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水、大氣、土壤……生態環境好與壞,與所有社會公衆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已經深得人心”。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曹小紅、孫太利、孫豐源委員,就治理大氣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等提出建議。
堅守生態保護紅線這一“底線”
曹小紅委員建議,要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爲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必須堅守的“底線”,按照我國生態功能要求、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及環境管理要求等,劃定不同類型生態保護紅線並實行嚴格保護。要建立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機制,建立不同類型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對資源環境承載力的變化趨勢開展評估,加強監測評價的規範化與標準化工作。要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逐步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使資源的節約利用、反覆利用、多次利用和資源化後再利用在經濟效益上形成內生驅動力,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制定霧霾治理中長期規劃
孫太利委員建議,“十三五”應加強制定霧霾治理中長期規劃的頂層設計,克服急功近利情緒,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出重拳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推動重工業環保技術改造,降低煤炭一次能源消費比例,提高清潔出行比例。政府應充分發揮稅收和金融槓桿的作用,大幅度提高排污費的徵收標準和對清潔能源的補貼,鼓勵企業採用新能源、新技術。進一步強化大氣污染監管體系,將空氣監測和信息公開、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形成人人蔘與治理霧霾、人人監督治理霧霾的社會氛圍。
重視耕地的生態價值
孫豐源委員說,目前,防治大氣及環境污染主要集中在控制污染物排放上,而忽略了關注生態系統對污染物的吸附、化解能力。只有在減排和自潔兩個方面同時下功夫,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建議從政府層面提倡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重視植物自潔功能在環保中的價值,除繼續保留和完善現有的園林、綠地、溼地自然生態環境,還要切實解決冬季農田閒置問題,使得京津冀地區保持耕地常綠、植被常青,大幅增強耕地的生態保護系統功能,提高大氣污染物吸附比例,最終實現減排和自潔效果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