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奪瀘定橋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青年網 作者: 編輯:張璟 2016-09-28 14:59:00

  追溯

  然而再到後來,情況就不同了。紅十三團覃應機方面的比較平淡的敘述,被中共所忽略;而紅四團楊成武方面的比較驚心動魄的描述,則受到青睞,被大肆宣揚。

  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是,宣傳文字中此種厚此薄彼的區別待遇,是從什麼時候起,在什麼背景下開始的?

  紅四團飛奪瀘定橋的故事,我能追溯到的最早文字,是彭加倫寫的《飛奪瀘定橋》,大約成文於1936年。彭加倫在長征時任紅一軍團政治宣傳科科長,他寫的文章,自然一切功勞都說成是本軍團的,隻字不提紅十三團有什麼貢獻。

  說起此文的背景,很可玩味。1936年7月初,燕京大學美國講師、記者斯諾來到陝北採訪,。8月5日,毛澤東和軍委總政治部主任楊尚昆聯署,發起徵稿,要求各人在長征經歷中,“擇其精采有趣的寫上若干片段”:

  “現因進行國際宣傳,及在國內和國外進行大規模的募捐運動,需要出版《長征記》,所以特發起集體創作。各人就自己所經歷的戰鬥、行軍、地方及部隊工作,擇其精采有趣的寫上若干片段。”

  “文字只求情通達意,不求鑽研深奧。寫上一段即是爲紅軍作了募捐宣傳,爲紅軍擴大了國際影響。”

  徵文

  此一徵文活動,三個月內共收到稿件200餘篇,50萬字,由丁玲、成仿吾等人蔘與編輯,最後由軍委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徐夢秋負責統稿成書,共挑選回憶文章100篇,歌曲10首以及附錄等,題名《紅軍長征記》(又名《兩萬五千裏》)。彭加倫《飛奪瀘定橋》一篇,成爲描述瀘定橋之戰的首選。而斯諾著《紅星照耀着中國》中對瀘定橋之戰的繪聲繪色的動人描寫,許多都則取材於此。

   10、相關課文

  飛奪瀘定橋(選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第五單元第一課)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要奪取的瀘定橋。在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國民黨反動派派了兩個團防守;後來又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阻攔我軍北上,把我軍消滅在橋頭上。紅軍首長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

  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二百四十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搶在前面,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7點鐘,離瀘定橋還有110裏。戰士們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把他們都淋透了。可是戰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飢餓和疲勞。在漆黑的夜裏,他們冒着傾盆大雨,踩着泥濘繼續前進。忽然,他們望見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方向奔去,分明是去增援的敵人。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火把來,照亮了道路跟敵人賽跑。

  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喊破了喉嚨問:“你們是哪個部分的?”紅軍戰士高聲答話:“是碰上了紅軍撤下來的。”對岸的敵人並不疑心。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潑一樣,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了。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了,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於在1935年5月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了後面。

  瀘定橋一共13根鐵鏈,兩邊各有兩根稍高的鐵鏈,算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一樣。可是現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在幾十丈深的河谷裏傾瀉下來,衝到岩石上,飛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聲震耳欲聾。橋的對岸就是靠山的瀘定城,城的西門正堵住橋頭。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牆和山坡上築好工事,他們憑着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

  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鬥。號手們吹起衝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着衝鋒槍、短槍,揹着馬刀,帶着手榴彈,冒着敵人密集的槍彈,攀着鐵鏈向對岸衝去。跟在他們後面的是三連,戰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

  突擊隊剛剛衝到對面,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爲了革命事業,爲了最後的勝利,衝呀!”英雄們聽到號召,更加奮不顧身,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衝進城去,和城裏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激戰了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餘的都狼狽地逃跑了。

  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後續的紅軍主力渡過了天險大渡河,浩浩蕩蕩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線。

   11、橋樑簡介

  瀘定橋又稱鐵索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境內,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動工興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瀘定橋竣工之際,康熙皇帝親自爲該橋題寫“瀘定橋”橋名。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兩岸谷壁陡峭,險峯兀立。瀘定橋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長的一座橋樑。橋體分別由橋身、橋臺、橋亭三個部分組成。橋身,由十三根鐵索組成,是瀘定橋的主要組成部分。東西橋臺之間淨跨100米、鐵索長101.67米、橋寬2.7米,踏上橋面,整個橋身起伏盪漾,如泛輕舟,它是連接川藏交通咽喉之地。武漢紅心教育基地也建造出一條瀘定橋,是擴展遊戲項目。

  滬定橋西有噶達廟。相傳修橋的時候,13根鐵鏈無法牽到對岸,用了許多方法都失敗了。有一天,來了一位自稱噶達的藏族大力士,兩腋各夾1根鐵鏈乘船渡過西岸安裝,當他運完13根鐵鏈後,因過於勞累不幸死去。當地人修建此廟,以紀念這位修橋的英雄。當然,傳說終歸是傳說,實際上,在修建此橋時,滎經、漢源、天全等縣的能工巧匠雲集於此,共商牽鏈渡江之計,最後採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繫於兩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個短竹筒,再把鐵鏈系在竹筒上,然後從對岸拉動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繩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連帶鐵鏈拉到了對岸。在這裏,我們看到的是勞動人民智慧的光芒。

首頁  上一頁  [6]  [7]  [8]  [9]  [10]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