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端午 傳統文化更具時代活力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編輯:包天墅 2017-05-30 11:28:04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眨眼間,2017年端午節就已姍姍到來。端午節由來說法甚多,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其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廣最深。在民俗文化領域,人們習慣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自古以來,端午節就有祭祖先、念恩情、愛祖國、孝父母、幫幼小、求福祉,以及划龍舟、吃糉子、插艾蒿、滅蚊蟲、遊四方等過法。並且,隨着中華文化魅力日益滲透到全世界,古老的端午節也一步步地走入世界各國的視線。比如韓國、日本、新加坡、越南、美國、德國等國,就會在端午期間或者吃糉子、柏葉餅,或者“熱情擁抱”端午節的標誌性節目——賽龍舟。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2006年5月20日,端午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30日,“中國端午節”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實,在傳承端午民俗、保護傳統文化時,應多一些具體內容的填充,多一些文化元素的創想,多一些精神價值的倡揚,讓人們真正感受到傳統節日文化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個民族的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中華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已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豐厚滋養。傳統節日作爲中華文化的基本元素,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以端午節吃糉子爲例,其就不在於“吃”,而在於從端午文化中挖掘講仁愛、重民本、崇正義等思想時代價值,激發人們愛祖國、愛家鄉、愛親人、愛他人、愛自然的深厚情感。

  文化鑄魂,網絡聚力。兼具包容性和開放性等特點,互聯網和傳統文化越來越相得益彰、水乳交融。端午節與“互聯網+”就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比如各大糉子廠商就紛紛“觸網”,“網上過端午”越來越成爲時尚。推而廣之,“網絡中國節”主題活動就是在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頌入手,挖掘和運用傳統文化的精髓,加強青少年的人文教養,使傳統文化以一種更富參與性和共創性的方式久久流傳。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歷經5000多年而不衰,就在於我們沒有拋棄傳統,沒有割斷精神命脈。不忘本源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這個端午,就讓我們通過“互聯網+”重新認識老祖宗留下的千年傳統和良好美德,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時代活力。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