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由來與傳說:源於紀念屈原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網 作者: 編輯:鄭津 2017-05-25 10:16:13

內容提要:經過兩千多年的傳承與演變,端午節早已在古人祛疫闢邪的做法上被賦予了許多新的內容。有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說法,在江浙一帶,還有說是紀念伍子胥的,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說是紀念孝女曹娥等等。其中,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說法,是最深入人心的一個。

  經過兩千多年的傳承與演變,端午節早已在古人祛疫闢邪的做法上被賦予了許多新的內容。有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說法,在江浙一帶,還有說是紀念伍子胥的,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說是紀念孝女曹娥等等。其中,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說法,是最深入人心的一個。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懮國懮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