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傳統文化魅力讓端午棕香情也濃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南方網 作者:胡蔚 編輯:鄭津 2017-05-28 11:02:25

內容提要: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按照傳統習俗,在這一天,人們要賽龍舟、插艾草、吃粽子,進行多種多樣的紀念活動。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端午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過,記者走訪發現,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端午節的種種傳統習俗漸行漸遠,這個節日所留下的僅僅是吃粽子這樣簡單的意味了。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按照傳統習俗,在這一天,人們要賽龍舟、插艾草、吃粽子,進行多種多樣的紀念活動。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端午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過,記者走訪發現,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端午節的種種傳統習俗漸行漸遠,這個節日所留下的僅僅是吃粽子這樣簡單的意味了。(5月27日《法制日報》)

  作為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至今已有2500餘年的歷史,是中國最古老最有底蘊的節日之一,漢族與包括滿、蒙、藏在內的其他28個少數民族都會在這一天舉行盛大隆重的慶祝活動,傳統文化韻味之深厚絕非吃粽子就能簡單涵蓋的。端午節之所以逐漸瘦身為粽子節,既與現代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有關,也與傳承傳統文化不力脫不開關系。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我們有責任傳承好端午節等傳統節日,使其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在現代社會依然能夠發揚光大。

  傳承端午文化,首先要從認清文化內涵做起。『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飄揚的棕香是端午的氣息,吃粽子是過端午必不可少的環節,但端午文化遠遠不止吃粽子這麼一項簡單的內容。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內容多樣,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等廣為人知的活動,蘭湯洗浴、掛系艾蒿、菖蒲、扔災、飲藥酒也是流傳甚廣的習俗。端午節同樣也是吃的盛宴,民間一直有在這一天吃『五黃』、『五白』、面扇子、茶蛋、大蒜蛋、打糕、煎堆、薄餅等不同飲食的習慣。端午節還被稱為詩人節,古代的文人墨客圍繞端午留下了不少傳世佳作,築起了一座充滿詩意的精神家園。認清了端午節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傳統習俗,對傳統節日就會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有助於激發傳統節日文化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傳承端午文化,要領略其中深厚的家國情懷。關於端午節的具體成因已不可考,但以此紀念屈原是最被廣泛認可的說法。『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紀念屈原說』之所以能夠得到普遍的認同,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其中展現的家國情懷最能夠激發人們的情感認同,屈原一生胸懷大志,卻因黑暗的亂世而屢遭流放不得志,滿腔愛國熱情卻始終報國無門,最後在懮郁悲憤和絕望中抱石投江,他『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和『為國捨身』的家國情懷最讓人感動,這為端午增加了不一般的獨特氣質。其實在每個中華傳統節日中,都凝聚著民族發展的歷史,都薈萃著人文理念的精華,都攜帶著傳統美德的基因,如果能真正領略到這種情懷和精神,對於文化傳承將會非常有益。

  傳承端午文化,還需要有更多的給力抓手。傳承傳統節日文化,要遏制過分的商業炒作。包括端午節在內的傳統節日的商業色彩愈來愈濃重,過度的包裝和營銷將粽子的價格不斷炒出高價,節日變成了物質性的攀比,傳統節日應有的文化韻味在刺鼻的金錢味面前被嚴重衝淡。傳承傳統節日文化,需要通過法律來維護。在依法治國的當代語境下,傳承文化必須要法律來護航,2000年5月《雲南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公布開始,到2011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布,涉及端午節等傳統文化保護的非遺立法在我國經歷了十餘年的實踐,如今不少地方的相關立法都正在實施過程中,等到陸續出臺,必定會對傳統文化保護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

  要想讓傳統文化得到有力的保護和傳承,就必須讓古老的節日文化內涵融入現代生活,使老百姓能夠真正感受到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喚醒廣大民眾的節日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方纔能夠讓傳統節日的火炬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原標題:【網絡中國節】釋放傳統文化魅力讓端午棕香情也濃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