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一周年:走好改革強軍新長征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解放軍報 作者:解放軍報評論員 編輯:尹辰辰 2016-11-25 15:22:12

內容提要: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動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走好改革強軍新長征,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

  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動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走好改革強軍新長征,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

  從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召開到現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已走過一年的歷程。一年來,改革舉措接續出臺,改革節奏蹄疾步穩,改革落點紮實有力。可以說,改革的宏偉藍圖正漸次展開,改革的四梁八柱正拔地而起。

  這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統攬全局、科學決策,周密部署、精心組織,確保各項改革舉措有力有序推進。習主席對這次改革高度關注、真抓實抓,提出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多次主持軍委常務會議、軍委改革領導小組會議進行研究,特別是親自向新成立的軍種、戰區和部隊授旗,發布訓詞訓令,給全軍將士以極大的激勵和鼓舞。習主席以強烈使命擔當、宏大戰略運籌和堅強決心意志推動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吹響了攻堅克難、改革創新的進軍號角,立起了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精神旗幟。

  這是一場全軍期盼的改革。廣大官兵熱情高漲、滿懷信心、充滿期待,人人進入『角色』,個個積極作為,主動拋開個人『小算盤』,甘做改革『鋪路石』,以犧牲小我成就家國大業,齊心唱出充滿正能量的『協奏曲』。那些調整分流的官兵打起背包就走,那些新建單位的官兵全力開闢新局,那些跑好首棒的官兵忘我投入工作……全軍將士用實際行動表達對改革發自內心的擁護和支持。

  這一年,『脖子以上』的改革初見成效。我們相繼成立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把軍委機關由4個總部改為15個職能部門,把7大軍區調整劃設為5大戰區,完成海軍、空軍、火箭軍、武警部隊機關整編工作,成立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這些大力度的改革,使我軍突破了長期實行的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大陸軍體制,建立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解決了一些多年來想解決但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解決了許多過去認為不可能解決的問題,實現了軍隊組織架構的一次歷史性變革。

  這一年,改革強軍新風貌初步呈現。改革不僅是一次組織結構的重塑,更是一次思想觀念的嬗變;不僅體現在有形的成果上,更體現在無形的轉變上。通過轉職能、轉作風、轉工作方式,實戰、創新、體系、集約、融合的新理念深入人心;通過構建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領導指揮體制更加高效;通過抓住治權這個關鍵編密紮緊制度籠子,權力運行體系更加嚴密;通過組建和培育新型作戰力量,新質作戰能力更加發展。人民軍隊能打勝仗的能力素質顯著增強,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正在形成,開新圖強的生動局面已經開啟,正昂首闊步走進『新體制時間』。

  當前,改革強軍勢頭很好,但後續任務依然艱巨繁重,接下來要進行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如果說前一階段的改革是動『上頭』,下一步的改革則是動『大頭』;前一階段是動『棋盤』,接下來則是動『棋子』,不少部隊將面臨重組、轉隸、撤銷,許多官兵將面臨分流、轉崗、退役,調整之深、轉型之難、任務之重前所未有。改革強軍,是為了設計和塑造軍隊未來,為今後20年、30年國防和軍隊發展打下基礎。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改革的決心一絲都不能動搖;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挑戰,改革的力度一點都不能減弱。

  『事輟者無功,耕怠者無獲。』走好改革強軍新長征,要求我們再接再厲,乘勢而上,迎難而上,紮紮實實把各項改革推向前進。要進一步堅定改革信心,做到有定力、有擔當、有韌勁,繼續蹄疾步穩向前走。要進一步把准改革方向,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向打仗聚焦,堅持創新驅動,堅持體系設計,堅持法治思維,堅持積極穩妥。要進一步抓好改革落實,著力提高精准理解、精准發力、精准落地能力,高標准完成好擔負的改革任務。

  改革必成,強軍可期。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擁護改革、積極支持改革、堅定投身改革,堅決打贏這場走向強軍的大決戰。

   原標題:走好改革強軍新長征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