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等智能設備的普及,身邊出現了大量的『手機控』、『低頭族』,很多時間都被手機所佔據。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家人朋友間聚會,飯前的喝茶聊天噓寒問暖變成了先拍張照再發微博,用餐時的觥籌交盞變成了各自刷著朋友圈相互點個贊,吃飯後來日再聚變成了加個微信今後網上聊。曾經,手機傳遞著親友的問候,一個電話、一條短信,飽含溫暖與深情。而現在,卻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低頭玩手機』。『低頭一族』已經從學生蔓延到成年人身上,影響到子女成長及家庭幸福,與父母的溝通交流沒了,讓父母感到寂寞孤獨;對孩子的諄諄教誨沒了,孩子正處於成長的重要階段,父母的陪伴和言傳身教顯得尤為重要,此時忽略了對孩子的愛和陪伴,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甚至起到負面的示范作用,讓孩子也學會玩手機甚至『上癮』,影響學習;或者漠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不善言談,性格孤僻;跟愛人的卿卿我我沒了,讓愛人痛苦,成了『同床異夢』,令人傷心,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心理學家對1000名成年人使用手機和網絡的習慣進行分析後發現,有近11%的英國成年人患有『網腦癥』,它的癥狀包括越來越自戀、注意力不集中。研究發現,智能手機用戶患網腦癥的可能性是沒有智能手機的人的3倍。性格較為神經質、隨性的人更容易對手機上癮。患有『網腦癥』的人出現暴力、衝動行為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近4倍。小編認為,長時間用手機上網,肯定對健康是極為不利的。久坐不動,邊走邊看,低首俯眉,眼睛近視、頸椎生病、身體衰頹,這不用說。重要的是,一旦成為『低頭族』,精神也會長時間處於一種焦躁不安的境地。刷屏的時候,看似聚精會神,實際上心思始終動蕩不止,難得擁有片刻的凝定。長期如此,一個人就常處於一種精神恍惚的狀態:對身邊發生的事情視若無睹;本來應該做的事情,應付了事。如果離開手機,要麼若有所失,要麼心神不定。就如吸毒一樣,是一種病癥。對什麼事情一旦成癮,生命個體的鮮亮和歡暢,也就隨之消失了。小編摘取了北方網微博網友的評論,@蘑菇軟糖醬:低頭玩手機不但危害自身的健康,也存在安全隱患,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疏遠了。@幸運林雨涵_492:手機內容真是太豐富啦,但是確實是光看手機和周圍人交流少了許多,所以這個倡議特別好,同意,建議大家還是抬起頭來看看窗外的風景,多留意一下身邊的人,不要做低頭族啦!
最後真心希望大家擺脫對手機的依賴,別做低頭族,放下手機回歸真實的『親友群』、『朋友圈』,和親友講講話,和孩子談談心,感受真實的美好,莫再讓低頭族傷心又傷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