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柴磚銀行』叫響一個村的生態文明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嘉興在線—南湖晚報 作者: 編輯:張麒麟 2016-12-26 20:00:00

“以前這裡遍地髒兮兮的建築垃圾,現在竟變得這麼詩情畫意,充滿鄉野田趣,太令人刮目相看了!”昨天上午,走在一步一景的海寧市馬橋街道新塘村,年過花甲的海寧攝影愛好者胡利林贊不絕口。

新塘村是潮鄉海寧一個普普通通的行政村,過去也像許多村子一樣,零零散散地堆放著村民閑置的磚塊、瓦片、柴火、老壇子、老缸,嚴重影響著生態環境和村民們的生活質量。但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新塘村頗有創意地開設了一個“柴磚銀行”,大大改變了這一現狀。

自從有了“柴磚銀行”,新塘村村民紛紛把閑散的磚塊、瓦片和柴火存進“銀行”,不僅收獲了風景如畫的美麗庭院,還激發了全體村民的生態文明意識。

村裡搞起“柴磚銀行”

在新塘村,一道道用磚塊、瓦片、老缸、老壇子等大量鄉村閑散物甚至是廢棄物所建造的非常養眼的小品景觀,時不時地就會迎來成群結隊的攝影愛好者,讓他們贊不絕口,這都是因為村裡的“柴磚銀行”。

什麼是“柴磚銀行”?村裡為什麼要辦“柴磚銀行”?新塘村黨總支書記姚強忠說,顧名思義,“柴磚銀行”就是存放柴火和磚瓦的“銀行”,村裡辦這個“銀行”就是要讓村民切實感受到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好處,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

閑置的磚瓦,村民捨不得處理,主要是擔心說不准什麼時候還會用;各類的柴火,村民也捨不得處理,主要是因為村民每逢紅白喜事還有用柴火燒飯菜的傳統。

“盡管這些東西隨處亂堆影響環境,但你不處理我不處理大家就都堆在房前屋後。”姚強忠告訴記者,在充分走訪群眾後,村裡想了個既能讓農戶的柴火和磚瓦等妥善安身,又能有效解決亂堆放問題的好辦法,於是成立了“柴磚銀行”。

新塘村“柴磚銀行”設在村子的東北角,佔地4畝,由一個廢棄的水泥廠改造而成,主要存放村民閑散的磚瓦和柴火。“我們向村民收購磚頭每塊0.1元,瓦片每塊0.03元;如收購時村民要寄存,當場點清數量,由村裡統一清運,不收費;農戶存柴火也當場點清數量,由村裡統一清運,也不收費。”姚強忠說,“農戶存磚瓦和柴火後,村委會會統一開具‘存單’,農戶有需要時可憑‘存單’免費領取,考慮到時間長了柴火會變輕甚至腐爛,村裡把寄存的有效期設為5年,並約定領柴火時打8折領取斤兩。”

引發村民“生態覺醒”

村裡有了“柴磚銀行”,閑置的柴磚有了好去處,在村委會的動員下,一撥接一撥的村民把柴磚存進“銀行”。村裡又用部分磚瓦和群眾捐獻的已經廢棄的老壇子、老缸做了一些小品景觀,村容村貌逐步好轉,村民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昨天中午,記者在新塘村遇到幫村民運柴磚的拖拉機駕駛員湯華強時,他已跑了整整3趟。“今天早上,讓我拉磚最多的是周家場小組的周明,他一次就存了1800多塊磚。”湯華強說,“村民在存磚前一般會打我電話預約,家家戶戶都拿出了閑散柴磚。”

自今年7月幫村民運輸柴磚以來,湯華強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村民的生態環保意識越來越強,“之前村民還有些擔心以後會用到這些柴磚,不願拿,如今他們都爭先恐後地拿,我們起先預計能從村裡收到60萬塊磚,現在看來應該能收到80多萬塊。”

在新塘村,應建利同許多村民一樣,磚瓦、柴垛、老壇子、老缸房前屋後四處亂放。“自從村裡有了‘柴磚銀行’,家家戶戶都把不用的柴磚存進去,我家也存了不少,還把幾只不用的醃菜老壇子捐了。”應建利說,村裡利用這些老壇子築了一堵景觀牆,“大家看著非常養眼,都不忍心隨意亂扔垃圾,村裡的環境也越來越漂亮了!”

新塘村青年陸書欣、朱程宇和錢袁凱是村裡一起長大的小伙伴,現在都是浙江樹人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大三學生。今年暑假,當發現村裡的一些泥水工和小工正用“柴磚銀行”的部分磚瓦、村民捐贈的老缸和老壇子在做一些挺有創意的矮牆、花園、小亭臺等小品景觀時,他們也紛紛響應村裡的號召,冒著高溫酷暑在村裡畫起了牆畫。“我是新塘村裡的一名村民,眼看村裡環境越來越好,村民的生態意識越來越強,我們有責任為村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陸書欣說。

生態環境“煥然一新”

新塘村有了“柴磚銀行”,投資的是廢棄柴磚,收獲的是美麗庭院。記者漫步在新塘村,滿目皆是別具特色的創意景觀:或為一堵紅磚青瓦的小矮牆,牆體虛實相間,虛處鏤空並用青灰色的瓦片砌成不同圖案,非常生動;或為臨河“瓮牆”,在河畔婆娑的綠葉下生機盎然,散發著復古的氣息;或為一座亭臺假山;或為一面粉牆,雪白的牆面題著古詩畫著栩栩如生的水村漁市……無不叫人心曠神怡。

“現在村裡河道潔淨,水非常清,每天早上推開家門,門前就是3個金黃色的稻草人模特,非常養眼,走到後院,還有美麗的牆畫,親戚朋友來到這裡,都說我們現在好幸福,天天生活在大花園裡,要是過去,房前屋後滿是建築垃圾,河道也髒得一塌糊涂,叫人看著心裡煩呢!”應建利笑言。

“現在的新塘村俞家大漊,岸青水綠景色宜人,過去可是垃圾遍地,髒得一塌糊涂。”俞家大漊68歲的村民俞新良推開後門,心情特別舒暢。俞新良當過小工,還幫村裡做了些小品景觀,村裡還將在他家後院的大漊邊打造“柴草動物園”,“你看這牛、羊、豬、兔子,現在推開後門就能見到‘小動物’,這是多麼美的事情啊!”

姚強忠欣喜地說,村裡建了“柴磚銀行”,騰出空間,有效遏制了違章建築的出現,還利用空間種植綠化,美化了環境,“生態環境煥然一新,以前村裡的河道大多是五類水,現在變成了四類水,好的時候甚至會出現三類水,空氣也比以前好多了!”

水漲,船高。環境好了,村民對未來生活更充滿了期待和憧憬,人們渴望村莊變得更加生態、環保。

在姚強忠的辦公桌上,記者看到了一冊《水岸人家——斜路裡的故事》的設計方案。“斜路裡是我們新塘村的一個小地名,我們將以此為新的突破口進一步提昇村裡環境。”姚強忠說,“柴磚銀行”開設以來,目前已存磚60萬餘塊、瓦片19萬餘塊、柴火11萬公斤,“隨著村民生態意識的進一步提昇,為做好‘斜路裡的故事’,我們已請了浙江大學的專業團隊幫我們進行設計,明年就將投入五六百萬元建好,那時的新塘村將更生態、更美麗!”

“以前來到新塘村,這裡滿是建築垃圾,河道裡也髒,現在來這裡真像換個一個村,環境好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好了,村裡也越來越富裕了,真應了習近平總書記那句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徜徉在鳥語花香的新塘村,胡利林無比快慰。

■記者手記

一個“柴磚銀行”引發了一個村的生態覺醒,叫響了一個村的生態文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美麗鄉村建設的路徑應該是“自下而上”的,要從村民的“心底裡”考量。只有為村民辦實了一件件“小事”,纔能成就美麗鄉村建設這件“大事”。

新塘村建成“柴磚銀行”不久,海寧市委書記朱建軍就作出批示:“新塘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農制宜,‘柴磚銀行’值得推廣。”

我們得知,距新塘村不遠的利眾村也很快建起了“柴磚銀行”。目前,利眾村22個組約500戶村民家裡的磚瓦都被集中起來。該村一同把舊磚舊瓦合理利用,在農戶的房前屋後做景觀小矮牆,為美麗鄉村添色。

我們從海寧市星級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目前,新塘村的“柴磚銀行”經驗已被海寧的海洲街道金龍村、許村鎮報國村、長安鎮興城村等多個村借鑒,大大美化了鄉村環境,提昇了村民的生態意識。

“新塘經驗”之所以能引起“共鳴”,無外乎“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農制宜”,“柴磚銀行”這一新舉措是從每家每戶村民的“心底裡”走入現實的,贊一個!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