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博物館館藏唐代銀質圍棋盤 棋戲遠播海外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北方網 作者:朱辭 編輯:張晶晶 2017-05-27 08:22:04

內容提要:國家海洋博物館館藏品中有一方唐代銀質圍棋盤,13釐米見方,高5.5釐米,棋盤正面縱橫各15道,在盤上標列了5個小圓點,棋盤下面四面各開兩個亞字形框,整體鑄造精良,且保存完好……

  天津北方網訊:國家海洋博物館館藏品中有一方唐代銀質圍棋盤,13釐米見方,高5.5釐米,棋盤正面縱橫各15道,在盤上標列了5個小圓點,棋盤下面四面各開兩個亞字形框,整體鑄造精良,且保存完好。

海洋博物館館藏唐代銀質圍棋盤

  圍棋數千年來深受我國人民的愛好,並且在國際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據文獻記載,我國古代圍棋,大約在東漢前後傳入古印度和朝鮮等國。唐朝以前就傳入日本,16世紀起逐漸向歐美各國推廣。目前圍棋幾乎遍及全球,成爲世界性的體育競技項目,是世界各國人民文化交往的一個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圍棋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廣泛傳播,伴隨着西天朝聖的僧侶,運送絲綢、茶葉與瓷器的商隊,往印度,往東南亞而去。於是,如今我們在印度、泰國、新加坡、印尼,也就彷彿聽到了來自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棋子聲。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圍棋就以“棋戲”出現在宮廷士大夫階層。經秦漢、兩晉、南北朝的不斷髮展,到隋唐時廣泛傳播於民間。唐初,從長安經東海傳入日本,隨之,在“絲綢之路”上廣爲流傳。

  當陸上不斷響起駝鈴聲時,蔚藍色的大海也在不斷地誘惑着炎黃子孫。漢武帝不僅派張騫開闢了陸上絲路,還又派了一支海上探險隊和商隊,經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到達斯里蘭卡,由此開闢了一條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動脈,自漢朝開始,中國與馬來半島就已有接觸,尤其是唐代之後,來往更加密切,作爲往來的途徑,最方便的當然是航海,而中西貿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這就是我們稱爲的海上絲綢之路。

  到唐代,這條海上通道更是活躍,至遲在13世紀,圍棋就在越南有了它確切的蹤跡。公元1280年左右,元統治者曾派徐明善出使安南(今越南),他在安南曾看到當地貴族子弟弈棋,並做《安南春夜觀棋贈世子》一詩,詩中寫道:“綠滄庭院月娟娟,人在壺中小有天。身共一枰紅燭底,心遊萬仞碧霄邊”可見這時圍棋在越南已較爲流行,壺中洞天,紅燭映棋,又體現了棋的高雅情趣。

  到明代,從1405到1433年,近30年的時間,鄭和七次下西洋,開闢了與東南亞經濟與文化交流的新局面。隨同鄭和出航的人中,也留下了不少記錄當地風土人情的珍貴文字,如馬觀《瀛涯勝覽》,費信《星槎勝覽》,鞏珍《西洋番國志》等。《瀛涯勝覽》中曾記載:“三佛齊國……俗好弈棋”,三佛齊國即今印度尼西亞的一部分。這說明,圍棋在東南亞國家,至少在明以前已流行開來。

  圍棋從亞洲走向世界,是十六世紀末期的事。葡萄牙航海家門德斯·平託在他寫的旅行日記《費南·門德斯·平託航海記》中說,16世紀時,葡萄牙航海人員曾在日本學習過圍棋,並把它帶回本國。這就是說,早在16世紀,歐洲就有圍棋了。此後,圍棋逐漸地流傳到了大洋彼岸的美洲和大洋洲,在歐美各國推廣。目前,已成爲世界人民所喜愛的一項高級智能遊戲和運動項目。

  圍棋發源於中國,經過海上絲綢之路的傳播,走出亞洲,奔向世界,爲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文化的融合與發展,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國家海洋博物館館藏唐代銀質圍棋盤正是中國古老的文化走向世界的見證。(通訊員朱辭)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