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外賣平臺最近頻繁被曝光上線無經營資質餐飲商戶,不少品牌餐企在平臺上也沒有公示相關證照信息而『被無證經營』,互聯網外賣平臺瘋狂搶佔市場份額的後遺癥集中爆發。北京食藥監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稱將對未依法公示上線商鋪證照信息的美團、百度外賣、餓了麼三大互聯網外賣平臺立案調查。
外賣平臺的誕生,是互聯網共享經濟模式的一種代表,對於上班族,手機點餐早已成為一種時髦的生活方式。如今,記者的暗訪卻顯示,網絡訂單亂象頻仍:黑作坊辦假證擠進百度美團外賣推薦、部分黑餐飲店,商家在廁所洗手池洗菜、用過餐盒洗了再用、PS假證黑店三天上線美團外賣,地圖上根本找不著的餐廳竟成了百度外賣APP推薦商戶……若是知道真相是這樣的,你還敢放心在外賣平臺上點餐嗎?恐怕正常的人,都會心有餘悸,因為這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對於這樣的行為,我國《食品安全法》中明確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的,還應當審查其許可證。遺憾的是,法律規定是一回事,制度執行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訂餐平臺很多,而且監管沒有深入,一些訂餐平臺為了搶商家,的確是無所不用其極,對無證、假證的外賣商家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最終成為一種規模,自然是一發不可收拾了。因此,對於外賣平臺亂象來說,則需要加強內部與外部的兩個監管:就內部監管來說,就是外賣平臺要加強資格的審核,嚴格把關,不能讓無證、假證的商家入駐;就外部監管來說,則是監管部門也應延伸監管鏈條,對外賣平臺進行更加完善與系統的監管。
隨著網絡外賣平臺的發展,外賣餐飲還將出現增長態勢。只有監管到位,纔能避免大問題。加強線下監管和事後懲處相結合,外賣平臺纔能贏得市場的信任,纔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否則,只下線幾家問題商戶不足以建立起市場的信任度,到頭來只能是自己砸自己的飯碗。相關部門也應利用法律、法規用上『洪荒之力』,跳出有整治、無改進的怪圈,讓其變成『最大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