,否則裁定爲不合格。
電臺不斷傳來人員傷亡報告。劉營長給六連長的命令是:必須攻到135,打到135就是勝利!六連原本在各種配屬單位支援下有近200餘人,現在距離前沿還有兩公里,人數卻已不足一個排,況且連長、指導員都相繼被裁定陣亡。最後在推進2公里時,戰鬥減員到僅爲9人,不料在破除混合雷場時,連最後一名指揮員六連副連長也被宣告陣亡。班長孫本華作爲這八人中最高職務。他立即組織人員重新佈置戰鬥。這時,調理員再次出情況:“前方5米處是1000米蛇腹形鐵絲網,並戰鬥員士氣低落,請處置!”
戰士張林鋒一聽,立即坐在地上了,看着衝在前方指揮的班長孫本華說:“孫班長,按照這個破障法,估計我們到不了前沿了,這也不是真障礙,不如衝過去算了?”孫班長說:“那不行,在戰場它就是鐵絲網,現在大家看我的!”一個前身倒,身子貼在地上,向象徵鐵絲網的繩子爬去。
前方槍聲驟然響起,導調員的情況接二連三。要想闊步衝鋒是不行了,只能匍匐前進。這時孫本華高聲喊道:“就是爬,也跟我爬到前沿去!”
一米、兩米、三米……,成功破除障礙!
就這樣,7名戰士在班長孫本華帶領下,以匍匐前進的方式,破除近千米鐵絲網障礙。當8名戰士攻上135高地時,天色已晚。戰場休息間隙,檢察組一名領導聞訊8名戰士匍匐破障報告,專門找到陣地上來,饒有興趣的問:“此次障礙設置和情況構想這麼多,你們爲什麼不提出意見?”
孫本華回答是,真正的戰場可能比這情況更加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