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江蘇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 :加快脫虛向實,推動混改上市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作者: 編輯:張麒麟 2017-08-01 19:44:00

內容提要:截至去年底,江蘇省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資產總額92281億元,去年完成營業收入10181億元,實現利潤906億元。今年1-6月,江蘇省市國資委監管企業營業收入增長9.59%,利潤增長10.45%。國有企業總體呈現穩健發展的勢頭。

聚焦主業,當好專業公司

截至去年底,江蘇省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資產總額92281億元,去年完成營業收入10181億元,實現利潤906億元。今年1-6月,江蘇省市國資委監管企業營業收入增長9.59%,利潤增長10.45%。國有企業總體呈現穩健發展的勢頭。

不過,不少國企存在業務面過廣、產業和項目過多的問題??江蘇省國資委要求20多戶監管企業把主業數量控制在3個以內,但目前仍有7戶主業超過3個。國企的主業多了,就難以聚焦,什麼產業都做不精、做不深。這次改革推進會提出,全省國有企業要有明確的主業定位,數量不超過3個,最好是1個或2個;主業之間相互要有聯系,或形成產業鏈,或互補促進。在新一輪改革中,江蘇省國資委在業務重組時將注重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的整合,同時要求各省屬企業也捨得『割愛』,努力成為專注某一領域的專業公司。

目前,已有江蘇省屬國企退出與主業方向不符、不具備競爭優勢的業務領域。比如,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相繼完成蘇鐵工程、重慶海運、星漢投資、頤和地產等13戶企業的清理整合,可變現收回資金6億元。江蘇省農墾集團也加快清理低效無效資產,突出主業,在『十二五』完成80戶企業清理整合基礎上,去年清理11戶,止住『出血點』,盤活存量資產。

做好『三供一業』等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也是調整非主業資產的重要部分。據不完全統計,『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共涉及駐蘇央企和江蘇省地方國企約33戶、人員3.4萬人,國家要求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此外,按照國務院關於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工作方案的部署,還要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分類處理辦醫療、教育、市政、消防、社區管理機構等辦社會職能,推進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等工作,確保到2020年基本完成。

企業上市、混改,試點員工持股

企業上市是吸引社會資本、優化資產結構的一個主要途徑,這次國企改革推進會上明確,要以明確主業為前提,積極推動企業混改、上市。

目前全省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數量已達50戶,正在培育的上市企業有39戶,下一步還要繼續擴大上市數量和規模,提高資產證券化率。江蘇省市兩級要對國有企業情況進行全面梳理,確定哪些可以整體上市、哪些可以分板塊上市,據此分別制訂具體的培育計劃。暫不具備整體上市條件的國有企業母公司,要積極引導推動子公司上市。上市公司要借助資本市場的籌資優勢和產業整合功能,把主業做強做大。

與此同時,國有企業要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新形式,可通過公開或定向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也可通過共同出資設立、雙向交叉入股、增資並購重組等方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此外,推進會上再次強調要抓好員工持股試點工作,年底前完成試點,2018年試運行後逐步總結經驗在面上推廣。去年江蘇省選擇10戶試點企業,省市層面都有,涉及多個行業領域,目前這項試點正在推進:江蘇省國信集團下屬的江蘇省醫藥有限公司擬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管理層及業務骨乾持股,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糧食集團有限公司新組建的江海公司也是職工持股試點企業,該集團正進一步完善員工持股方案,對員工范圍、股權結構、持股方式、股權管理等優化,制定股改方案和上市路線圖。

脫虛向實,靠市場求發展

對國有資本投向,江蘇省委、省政府總的要求是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推動國有資本向科技創新、基礎設施、能源資源、戰略性新興產業、媒體融合、先進制造業、金融投資等重要行業和領域集聚。

當前,江蘇省委、省政府要求大力發展制造業,推動經濟脫虛向實,而目前江蘇省屬國企中參與新興產業較少,涉及制造業的幾乎沒有,更多的仍是傳統貿易企業,還有不少企業熱衷於虛擬經濟,對此要引起高度重視。今年上半年,省領導在蘇州、無錫、常州等地調研,發現江蘇省集成電路、5G通信、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領域有許多非常好的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他們反映發展缺乏資金,而很多國有企業資金不知道往哪裡投,這中間就有很多機會。

推進會上透露,現在仍有不少國有企業市場競爭意識薄弱,什麼問題都找政府,過分依賴政府支持,缺乏自我造血能力。而政府公共預算是不允許把資金投到企業的,國有企業要切實增強市場意識,努力從市場找資源、靠市場求發展。

新華日報記者 朱新法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