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建設超額完成任務 天津模式全國推廣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北方網 作者:趙穎妍 編輯:趙穎妍 2016-08-08 07:24:00

內容提要:胸痛中心的建設在今年年初被列入了天津市20項民心工程。前沿新聞記者從市衛計委瞭解到,雖然時間剛剛過半,但本市已經“超額”完成了任務,目前,本市胸科醫院、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第一中心醫院、第四中心醫院、醫科大學總醫院、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寶坻區人民醫院、北辰醫院已經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認證,完成建設……

  天津北方網訊:“在市胸科醫院、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等5家醫院建立胸痛中心,形成覆蓋全市的急性心臟病綠色救治通道和急救體系,提高心臟病患者綜合救治水平。”胸痛中心的建設在今年年初被列入了天津市20項民心工程。前沿新聞記者從市衛計委瞭解到,雖然時間剛剛過半,但本市已經“超額”完成了任務,目前,本市胸科醫院、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第一中心醫院、第四中心醫院、醫科大學總醫院、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寶坻區人民醫院、北辰醫院已經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認證,完成建設。胸痛中心建設—天津模式,已成爲中國胸痛中心認證委員會向全國推廣的重要模式。

患者被送往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已經成爲衡量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與傳統住院救治方案相比,胸痛中心採用快速、標準化的診斷方案可以對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準確的評估。“胸痛中心是一種爲胸痛患者開展急救的醫療模式,這種模式爲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肺動脈栓塞等以急性胸痛爲主要臨牀表現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快速診療通道。”市衛計委醫政處處長劉先奪介紹,胸痛中心的建立能夠顯著降低胸痛確診時間、降低STEMI再灌注治療時間、縮短住院時間、再次就診次數和再住院次數、減少不必要檢查費用,改善患者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和就診滿意度。

醫生通過造影確認病情

  對於急性心梗而言,院前與院內的配合銜接,將有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從接到患者到送達醫院的時間基本保持在27分鐘,對於城市道路擁堵比較嚴重的路況來講,這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一個時間了。”天津市急救中心副主任顧乃剛說,“我們每部救護車都配有醫生,醫務人員達到後現場對患者進行首次醫療接觸,圖車上配備了兩種抗凝藥物,4G全導心電圖可以與胸科醫院進行傳輸,實現遠程會診。比起自行前往醫院的患者,通過救護車運送,相當於把救治提前了近半個小時。”

醫生爲心肌梗死患者放入支架

  前沿記者瞭解到,天津市急救中心在全市共設有30多個值班站點。從統計數字來看,因胸痛撥打120,在途中就得到準確判斷的平均每月都有50多例。“由於觀念上的原因,很多人感到身體不適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給親屬打電話,或是自己打車到醫院,這些都代替不了120院前醫生的診治。其實,心梗患者是不能動的,120能夠爲患者提供更快、更有效、更專業地救治,在這方面還需要讓廣大市民有新的認知。”顧乃剛說。

胸痛患者優先交費

  作爲本市首家成立胸痛中心的醫院,天津市胸科醫院自2015年1月拿到全國認證至今,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死亡率從10%下降到了3%,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120急救中心與我們的合作給院前工作提供了很大支持。”天津市胸科醫院院長郭志剛告訴前沿新聞記者,“通過信息化系統建設,患者發病撥打120後,醫護人員到場就會立即爲患者帶上監護機器,胸科醫院的專家可以在醫院同步看到傳來的影像,並且可以通過電話瞭解患者的病情。確診後會及時爲患者加上抗凝藥物,爲下一步的治療做好準備。”

胸痛患者在急診接受診治

  心肌梗死患者從進入醫院大門到開通血管,國際上對這一段時間要求的標準是90分鐘,而胸科醫院基本控制在70分鐘以內。在救護車上,醫生可以直接與家屬溝通,家屬確認需要進行手術後,醫院急診科、導管室、病房就會做好準備。到院後,第一時間進行心電圖、抽血、化驗等,15分鐘內明確診斷爲患者進行手術。患者家屬如果因事發突然沒有帶足夠的醫藥費,還可以通過綠色通道由醫院墊付部分醫藥費,家屬再進行後補。

  爲了能更好地爲患者提供醫療服務,胸科醫院還建立了一個擁有30名專家的微信羣,每一位患者的造影情況都會發到羣內,專家進行會診。一系列的流程改進都是爲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爲患者做介入或溶栓治療,有效降低遠期致殘率。“心肌不可逆,越早發現早開通,越能夠減少對遠期的影響,如果開通不夠及時,未來患者很可能產生心衰,對後期的生活質量和預期壽命都有很大的影響。”郭志剛說。

  胸科醫院作爲全國唯一一家擁有兩位胸痛中心全國委員會的評審委員的醫院,承擔了本市所有申請胸痛中心醫院的技術指導工作。兩位評審委員經常“微服私訪”,僞裝成胸痛病人,檢驗救治流程是否存在問題。通過他們的指導,帶動了天津地區胸痛中心的團隊建設。

  目前,本市國家級胸痛中心數量位居全國第二位,胸痛中心密度位居全國第一位。劉先奪說:“我們鼓勵和引導全市綜合醫院開展胸痛中心建設,通過胸痛中心建設,院前醫療急救、院中急診急救無縫對接,整合院內急救資源,改善急救流程,最大限度節省搶救時間,能夠提高救治效率。”胸痛中心建設—天津模式,已成爲中國胸痛中心認證委員會向全國推廣的重要模式。(前沿新聞記者趙穎妍)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