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建華潛心研究德育工作
天津北方網訊:“叮鈴鈴”下課鈴聲響了,54中學德育處教師張建華像往常一樣在各個年級進行巡視,這已經是他從教41年來雷打不動的定律。今年是他在工作崗位上過的最後一個教師節,他最捨不得、最牽掛的就是他的學生們。
41年裏,他從事德育工作35年。在絕大部分家長仍然將語、數、外三門主科作爲衡量學生成績的標尺的當下,身爲德育處教師的張建華卻從未將思想品德課看成“副科”,因爲他深深地明白,老師當以“育人”爲本。“我一直銘記陶行知的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張建華說,“做一名老師,教會孩子怎麼做人比傳授知識更重要,而德育搞得好,一定能引領學生加強別的學科的學習。”
張建華說的不是一句空話,在他的眼中,從來沒有真正的“差生”,頂多只是“暫差生”。他認爲,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老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放大他們的閃光點,要向學生們多伸大拇指。然而,愛學生容易,怎麼教卻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帶着愛的出發點,張建華不斷研究和創新教學方法。他堅信,決定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的不是最短的那塊板,而是最長的那一塊,他看重每個孩子的優點,教學中想方設法把“長板”展示到極致,帶動孩子其他能力一道進步。
張建華走過了好多個教師的崗位,但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他都把自己滿腔的愛奉獻給了學生。“不管是聽話的,還是調皮的學生,都特別可愛,孩子們都很純真,跟他們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這41年裏,跟學生們之間有過許多回憶。如今,快要離開教師崗位了,我很捨不得,有時候我會回憶這麼多年來的點點滴滴。”張建華說。
記得以前高一有個讓所有老師都頭痛的“問題學生”,用他自己的話形容:“簡直是‘一臭到底’。”學習成績和名次根本都說不上,每天下課就是玩籃球、去網吧、逛街,上課睡覺、起鬨,被老師請家長就像家常便飯。張建華瞭解情況後,主動找他談心,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張建華通過激勵教育,一點點感化他。一段時間後,他遲到的次數少了,成績提高了,上課也不搗亂了。對於所謂的“問題學生”,張建華有一套自己的激勵教育辦法。他每天都會找一名學生談心,從心理、紀律、學習、道德缺失等方面,摸清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的情況,有針對性、循循善誘的問話。
41年的教學生涯,張建華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不時的,有學生來個電話、發條短信,又或者千里飛書,談論進入大學學習的心得,分享學習中的酸甜苦辣;訴說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的苦惱……“當這些孩子們升入大學仍然能想着給我來個電話發條短信時我總會感到無比的幸福,無比的自豪,那種幸福感是物質所無法帶來的,會讓我感覺到所有的艱苦付出都是那麼的微不足道,當初的選擇是那麼的無怨無悔。”張建華幸福地說。
在教師節之際,張建華沒有什麼特別的願望,只希望能看着孩子們健康成長。他說,“最好的禮物我已經收到了,就是我這41年來教過的這些學生,他們是我最寶貴的財富。” 記者彭娜
觀點
天津市第54中學德育處主任任立彥:從教41年的張建華老師,見證了河東教育的發展歷程。他對“問題學生”的激勵教育,爲我們做出了榜樣。今年是他在崗位上的最後一個教師節,希望他能夠退而不休,離崗不離職,繼續爲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髮揮餘熱,爲社區發展貢獻餘力。(北方網編輯唐淑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