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木雕第六代傳人王樹元:讓傳統手藝薪火相傳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北方網 作者:晚報李子涵 編輯:張瑜 2017-03-24 17:39:12

內容提要:在東麗區李明莊工業園區的一座舊廠房裡,不時傳來『叮叮咚咚』的敲擊聲。推開半掩著的鐵門,只見院子裡堆滿了木料,卻尋不到一個人影。過了一會兒,從正對著大門的庫房裡跑出個人來,聽記者說明來意後,忙向側屋喊了一嗓子,敲擊聲立刻停了下來,一個頭頂鴨舌帽,戴著藍套袖的老人走了出來,他就是天津木雕手藝人王樹元。

王樹元在做木雕。

  天津北方網訊:在東麗區李明莊工業園區的一座舊廠房裡,不時傳來『叮叮咚咚』的敲擊聲。推開半掩著的鐵門,只見院子裡堆滿了木料,卻尋不到一個人影。

  過了一會兒,從正對著大門的庫房裡跑出個人來,聽記者說明來意後,忙向側屋喊了一嗓子,敲擊聲立刻停了下來,一個頭頂鴨舌帽,戴著藍套袖的老人走了出來,他就是天津木雕手藝人王樹元。

  王樹元是天津木雕的第六代傳人,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學習木雕手藝已經50多年了。近年來,天津木雕日漸衰落,可71歲的王樹元依然在堅守。『我每天「早七晚五」,按點上下班,沒有周末一說。』老爺子身體硬朗,家住河北區的他平常都是騎自行車上下班,『每天騎20公裡,小意思。』

  支橕王樹元每日來回奔波的,是對木雕的熱愛。王樹元不吃老本,而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與時俱進嘛,我每年都會做新東西,這就是我的樂趣。』

  熱愛讓副業變主業

  天津木雕始於清代嘉慶年間,以精湛的鏤空技藝和豐富的雕刻內容而獨具特色。清末進入全盛時期,不少豪門望族、官僚巨商紛紛在天津修建豪華宅邸,對木質建築雕刻以及家具裝飾雕刻的需求不斷增加,這讓天津木雕得以迅速發展。

  從那時起,天津木雕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師徒傳承至今,至王樹元的父親王旭昇時已是第五代。『估衣街謙祥益的木匾雕花就是我父親的作品,可他並不鼓勵我做木雕,覺得乾這個填不飽肚子。』

  從王樹元記事開始,父親就已經改行做了木匠,只有在業餘時間纔會拿起雕刻刀『消遣』一下。『木雕這東西是用來賞玩的,不是必需品,你一輩子不買都沒事,何況那時候經濟形勢也不好,老百姓吃飯都困難。』王樹元說,當時許多木雕手藝人都為生計轉了行。

  王樹元16歲初中畢業,由於身體不太好,就在家待了兩年。『那兩年沒乾別的,就纏著父親學木雕,我做了個小作品就送人,別人誇我一句我能美半天。』到了18歲,王樹元也該找工作了,他便和父親一樣做了木匠,可一直都是臨時工。

  王樹元正式上班是在一家光學儀器廠,還是乾木工的活兒,負責維修桌椅門窗。『每天得按點上下班,我就利用業餘時間刻木雕。』從那時起,王樹元就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我早上4點起,這樣在上班之前還能有時間做會兒木雕。』

  1986年單位開始搞『三產』,刻木雕纔真正成了王樹元的主業。『我平時做完了木雕就送人,領導同事都知道我會這個,就成立了個門市部,我做木雕,他們賣。』

  熬了20多年,終於不是只能在家做木雕了,這讓王樹元乾勁十足。『我開始試著對傳統木雕進行改良,天津傳統木雕和南方木雕相比,歷史沒人家長,活兒也比較粗,但我們的特點在於創作意境,看天津木雕,那就是一幅立體的國畫,於是我尋思著,能不能讓天津木雕也展現細膩的一面?』

  王樹元將記者帶到二樓的展覽室,裡面擺了一屋子精品木雕。『你看這幅《福祿滿園》,葫蘆個兒都很大,這是我們傳統天津木雕的特點,你再看這些藤蔓、葉子,都很精細,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粗中有細。』王樹元又讓記者側過身來細看,『木雕作品一般都有一個邊框,傳統作品一般都是內容低於邊框的,而我現在的作品內容基本都高於邊框,層次更為豐富,給人一種奪「框」而出的立體感。』

  人到『知天命』專心收徒

  在木雕技藝上不斷提昇的同時,王樹元的事業也迎來了上昇期。1992年,王樹元被一家企業花重金引進。『當時給我的月工資是800塊,還分了一套房,要知道那時候普通工人的工資纔不到100塊。』

  在新單位,王樹元乾的是木雕的老本行。盡管有優厚的待遇,王樹元卻乾得渾身不自在。『企業想賺錢,急功近利,很多活兒都外包給臨時工來乾,不培養自己的隊伍,光走「量」了,「質」就沒了保證。』王樹元灰了心,萌生去意,但由於家人的反對,還是在那熬了5年。

  1997年,王樹元下定決心『任性』一把,把單位分的房也交了,辭職自己單乾。『誰不朝「錢」看呢,但我不能因為錢耽誤了我的木雕。』當初王樹元加入那家企業,是有些私心的。『我當時已經是「知天命」了,本想能多收幾個徒弟,把一身本領傳下去,沒承想單位不支持,那我就出來單乾吧。』

  於是收徒成了王樹元的頭等大事。1997年,他正式開始收徒。在木藝界,流傳這麼一句話,『三年學徒,五年半足,七年成師傅』,但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木雕手藝人,需要的時間往往更長。『所以我收徒的時候心裡也沒底,我也不知道徒弟有沒有這個耐心。』王樹元說。

  按照手藝人的一些老規矩,學徒三年是不發工資的,掙的都得交給師父。這些老規矩在王樹元這兒並不適用。『人家來我這學手藝就是為了養家糊口,我肯定得給人家發工資。』王樹元一開始給徒弟的工資是每月300元,就是這樣,也沒多少人願意來。王樹元的第一批徒弟都是熟人介紹來的。本地人少,外地人多。大多數人都是頭半個月有乾勁兒,新鮮勁兒一過,就走人了。

  『我也理解這些孩子,做木雕是體力活,快兩斤重的錘子不停地掄,一般人可堅持不下來。』王樹元攤開雙手,上面布滿了老繭,『雕刻刀比菜刀快多了,一個不注意在手上留一道子,木刺紮手更是家常便飯。』

  即使熬過了新鮮勁兒,也有不少徒弟學了三五年就急著自立門戶。『在我這兒,隨時都可以走,我不勉強任何人留下,其實木雕這門手藝,三五年入門是沒問題,可出來那活兒不可能精,我有幾個徒弟出去就乾不下去,改行賣服裝了。』

  不過也有的徒弟出師後想回來,王樹元一概婉拒。『我就跟他說,你別回來了,自己闖去吧,你就算回來也乾不下去的,因為這人在外面一晃蕩,就心浮氣躁踏不下心了,回來還會影響其他徒弟,不過誰有困難都可以過來找我。』

  從1997年到現在,王樹元收了近70名徒弟,如今留在身邊的只有十幾人。

  手藝人不能進錢眼兒

  剛開始收徒的3年,是王樹元最困難的時期。『孩子們什麼都不會,做出來的東西也賣不出去,就得靠我自己,我既得給孩子們做樣品,讓他們學,還得做出成品拿去賣。』為了做木雕、教徒弟,王樹元找人四處借錢,日子是比過去難了,但看到徒弟們的作品一天天有長進,他覺得有奔頭兒了。

  2004年,王樹元在古文化街文化小城租了家店面,但生意並不好。『我平時也不去,讓老伴幫我看店,一般都是些熟人來買,我都快賠了,人家還嫌貴,我也不好意思賺熟人錢,所以這家店也不掙錢。』

  不過這家店倒是幫王樹元招來了一名徒弟。張雷雷是河北邯鄲人,2009年來天津務工的他偶然在古文化街發現了王樹元的店,對木雕產生了興趣,後來乾脆找到王樹元拜師學藝,從游客變成了手藝人。『現在學木雕的人越來越少,我希望能跟著師父把這門手藝傳下去。』已經學藝8年的張雷雷說自己還有得學。

  張雷雷和師兄弟目前做的木雕個兒都不算大,都是一些小件。『這些相對好賣一些,像樓上展覽室那些工時長、體積大的木雕反而有價無市。』王樹元說,目前師徒的作品主要在全國各地的展會上賣。

  『雖然近年來市場行情一般,但我們天津木雕還是很有市場號召力的,我鼓勵徒弟們做這些出活兒快、品相好的作品,也是為他們的飯碗考慮,畢竟人只有先吃飽飯纔能談手藝的傳承。』多年來,王樹元師徒的木雕作品出現在全國各地幾十個城市的展會上,不過這些展會王樹元一個也沒去過。『我們手藝人就得耐住寂寞,我們就是在作坊裡埋頭乾活,跑展會銷售這些事情我都交由專人去做。』

  曾經有不少商人找上門來,要和王樹元合作,都被他拒絕了。『有老板承諾3年給我一輛寶馬,我不要,手藝人要是鑽到錢眼兒裡去,做出來的那就不是手藝了,我們有的時候為了出一件精品不計時間不計成本,那些商人是不懂的。』

  為了做好木雕這門手藝,王樹元不得不在生活上『摳』起來,選擇把作坊開在東麗區是因為這裡房租便宜,寧可騎自行車也不坐車是他覺得等車浪費時間。不過王樹元一輩子不抽煙不喝酒不講排場,卻在木材的選擇上出手闊綽。『最近我們從外國進口了一種木材,比我們原先用的木材價錢貴了近一倍,但這木頭質量好,不易變形,有韌性,質地還細膩。』王樹元用了3年時間纔選中了這種木材。

  而挑人纔比起挑木材,更是難上加難。『做木雕還是講究靈性,要把藏在木頭裡的那個形象刻出來,把作品刻活了, 20年來我收徒不少,真正讓我覺得能夠傳承這門手藝的人還是太少。』

  在二樓的展覽室裡,兩張徒弟的獲獎證書被王樹元放到了顯眼位置,『一個是劉亮,在第四屆中國國際民間藝博會上被評為國際民間工藝美術家,一個是吳明松,在中國民間工藝博覽會獲得金獎,他們倆算得上是我這些徒弟裡的佼佼者了。』王樹元點點頭。

  65歲後,王樹元不再收徒。『主要是怕耽誤人家前程,我年紀也大了,怕也教不了人家什麼了。』談到未來,王樹元說展覽室裡作品還是少了些,還要多做一些大件精品,豐富內容。

  『做出來也許不好賣,但留給這些年輕人研究學習,也算是筆財富,希望天津木雕薪火相傳吧。』王樹元撣了撣身上的灰,左手拿起雕刻刀,右手拿起錘子,又彎下腰『叮叮咚咚』地敲起來了。(北方網編輯張瑜)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