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對黨忠誠根植於心 把羣衆嚮往付諸於行
讓全面從嚴治黨在基層落地生根
——和平區新形勢下加強基層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天津北方網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基層黨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強調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爲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和平區各級黨組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全面從嚴治黨爲主線,以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爲契機,堅持羣衆需求在哪、發展關鍵在哪黨建就跟到哪、服務保障就到哪,在六個方面用心用力,大力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一、用心用力強責任,讓管黨之責“沉到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明確責任,不落實責任,不追究責任,從嚴治黨是做不到的,必須把抓好黨建作爲最大的政績。和平區各級黨組織持續“上心用勁”,既綿綿用力、久久爲功,在潤物細無聲中強筋健骨,又讓基層黨建工作所到之處,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路暢通無阻,水流到田間地頭,使各級黨組織真正把黨建責任扛在肩上、落到實處。一是以上率下傳導責任。着力強化各級黨組織的主體責任、黨組織書記的第一責任和黨員領導幹部“一崗雙責”。區委常委會每季度至少安排一次專題,研究組織建設、社區治理、樓宇黨建等重點工作,聽取班子成員履行黨建工作責任制情況。健全領導幹部聯繫點制度,區委書記和班子成員示範抓、沉到底,從聯繫社區開始,到聯繫多個基層單位黨組織,面對面、實打實解決實際問題、指導推動工作。強化統籌抓、抓統籌,定期召開黨建工作聯席會,協調推動區域化黨建、陣地建設等重點黨建項目,帶動各級黨組織真抓實抓,在全區形成“黨委統籌、書記帶頭、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生動局面。二是聚焦主業明確責任。把強化教育作爲推動基層黨建責任落實的重要內容,在區級層面,每年組織全面落實黨建主體責任培訓班,對各級黨委(黨組)書記進行一次集中調訓;在街道層面,每半年對社區黨組織成員和樓棟院黨支部書記進行一次集中輪訓;在社區層面,每季度組織黨務骨幹進行一次集中培訓,引導各級黨組織築牢主責主業意識。建立基層黨建“六項標準化建設”工作體系,從“組織設置網格化、場所建設規範化、教育培訓系統化、組織活動多樣化、服務羣衆精細化、創先爭優常態化”等6個方面,細化黨建目標、量化黨建標準、強化黨建責任,使基層組織學有“鏡子”,幹有“樣子”,評有“尺子”。三是嚴格考覈壓實責任。始終堅持述職述黨建、評議評黨建、考覈考黨建、任用幹部看黨建,倒逼責任落實,構建起環環相扣的責任鏈條。針對黨政機關、執法部門、“兩新”組織等7個領域,“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制定基層黨組織建設分類指導意見,增強黨建量化考覈的針對性、操作性、約束性。按照年度目標,年初各級黨組織逐級制定黨建任務書,層層簽訂責任狀;健全平時記實考覈機制,全面實行週記、月考、季評,年底結賬,把全年一次考覈轉化爲過程考覈;年底全面實行“三級聯述聯評聯考”,逐級開展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覈,切實把黨建責任傳遞到最末端、落實到最基層。
二、用心用力強組織,讓兩個覆蓋“延到邊”
基層組織強不強、功能怎麼樣,關乎黨的執政基礎。針對中心城區核心區特點,緊貼老舊社區多、“兩新”組織多、離退休黨員多等實際,和平區各級黨組織積極創新組織設置,健全組織體系,形成“一街一特色、一居一品牌”的格局,提升了黨的組織和工作“兩個覆蓋”的質量。一是實施垂直化管理,將“社區黨建”延伸到“樓棟樓門”。樓門是社區的“神經末梢”,是聯繫服務羣衆的重要陣地。和平區在社區黨建方面一直有着優良傳統,有全市最早的社區黨委、最早的樓棟院黨支部、最早的樓門黨小組。目前,全區建立216個樓棟院黨支部,4167個樓門黨員活動小組,以擁有一個服務崗位、奉獻一份愛心、認領一個幫扶對子、辦好一件實事、提出一項合理化建議爲內容,廣泛開展“五個一”創建活動,使黨員服務進樓門、入家庭。二是實施區域化管理,將“各自爲戰”整合爲“聯建共建”。針對社區黨組織、轄區單位、物業公司條塊分割、力量分散的實際,着眼提高基層黨組織動員社會資源的能力,全面推進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建設,形成了資源共享、共駐共建、互利多贏的區域化黨建格局;針對“兩新”組織數量多、黨員少,難以單獨建立黨組織的實際,2006年率先建立了“兩新”組織工委,創新開展樓宇黨建、項目黨建、產業鏈黨建、社團黨建,直接覆蓋“兩新”組織757家,同時通過選派聯絡員、指導員,推動2466家“兩新”組織開展黨建工作。最典型的就是,在津塔、創新大廈等高端樓宇建立區域化大黨委,在現代城項目建立聯合黨委。目前,全區“兩新”組織黨的組織和工作實現了有效覆蓋。三是實施網格化管理,將“被動參與”轉變爲“主動作爲”。按照“五級四網”運行機制,和平區將全區劃分爲629個網格,確定了661名網格管理員、1561名網格信息員,實行劃片包乾、定人定點、設崗定責,變“坐等上門”爲主動服務,社區內從爲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殘疾人代交電話費、水費等小事,到爲下崗失業職工找工作、爲空巢老人解決養老就餐等大問題,都有黨員主動提供服務,努力把問題化解在網格。
三、用心用力強載體,讓黨員幹部“接地氣”
每一名黨員都是中國共產黨這片森林中的一棵樹木,而黨又深深根植於人民羣衆這片更爲廣闊的森林之中,每名黨員都應當融入到羣衆當中去。和平區各級黨組織在抓基層黨建工作中,積極探索創新實踐載體,組織開展“三認四百雙結對”活動,讓基層黨組織在爲民服務中成爲“一線的工作站”,讓廣大黨員當好“最近的貼心人”。一是通過“三認”,搭建“連心橋”。組織黨員下沉社區認崗位、認窮親、認難題,比如作爲出租車師傅的黨員犧牲營運時間,搭載社區居民逛津城、看美景,作爲廣播電臺播音員黨員抽出業餘時間,到社區心目影院爲殘疾朋友講電影;機關黨員主動認困難羣衆當親戚,定期走訪慰問,幫助“窮親”脫貧致富;街道黨員主動認領羣衆生活難題,主動提供便捷服務,解決好羣衆的“小麻煩”。目前,黨員幹部共認領服務項目和崗位1483個,結對幫扶困難羣衆2200餘戶,完成“微心願”1119個。二是通過“四百”,織密“感情線”。組織黨員融入羣衆,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讓黨員敲開居民門、送上聯繫卡、留下反饋單,把感想體會寫入民情本、把問題記入困難冊。對影響羣衆生活的管道堵塞、房屋漏雨等“小事”,職能部門立說立辦;對涉及羣衆利益的佔道經營、施工擾民等“頑疾”,執法部門常抓常管;對羣衆反映強烈的老舊房屋供熱、背街里巷環境整治等“難題”,上下聯動合力辦。近兩年,黨員主動聯繫困難家庭2700餘戶,解決了3700多個“擡頭不見低頭見”的問題,做到了老百姓的事兒件件有迴音。三是通過“雙結對”,構建“互聯網”。組織機關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結對、駐區單位與社區黨組織結對,開展黨建聯抓、環境聯建、治安聯防、衛生聯管、服務聯手、教育聯辦等“六聯共建”活動。目前,63個社區共與586個駐區單位簽訂共建協議,解決企業用工、家屬安置等問題700多個,有效提升了共駐共建共享的實效性。“三認四百雙結對”活動已經成爲和平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五好黨支部”創建的重要抓手,活動成效得到了羣衆認可,有的居民說:“過去靠胸前的黨徽看黨員,現在靠身邊的行動看黨員”。
四、用心用力強能力,讓黨羣幹羣“心貼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和平區各級黨組織始終以羣衆需求爲導向,把羣衆滿意不滿意作爲衡量基層黨建工作成效的標尺,創新開展“民評官”系列活動,着力引導黨員幹部強能力、接地氣、解難題。一是開展“民評官”,讓幹事有鞭策。緊扣“爲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這一主題,圍繞民心工程,讓黨員領導幹部當“考生”,羣衆代表當“考官”,現場評判打分記入工作績效。每年舉辦兩次,年中以“述職+質詢”的形式進行,年底以“述職+打分”的形式進行,既讓“差評”的黨員幹部出汗受觸動,也讓“好評”的黨員幹部出彩受鼓勵。二是開展“民評事”,讓幹事有辦法。選取爲羣衆辦實事、解難題的典型案例,以召開點評會的形式,讓一線黨員幹部“面對面”說事,由“兩代表一委員”、羣衆代表、新聞媒體進行現場點評,既有表揚也來挑錯,羣衆工作大家談、百姓的事各方議,把鮮活的事例提升爲工作經驗,把服務羣衆的點點滴滴轉化爲做羣衆工作的獨到本領。泰安道5號院施工期間,數根鋼筋從上百米的高空墜落,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的幹部迅速到達現場,有條不紊地安撫羣衆、引導輿論、處理後續問題,使有可能造成巨大影響的事件得到了妥善處理。這一源於基層黨員幹部的鮮活經驗,已成爲全區保障羣衆安全、妥善處置突發事件的範本和代表。三是開展“民選官”,讓幹事有褒獎。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獎那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和平區連續28年開展“十佳公僕”評選表彰活動,變“爲民做主”爲“讓民做主”,由老百姓選出心目中最滿意的好黨員、好乾部,激勵廣大黨員幹部把服務羣衆當作最大的光榮,把羣衆滿意當成最好的業績,把羣衆認可當作最高的褒獎,真正在爲民服務中提升工作本領。現在,很多黨員幹部反映,在服務羣衆過程中很有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讓自己更想爲羣衆服務,“幹事成癮”、“幹事成癡”。
五、用心用力強作風,讓管理監督“嚴緊硬”
一直以來,如何延伸從嚴管理觸角,切實解決黨員幹部監督力度層層遞減的“倒金字塔”問題,始終是基層黨的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和平區連續拿出一系列舉措,堅決整治發生在羣衆身邊的不正之風和微腐敗問題,把從嚴治黨延伸到基層。一是推進紀檢監察組織“一強六覆蓋”。爲解決基層紀檢監察力量不足、覆蓋面不全、監督不到位等問題,大力推行“一強六覆蓋”,結合社區“兩委”換屆工作,爲每個社區配備1名專職紀檢社工,既當宣傳員,讓黨風廉政建設“接地氣”,又當監督員,隨時發現、及時反映侵害羣衆利益、基層單位行風政風問題,實現對63個社區的監管全覆蓋。二是推動巡察工作向基層延伸。借鑑巡視工作的經驗做法,在全市率先推行基層巡察工作,成立巡察組,對各區屬單位開展巡察,瞪大眼睛,豎起耳朵,盯緊線索,切實讓問題無處藏身。特別對6個街道和部分社區進行了重點巡察,切實解決羣衆眼裏的“看不慣”。三是加強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堅持馳而不息、接續用力,緊盯“四風”問題,深入開展13項重點問題專項整治,把工作的重點聚焦到與老百姓打交道最多、印象最深的“三類人”身上,重點解決近1300名區、處、科級領導幹部精氣神和帶好頭的問題,解決27支執法隊伍和窗口單位服務人員“臉難看、門難進、事難辦”的問題,解決1000餘名社區工作人員和各類協管員責任感責任心的問題,切實讓居民羣衆感受到作風轉變帶來的新風正氣。
六、用心用力強保障,讓基層基礎“堅如磐”
和平區各級黨委深切認識到,“硬”的黨建要有“硬”的支撐,既要算“經濟賬”,更要算“政治賬”。這些年,和平區各級黨組織堅持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持續加大人財物投入,不斷夯實基礎保障,切實解決基層黨組織服務羣衆、推動工作“有想法沒辦法”、“有心無力”的問題,提升推動發展、服務羣衆、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在資金投入上給力。和平區在基層黨建上舍得投入,黨建有需求、保障就到位。全面推行社區經費“分部門預算、統一支付、集中管理”的模式,健全完善“社區剛性支出實報實銷、工作人員待遇逐年增長、社區黨建及特色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的經費保障機制。從2014年開始,社區黨建經費和服務羣衆經費從30萬元提高到60萬元,其中30萬元作爲爲民服務專項經費,由社區支配使用,專門解決百姓生活中急迫的小事,尤其是一些容易引起上訪的事情,既讓問題在苗頭就得到化解,也溫暖了民心、贏得了民意,增強了黨的凝聚力。二是在隊伍建設上傾力。堅持“雙高雙強”標準,紮實推進基層組織換屆選舉,選優配強“兩委”班子,書記、主任“一肩挑”實現100%,“兩委”成員大專以上學歷佔70%,爲每個社區配備專職副書記,招錄162名高素質的大學生充實到社區,班子結構進一步優化。連續開展“民生杯”社工業務技能競賽,評選表彰羣衆信任的好主任、羣衆滿意的好社工“雙十佳”140人,選調10名優秀社工進入公務員隊伍,有效激發廣大社工幹事創業的活力。三是在場所建設上用力。和平區在地域狹小、寸土寸金的情況下,仍瞄準上限爲基層黨建“擠”出空間,把社區場所建設納入城區改造和建設的整體規劃,通過新建、購買、置換、整合等措施,大力實施提升改造,社區辦公活動場所全部達到300平米以上,新建社區達到500平米以上,20%的社區達到1000平米以上,最大的2000餘平米,兩個社區場所價值過億,做到了黨組織建設有陣地,黨員活動有場所。
和平區各級黨組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把中央精神和和市委部署同自身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大膽探索、大膽實踐、大膽創新,創造出了可供借鑑的經驗,對我們在新形勢下加強基層黨的建設提供了啓示。
(一)堅持壓實責任是推動基層黨建工作落實落地的“牛鼻子”。和平區各級黨組織堅持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黨員幹部頭腦,造就一批有忠黨之心、“無我”之心、“小我”之心、“成仁”之心的好書記,形成了層層抓、抓層層的黨建工作格局。實踐證明,千難萬難,只要“用心”就不難,各級黨組織書記把心思用足了,把責任壓實了,才能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真正落實到基層的神經末梢。
(二)堅持問題導向是築牢基層黨建工作基礎的“夯路機”。問 題從羣衆中來,辦法在羣衆中找,這樣基層黨建工作纔有針對性,才能避免辛辛苦苦的形式主義。和平區各級黨委堅持瞄着一流打基礎,把大量的資金投向基層、投向社區,有效解決了“有心無力幹、能幹沒地兒幹、想幹沒人幹”等問題。實踐證明,只有找準制約基層黨建發展的裉節,直面問題,對症發力,才能推進基層黨建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三)堅持載體創新是激發基層黨建工作活力的“金鑰匙”。和平區各級黨組織充分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緊緊依靠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力量,在實踐中把基層經驗挖掘好、提煉好、運用好,形成了以“三認四百雙結對”爲代表的一系列創新做法。實踐證明,只有不斷激發基層黨員羣衆的創新熱情,才能永葆基層黨建工作的生機和活力。
(四)堅持作風轉變是凝聚基層黨建工作合力的“助推器”。在抓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的過程中,和平區各級黨委一方面從知入手,通過持續深化黨性教育、作風教育、警示教育,解決“知”的問題;另一方面,以行踐知,在攻堅克難中檢驗作風建設的成效,做“知行合一”者。實踐證明,深化黨員隊伍作風建設,“知”是前提,“行”是關鍵,知之越深,才能行之越遠、走之越正。
(五)堅持羣衆滿意是衡量基層黨建工作成果的“風向標”。和平區創新開展以“爲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爲主題的“民評官”系列活動,讓基層黨員幹部在爲民服務中強化了宗旨意識,提升了服務本領,贏得了羣衆“點贊”。實踐證明,只有把基層需要、羣衆需求放在第一位,打通聯繫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才能真正創造出讓羣衆滿意的黨建業績。
(六)堅持服務發展是檢驗基層黨建工作實效的“試金石”。和平區各級黨組織始終堅持抓黨建促發展、以發展促黨建,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一批批黨員幹部履職盡責、創先爭優,正是源於黨建工作凝聚起的精氣神、激發出的執行力。實踐證明,只有把黨建工作與發展實踐和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統一起來,才能凝聚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北方網編輯曲璐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