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看這水流多衝,這回菜地用水有保障了!多虧了區政府的幫扶資金啊!”看着自家長勢喜人的蔬菜苗,西青區楊柳青鎮後桑園村的菜農們由衷的高興。可就在去年,全村1000畝菜地的灌溉問題還在困擾着鄉親們,農民們得用自家的柴油機去河裏抽水。在區政府幫扶資金的扶持下,後桑園相繼安裝了兩臺200千伏安的變壓器,全村菜民的灌溉問題迎刃而解。
爲了解決全區農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全市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開展以來,西青區提出“抓幫扶困難村也是抓發展”的理念,專門拿出1500萬元設立幫扶資金。在原有8個市級幫扶困難村的基礎上,針對發展不平衡問題,將幫扶困難村的範圍擴大到18個村。
爲使幫扶工作見實效、更精準,西青區委出臺《關於支持經濟薄弱村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確定了幫扶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幫扶措施,通過規範化、制度化、系列化的幫扶舉措,實現縮小地域差距,彌補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短板。
據瞭解,西青區建立了以幫扶辦爲主,市、區、鎮、村四級聯動的幫扶機制;建立項目管理、經費補貼、資金運行、結對幫扶等各項制度和辦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幫扶制度體系,使幫扶工作制度化;嚴格依程序確定幫扶村,覈定幫扶資金,不再是“一村一議”式的偶然性幫扶,使幫扶對象精準化,更加公平透明;按照“輸血保生存、造血促發展”的幫扶思路,設計了經費補貼、項目扶持、結對幫扶、政策傾斜、班子建設等系列幫扶措施,對困難村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幫扶,實現了由單兵作戰向組團攻堅的轉變。
到2017年,村級集體收入力爭超過10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市平均水平;結合示範鎮建設規劃,80%的困難村進入示範鎮,每個村除“一村一策”項目收入以外,還必須有至少一項穩定的經營性收入。使這些由於各種原因已經落伍的村莊,在全面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不掉隊。(北方網編輯侯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