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到在大陸的臺商,你一般會想到郭臺銘,會想到福建、上海、江蘇這些臺商紮堆的沿海省市……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重慶已是大陸臺資企業數量和投資總額排名第三位的省區市。臺商,正在重慶經濟發展中扮演越來越多的戲份。
說到在大陸的臺商,你一般會想到郭臺銘,會想到福建、上海、江蘇這些臺商紮堆的沿海省市
……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重慶已是大陸臺資企業數量和投資總額排名第三位的省區市。臺商,正在重慶經濟發展中扮演越來越多的戲份。
今天正事兒君要和大家聊的,就是四個在渝臺商的故事。
故事一
主人公:陳正文
在諸多西部城市中,最終選擇了重慶
對於大陸西部,不少臺灣同胞還停留在電影
『龍門客棧
』中的模糊印象,大漠一望無際,飛沙走石,寸草不生。
而去年5月,參加了海協會會長陳德銘率領的
『一帶一路
』考察團,臺商陳正文徹底被震撼了。
他說
——
『
我親眼看到,西部大開發戰略助力西部崛起,越來越多的地區脫貧,黃土高坡上呈現了百年不遇的繁榮景象,
『一帶一路
』更是讓西部成為開放前沿,創造了百年難得一見的歷史機遇。
』
陳正文是何許人?
臺灣南僑集團副總裁、大陸事業營運長。
臺灣南僑集團創始於
1952年,主營烘焙油脂、鮮奶油、冷凍面團等烘焙業上游產品和服務。早在
1996年,南僑集團就開始涉足大陸市場,至今已在天津、上海、廣州設有5家公司,但卻一直未將重心放在大陸西部市場。
在參加完海協會組織的
『一帶一路
』考察團之後,陳正文立即著手進行南僑在大陸西部投資的規劃和部署。
在諸多西部城市中,南僑集團最終選擇了重慶。
為什麼選擇重慶?在臺商眼裡,重慶就是一個
『潛力男
』。
陳正文算了一筆賬:在全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下,西南地區的經濟增速連續幾年領先於其他區域,重慶更是連續幾年以
10%以上的經濟增速領跑全國。
然而,南僑集團在西南地區的銷售量僅佔大陸市場的
12%,西北地區只佔
4%,遠低於其他區域,綜合考慮城鎮化程度、消費人口、餐飲業零售總額等因素,西部市場潛力巨大。
每年,數萬臺臺資品牌的筆記本電腦搭上
『渝新歐
』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快捷便利地運往歐洲,銷往世界各地。
陳正文想重復這樣的故事
——
『
重慶是
「渝新歐
」大通道的起點,南僑自
2003年投產鮮奶油,顛覆了傳統的蛋糕概念,鮮奶油品項包括自歐洲進口的頂級品牌,同時歐洲也是原料主產地,但由於天然乳制品保質期短,如果通過海運一個多月到沿海城市,再轉陸運到西部,耗時過長且風險大。我們希望通過
『渝新歐
』,
20天左右就能到達重慶,既有利於產品保鮮,更提高了保質期內的有效銷售時間。
』
南僑集團重慶僑興辦公樓
陳正文對未來信心滿滿:
『重慶僑興不只面向重慶市場,而是南僑集團的西部營運中心,將成為南僑集團開拓西部市場的戰略核心,輻射乃至鄰近國家。目前,重慶物流倉已經開倉啟用,烘焙技術中心已經籌備就緒,在重慶建設西部地區首家工廠的計劃也正在醞釀中。
』
故事二
主人公:黃星瑋
在南濱路播下自己創業夢想的臺灣年輕人
一個人需要多久纔會愛上重慶?
對
32歲的臺灣桃園人黃星瑋而言,只用了半年時間。
重慶的南濱路,北臨長江,背依南山,這裡不僅有著如臺北忠孝東路般的繁華,也像臺北的西門町一樣,播下了許多年輕人最炙熱的夢想。
黃星瑋的
『玻璃屋花園咖啡
』夢就是其中之一。
2010年,黃星瑋從臺灣元智大學交流至重慶大學進行半年的學習。在臺灣,咖啡是一種普及率很高的飲品,臺灣人平均每天都要喝上2-3杯咖啡。那時黃星瑋就發現,重慶的奶茶、咖啡店數量非常有限,身邊的同學好多都是喝速溶咖啡。
當時,他的內心就埋下一個種子,想著以後有機會可以來重慶開家咖啡館,讓更多的人體會到咖啡的美好。
回臺灣之後,黃星瑋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但開咖啡館的念頭也時常在黃星瑋的腦海裡盤旋。
終於,黃星瑋辭去了在臺灣的工作,只身一人來到大陸,開始了自己的逐夢之旅。
2014年
8月,黃星瑋來到重慶,在四川外國語大學附近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咖啡店
——莎士比亞咖啡。
談起自己的
『處女作
』,黃星瑋至今仍感慨良多。
『當時碰到了一個好心的房東,她看我一個臺灣小青年來重慶創業,就給我提供了很低廉的租金,大大節約了我的成本,她算是我當時的第一個支持者。
』
頂著外人
『還不如開麻將館賺錢
『的調侃,黃星瑋的咖啡之路卻越走越堅定。
他笑言道,自己也因此結交了許多大陸的朋友。
『我會給他們介紹臺灣的美食和旅游,他們會帶我去重慶一些好玩的地方,我很喜歡和他們交流。
』
2016年,
『不安分
』的黃星瑋將莎士比亞咖啡轉給了一位重慶的朋友,又經過多番對比,和兩個合伙人在南濱路上開了這家
『玻璃屋花園咖啡酒吧
』。
隨著大陸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的氛圍愈發濃厚,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也希望融入到這股
『雙創
』熱潮之中。
在黃星瑋看來
——
『
大陸的市場遠遠超出臺灣青年的想象范疇,只要擺正心態,足夠努力,足夠勇敢,試著用當地人的思維去思考,在大陸一定能拼出來!
』
故事三
主人公:李文勛
來重慶
28個年頭,這裡是他的第二故鄉
如果你沒聽說過李文勛這個人,那麼你也許知道
『百吉
』牌熱水器。
上個世紀
90年代,正是他從臺灣引進了首批
『百吉
』熱水器,並迅速在重慶打開了市場。
李文勛回憶說,不少經銷商排著幾百米的長隊前來提貨,經常還有單位打著介紹條子來申購
1989年,李文勛只身來到這個西部內陸腹地的工業城市考察。
那個時候,他對重慶的印象還是
——
『
當年的重慶像個大農村,全市只有揚子江賓館和重慶賓館有幾臺出租車,只有兩座跨江大橋,除了一些老廠礦外沒有什麼企業,不少客商來考察後都直搖頭。
』
時光飛逝,今年是
62歲的重慶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重慶百吉廚房用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勛來重慶的第
28個年頭,這裡早已成為他的第二故鄉。
李文勛見證了重慶從內陸老工業城市到國際大都市的轉變,也見證了重慶成長為中西部最受臺商青睞的投資目的地。
李文勛的企業也同山城一起成長,當年的小熱水器廠已成長為年產值
3億元人民幣的綜合性大型制造企業。
在他看來,重慶正處於傳統制造業向新型工業化邁進的階段,電子信息產業、金融業和現代服務業潛力巨大,為臺商投資創造了無限可能,臺商入渝投資有望迎來新一輪的爆發期。他說
——
『
未來,重慶臺商的數量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尤其是大量中小臺商和年輕創業者的進駐,可以讓市場充滿活力。
』
故事四
主人公:何玉玲
42歲的她放棄優厚待遇辦跨境電商平臺
今年
45歲的何玉玲來自臺灣。
2014年以前,何玉玲已作為保險業職業經理人在重慶打拼多年。
2014年底,經過反復考量,事業順風順水的何玉玲勇敢地遞出了辭職信,告別待遇優厚的高管職位,投身創業大潮,辭職創辦
『臺灣直購網
』。
這是大陸西南地區首個主營臺灣商品的跨境電商平臺。
2012年起,大陸正式啟動跨境電商試點工作。
2013年
10月,重慶成為首批試點城市之一。
何玉玲敏銳地意識到,跨境電商的時代要來臨了。她通過數月的市場調研發現,大陸消費者對正宗的臺灣商品需求旺盛,但很多臺灣的名品優品由於市場推廣難、物流成本高等原因,無法與大陸消費者
『見面
』。
在何玉玲看來,很多大陸消費者只知道臺灣的鳳梨酥,但臺灣還有很多好東西。她認為,臺灣的生物科技、機電產品、手工藝品等也深得消費者青睞,但這些好東西尚未廣泛進入大陸市場。作為打破地理界限的外貿新模式,跨境電商正是破解這一難題的突破口。
『臺灣直購網
』的目標就是讓臺灣的優質商品以更便利的方式、更實惠的價格、更快捷的速度,送到大陸消費者手中。
』
2015年
11月,重慶跨境電子商務臺灣產業園成立,入駐園區的
『臺灣直購網
』跨境電商平臺同時上線。
何玉玲介紹說,消費者只需通過
『臺灣直購
』選好商品,提交訂單付款,商品就會直接發到重慶的保稅區,再清關發貨到消費者手中。截至目前,上線商品已涵蓋百貨日用、食品保健品等多種品類。
園區成立後,臺灣企業的反應驗證了這一判斷。何玉玲與臺灣知名電商結成了聯盟,讓島內電商平臺上的數萬種商品通過
『臺灣直購網
』直接對接大陸消費者。
同時,
『臺灣直購網
』已引進數百家臺灣企業合作開展跨境直購貿易,去年實現貿易額
2000萬元人民幣,今年的目標是突破
1億元。
實際上,這只是何玉玲制定的一個
『小目標
』,她心中還有更大的格局
——
『
一帶一路 沿線有很多商機,未來我們可以依托重慶便捷的物流通道,向西輻射中亞、歐洲,向南輻射東南亞國家。
』
去年
9月,何玉玲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在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國際合作中心舉行的
『一帶一路兩岸跨境電子商務臺灣商品首發儀式
』上,
『臺灣直購網
』帶著臺灣商品亮相,啟動了打通兩岸和中亞跨境電商往來的新商機。
臺商投資已佔重慶
GDP總量
8.6%
聽完了這四個臺商的故事,讓我們再來看看這樣一組來自重慶市臺辦的統計數據:
——2016年重慶新增臺資企業
81家,同比增加
58.8%;
——合同臺資
3.19億美元,同比增加
65.3%;
——實際使用臺資
2億美元,同比增加
29%。
三組數字都呈現同比增加,而且增加幅度都不小,這足見目前臺商
『西進
』的熱情。
而在很多臺商眼裡,
『西進
』的第一選擇就是重慶。
有一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
——如今,臺灣十大電子廠商已有9家落戶重慶,使重慶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
——重慶目前是大陸臺資企業數量和投資總額排名第三位的省區市,僅次於福建和江蘇,在中西部更是位居榜首;
——來自重慶市臺辦的數據顯示,臺商投資已佔重慶
GDP總量的
8.6%左右,除
IT配套產業、汽摩零部件、制造業外,還涉及金屬冶煉、現代農業、商業、旅游業、金融等領域。
在臺商們看來,重慶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不僅是
『渝新歐
』大通道的起點,也處於
『一帶一路
』和長江經濟帶的連接點,廣袤的大陸西部地區蘊含無限商機。
看好重慶的臺商很多,他們是怎樣說的呢?
『「一帶一路
」倡議的推行,將進一步促使重慶這樣的城市成為大陸對外開放的前沿,因此我們決定加大投資。
』
——南僑集團重慶僑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商務副代表王淑靜
『重慶為我們企業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大陸方面一如既往對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便利,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
——臺晶電子(重慶)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建福
『雖然目前大陸的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昇,但這並不會影響臺資企業紮根大陸、向西發展的腳步。
』
——重慶永固新型建材公司董事長簡國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