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戰役紀念館:每一位犧牲者都應被銘記(圖)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北方網 作者:晚報楊壽清 編輯:曲璐琳 2017-08-01 15:11:38

內容提要:位於天津的平津戰役紀念館(下稱平津館)烈士業績廳裡肅穆莊嚴。同前任同事一樣,陳列保管部工作人員武麗潔指導著工人師傅將最新核實的烈士名字補刻在英烈牆上。電動刻刀鑿磨大理石,發出沈悶的聲響,回蕩在展廳裡。
坐落在平津戰役紀念館烈士業績廳的英烈牆。

  一座精神堡壘

  位於天津的平津戰役紀念館(下稱平津館)烈士業績廳裡肅穆莊嚴。同前任同事一樣,陳列保管部工作人員武麗潔指導著工人師傅將最新核實的烈士名字補刻在英烈牆上。電動刻刀鑿磨大理石,發出沈悶的聲響,回蕩在展廳裡。

  武麗潔做的,是平津館開館20年來的一項例行性工作。這一天上牆的烈士,名叫陳洪標,籍貫河北省高陽縣,他是平津戰役犧牲的7030名烈士之一,也是刻在英烈牆上的第6821位有名有姓的烈士。

  坐落在烈士業績廳裡的英烈牆,說是『牆』,卻似『堡』,高2.2米,長22米,厚2米。在平津館工作人員的心裡,這座英烈牆早已是他們的『精神堡壘』,那上面,每個燙金的名字,都講述著犧牲的崇高。

  在英烈牆的頂部,是一組雕塑,幾位戰士正冒死向著前方的炮火衝鋒……這是68年前那場戰爭的一個縮影,它讓固化的英烈牆有了生命的靈動。這組雕塑題為《前赴後繼》,是展廳裡唯一藝術化表現當年戰爭場景的陳設。對武麗潔而言,她現在做的這件事,也是『前赴後繼』。

  2015年9月入職平津館的武麗潔是個稚氣未脫的女孩,她的主要工作就是核查平津戰役烈士名錄,一旦證實這個烈士為平津戰役中的犧牲者,她就安排把烈士的名字刻錄在這座英烈牆上。這項工作,從1997年7月23日開館至今從未間斷過。其間,負責這項工作的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每一個繼任者,都會像前任一樣接續進行。他們如同尋找自己的親人一樣,為烈士們尋根,為烈士們安魂。

  這個在旁人看來寂寞而枯燥的工作,在武麗潔和她的同事們心中卻分量千鈞,核實每個烈士身份都絲毫不會馬虎。武麗潔說,這些烈士的事跡,讓她對今天的生活有了與同齡人完全不同的認知。這是在課堂上、在書本裡找不到的感受。

  陳洪標的名字刻在了高陽縣烈士序列,給名字燙上金色後,武麗潔鄭重地獻上一束花,鞠躬致敬。

  英烈牆的底座已經圍滿了花束。每天,都有人來這裡獻花,他們撫摸、凝視這些燙金的名字,傾聽為建立新中國而犧牲的烈士們半個多世紀前英勇獻身的故事。

  在平津館,這20年的堅守,超出了盡責於本職的意義,這種堅守,已經昇華成敬仰與感恩、銘記與懷念交織的情懷,並傳導給每一個來此瞻仰的人,提醒人們,不忘初心,珍惜今天。

  歷史不能空白

  平津戰役發起於1948年11月,結束於1949年1月,戰役歷時64天,我軍傷亡3萬多人,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0多萬人。軍史記載,此役我軍犧牲7030人。平津館開館時,上牆的烈士為6639人,還有391人『下落』不明。找到這些烈士,把他們的名字鐫刻在英烈牆上,就成了平津館一代代工作人員努力的目標。

  武麗潔的師傅曹靜2003年大學畢業後進館工作,獨立上崗後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負責核實烈士名錄。她介紹,核實烈士名錄是雙向的,一是烈士的親人主動向平津館提供相關證據,一是館裡主動與烈士原籍所在地民政部門聯系。待核實清楚烈士確為平津戰役犧牲者之後,他們的名字纔可以刻上英烈牆。平津館在籌建時,就開始搜尋和核實烈士名錄,當時只核對清楚了6639人,與官方記載的數字相差了391人。這391位烈士是誰?他們的家鄉在哪裡?他們的親屬在哪裡?平津館決定,向社會公開征集線索。

  很快,相關線索從各地匯集而來。曹靜說,在核實的過程中,她發現,很多信息都不准確,籍貫、入伍時間、所在部隊與平津館掌握的信息對不上,這裡面原因很復雜,核實這些人的信息就成了難解之題。

  那些犧牲者總不能連個安魂之所都沒有吧!從首任館長張世增,到現任館長王培軍,都把核實這391名烈士的工作列入館務重點。王培軍說,這是對烈士的敬仰,對歷史的敬畏,歷史不能空白。有過20多年軍旅生涯的王培軍表示,這件事對他而言更多了一層意義,這是向自己的前輩們致敬。

  王培軍上任後的頭一件事就是整修英烈牆,將原來的銅質牆換成了大理石牆。這樣,可以避免銅板氧化後造成的字跡模糊。純白色的大理石牆上,烈士的籍貫描紅標示,烈士的名字燙金鐫刻,肅穆、清朗、大氣,一目了然。烈士按籍貫編列,復刻烈士名錄時,特意在每個縣市的後面留出了幾行空白,以便今後補錄。

  這些留白地帶,就成了平津館人的心結。

  每一位犧牲者都應被銘記

  英烈牆是專為平津戰役犧牲者設立的。平津戰役過去60多年了,由於種種原因,很多烈士的信息還處在『失聯』狀態。有的人犧牲時連個名字也沒有留下,有的人雖然被認定為烈士,但是不是平津戰役中犧牲的烈士,核對起來,需要各種信息對應一致。來自犧牲者親屬提供的線索,是核對烈士信息的重要信源。2006年,平津館與媒體聯合發起了『平津戰役烈士尋蹤』公益活動,對外公布了熱線電話,希望搜集到更多線索。曹靜說,我們負責搜集線索的人,每天都盼著有電話打來,每一通電話,都會讓我激動。

  2009年秋天,曹靜接到一個來自黑龍江省的電話。來電者王先生稱,他想找自己的叔叔,名叫王寶禮。他只是聽奶奶講過,王寶禮是1948年隨東北野戰軍入關離開家鄉的,此後就一直沒了音訊。奶奶去世前,念念不忘自己的兒子。

  曹靜依據王先生提供的線索,查對了王寶禮犧牲之前所在部隊的信息,又與當地民政部門掌握的檔案核對,將年齡、籍貫、入伍時間、部隊番號都對應一致了,最終確認王寶禮是平津戰役中犧牲的烈士。之後,曹靜又在天津烈士陵園找到了王寶禮烈士的骨灰。曹靜說,像王寶禮這樣的情況很特殊。她分析,平津戰役之後,東北野戰軍南下作戰,有的人連陣亡通知書都來不及發出。還有一種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就是王寶禮的身份信息登記不全,部隊聯系不到他的家人,所以陣亡通知書沒有送到。

  找到了失聯60多年的叔叔王寶禮,王先生趕到天津,想迎回王寶禮的骨灰。曹靜對王先生說,烈士的名字已經刻在英烈牆上了,骨灰在天津安放了這麼多年,讓他繼續安放在天津,讓更多的人瞻仰他,銘記他,不是更好嗎?王先生覺得曹靜的話在理,便放棄了迎回骨灰的要求。此後,每年的清明節,王先生和親屬們都要到平津館來祭奠王寶禮。

  為烈士尋根,是苦苦的等待、漫長的堅守。有時候,偶然的發現,也給這苦苦的等待、漫長的堅守以意外的收獲。2003年,一位天津市民在整修危房時挖出了一塊墓碑,上書『張雲亭烈士之墓』,平津館聞訊後馬上派人趕到現場。張雲亭是東北野戰軍炮兵縱隊坦克二連指導員,與著名的戰斗英雄、『功臣號』坦克手董來扶同在一個部隊。平津館把這個情況通報給了董來扶,希望得到更多信息。董來扶得知找到了張雲亭的墓碑,激動不已。他進一步披露,張雲亭是他的指導員,還是他的入黨介紹人。因為張雲亭為攻打海光寺立下殊功,部隊首長指示,為他立碑安葬。這塊青石墓碑,就是董來扶和戰友們一起立的。董來扶還捐獻了自己一直珍藏的張雲亭生前唯一的照片,這張著坦克駕駛員作戰服的照片,就替代了張雲亭先前的素描像,如今陳列在展廳裡供人瞻仰。就在那次訪談後,董來扶還幫助平津館找到了張雲亭遠在山西的親人……

  英烈牆上,還有一組名字,也是後來補刻上去的。名單的提供者是曾經在攻打天津時擔任擔架團團長的楊青。當年,楊青是遵化縣武裝部部長,他組織起了萬人擔架團支援前線。他說,當年擔架團上報的犧牲者也是統計在7030位烈士之中的,他們的名字是:劉景志、劉景榮、劉起、常和、常利、劉振合、劉景海、王景林、劉保增、竇萬田。補刻這些名字時,平津館還舉行了莊重的祭奠儀式……

  曹靜說,這些年,她和同事們從這項工作中悟到了很多,那些烈士,犧牲只在一瞬間,而留給我們後人的,則是永恆的紀念。他們的犧牲是崇高的,每一位犧牲者都應該被後人銘記。

  不容青史盡成灰

  從1997年7月至今,20年來,平津館已經尋找核實了182位烈士,他們的英名都鐫刻在英烈牆上。在尋訪烈士的過程中,那些塵封已久的英烈事跡,也隨之浮現出來。2014年,在紀念天津解放65周年之際,平津館編輯出版了《平津戰役紀念館故事》,書中收錄的故事很多就是在尋訪烈士過程中采集到的。

  王培軍說,平津戰役是新中國的奠基之戰,平津館是唯一再現這段歷史的承載者、珍藏者、宣傳者,為烈士尋根安魂,既是職責所在,也是對待歷史應秉持的態度。

  千年文字會說話,不容青史盡成灰。平津館用史實回擊那些虛無歷史的人,堅守著這塊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的紅色陣地。王培軍說,每一個烈士都是一段活的歷史。讓人們了解我們眼前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了解新中國是通過怎樣的犧牲、多大的代價換來的,正是平津館存在的意義。

  90年風霜雪雨,90年歲月崢嶸,90年鐵流滾滾,90年不屈向前——這支一往無前的英雄軍隊,無數先烈以熱血忠魂,挺起了民族復興的脊梁。他們是我們民族血性與精神的寫照,銘記他們,不僅僅是捍衛過去的榮光,更多的是堅守和傳承一個信仰。平津館人說,『失聯』的391位烈士一個也不能少!

  英烈牆上的6821位烈士籍貫分布26個省,555個縣市。20年來,當時『失聯』的391位烈士已經補刻了182位,還有209位需要尋找、核實。曹靜說,這項工作會一直堅持下去。這份堅守,是對歷史的鄭重交待。總有一天,我們會把這391位烈士的下落找齊,讓7030位英烈在這裡集合。(『津雲』——北方網編輯曲璐琳)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