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政策落地:煤改電加速推進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者:王璐 編輯:包天墅 2017-06-06 06:47:31

內容提要:京津冀『2+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推進速度明顯加快。記者了解到,繼今年3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發布以來,近期一攬子政策陸續落地,除了出臺《關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啟動、環保部督查持續推進之外,河北、山西等地以及國家電網等相關企業也紛紛發布供暖、電能替代等相關規劃。

  京津冀『2+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推進速度明顯加快。記者了解到,繼今年3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發布以來,近期一攬子政策陸續落地,除了出臺《關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啟動、環保部督查持續推進之外,河北、山西等地以及國家電網等相關企業也紛紛發布供暖、電能替代等相關規劃。在此背景下,煤改電、煤改氣加速推進,相關領域市場機會爆發進入倒計時。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北京市和天津市,加上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地的26個城市要以改善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為核心,以減少重污染天氣為重點,多措並舉強化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全面降低區域污染排放負荷。

  按照要求,環保部日前向發改委、工信部等17個部委、單位、協會發出征求意見稿《關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要求『2+26』城市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明確逾期不達標采取『限產、停產、處罰』措施。並且在5月26日至6月1日,開啟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第一周,後續督查力度還將加強。

  與此同時,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下發通知,決定開展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主要集中在『2+26』城市,優先支持工作基礎好、資金落實到位、計劃目標明確、工作機制創新較為突出的城市。

  此外,相關省市和企業也紛紛出臺相關規劃或細化方案。《河北省城鎮供熱『十三五』規劃》提出,到『十三五』末,全省縣城及以上城市集中供熱和清潔能源供熱基本實現全覆蓋,清潔供熱率達到95%以上。而山西也在近日出臺貫徹落實《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工作方案,將啟動『美麗山西』環境質量改善攻堅行動,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

  『2017年將通過發布規劃、實施工程、創新模式等措施全力推進電能替代。』國家電網公司專職新聞發言人王延芳介紹說,該公司『十三五』電能替代規劃,提出六項重點措施,在清潔取暖、工(農)業生產制造等五個領域全面推進電能替代,力爭到2020年完成替代電量5800億千瓦時,其中以電代煤完成4400億千瓦時,拓展清潔能源消納空間230億千瓦時。同時,大力實施電能替代十項示范工程。重點配合各級政府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2+26』城市推廣居民『煤改電』,在東北、西北利用富餘風電、光伏發電實施清潔取暖、燃煤自備電廠清潔替代等項目,在沿海、京杭大運河、沿長江主航道實施『兩縱一橫』港口岸電工程。此外,組織電能替代客戶與發電企業開展打捆交易,利用市場機制降低電能替代項目用能成本。

  『京津冀及周邊6個省市面積佔全國7.2%,耗煤量佔全國33%,單位面積的排放強度為全國平均近4倍,煤電機組佔全國的27%,鋼鐵產量佔全國的43%,焦炭產量佔全國的47%,電解鋁產量佔全國的38%。監管趨嚴將進一步打開過去因為標准缺失及監管寬松而不進行廢氣處理的非電市場。』申萬宏源研究報告指出。

  廣發證券研究人士表示,進入6月,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政策持續趨嚴,『2+26』城市新建項目已開始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同時,為加強和深化污染聯防聯控協作機制,深改組推動京津冀區域擬建設跨區環保機構。2017年『大氣十條』地方政府考核在即,京津冀區域治理將成為今年環保治理的重中之重,預期相關政策仍將持續趨嚴,建議關注煤改氣等細分領域。安信證券分析報告也指出,煤改氣為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重要手段,有望受益於京津冀大氣治理加速帶來的市場需求釋放。

   原標題: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政策密集落地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