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在剛剛勝利閉幕的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堅持以『大健康』理念為引領成為報告中『加快建設文明幸福的現代化天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市衛生計生委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克服『全面二孩』帶來的生育需求釋放、出生人口增加、高齡孕產婦妊娠風險上昇等壓力和挑戰,努力提昇婦女兒童健康服務質量和水平,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醫學『奇跡』。
目前,天津正在實施《婦女兒童健康行動計劃和促進計劃》,20項惠民項目中有9項針對婦女,11項針對兒童,正是貫徹市黨代會精神的具體體現。』市衛計委婦幼處處長張宏說。自實施該計劃以來,截至目前全市兒童和孕婦受益達2381萬人次,檢出陽性病例297萬人次,救助嚴重致死致殘兒童858例。今年是這項計劃實施的第5個年頭,從中期評估來看,成本效益非常高,也為今後的實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津雲』—前沿新聞記者從市衛計委了解到,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兒童健康核心指標保持全國前列,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連續11年控制在10/100000和6?、7?以下,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嚴重致死、致殘性缺陷明顯減少。全國調查表明,天津0至6歲殘疾兒童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和周邊城市,全市特教學校生源明顯減少。學齡前兒童肥胖和血壓、血脂異常等慢性病危險因素得到及時乾預,兒童保健服務實現了公平性和可及性。
隨著我國『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高齡孕產婦增加,孕期並發癥及早產的發病率呈增加趨勢。『早產兒更易發生各種系統的疾病,如果早期得不到規范的救治,會危及生命並影響兒童期的健康成長。』市中心婦產副院長鄭軍說,『對新生兒危重癥救治體系的建設是降低嬰兒死亡率的根本策略,也是保障兒童健康成長的基礎。』
為保障和促進新生兒危重癥救治體系的建設,2016年天津成立了4家危重癥新生兒救治中心,共擁有新生兒床位近300張,並且建立了救治危重癥新生兒的綠色通道,以確保每一名新生兒出現危急情況都能夠得到迅速有效的救助。
『市中心婦產科醫院新生兒科是天津規模最大的危重癥新生兒救治中心,每年收治高危和危重癥新生兒近6000名,以早產極低出生體重兒救治為特色。』鄭軍介紹,『2016年,醫院共救治早產兒3500名,出生體重<1500g的極低出生體重兒432名,<1000g的超低出生體重兒90名,目前救治成活最低胎齡為24周雙胎,最低體重510g。』
市中心婦產科醫院與市120中心共建的院前急救與轉院系統為出生在不具備危重癥新生兒救治能力的醫院和產院的新生兒提供了救助保障。在轉運途中,該系統可為新生兒實施保溫、輸液、生命指征的監測及呼吸支持,被稱為『可移動的生命島』。目前,這套系統已成功對天津及河北周邊地區的危重癥兒2000餘例實施了救治。今後,天津還將不斷完善危重癥新生兒救治體系的軟硬件建設,努力夯實兒童健康成長的基礎。
『近年來,天津醫療服務能力得到明顯增強,已高標准建成市、區婦幼保健中心,建成4個市級和5個區級危重癥新生兒搶救中心。』市衛計委婦幼處處長張宏說,『天津還不斷加強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兒科建設,實現24小時應診,接診量已佔全市總量2/3以上,兒童專科醫院接診比例倒置問題明顯改善,專科兒童醫院逐步回歸了疑難重危救治的功能。』
目前,天津逐步搭建起了市、區兩級兒科分級診療服務平臺,市兒童醫院與7個區級醫院建成兒科醫療聯合體,區域內醫療和保健機構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間建立特色醫聯體。通過分級診療和醫聯體建設,全市兒科資源做到橫向利用最大化,優質醫療資源縱向下沈,並依托醫聯體服務平臺加強對基層醫務人員的實景訓練,實現了資源優化和信息共享。
『老百姓對於家門口的醫聯體有著非常明顯的感受。比如我們以寶坻區婦產醫院為基點,共派遣了15人次的主治醫生實地看門診、查房、帶教,對寶坻區所有兒科、產科、新生兒科、兒保科的醫護人員進行了培訓。我們希望醫聯體工作能夠以點帶面發展,通過兒科團隊提昇帶動整個區域醫療水平的提昇。』市兒童醫院副院長常誠說,『去年,我們和5個區的7個二級醫療機構開展了醫聯體合作,今年將再增加與濱海新區、武清、西青等區的合作。』(『津雲』—前沿新聞記者趙穎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