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津門百姓,滿滿的獲得感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朱虹 靳博 編輯:曲璐琳 2017-08-08 08:38:00

內容提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天津濱海新區採用“企辦公助”運營模式的第一養護院開業入駐。
航拍的天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場。小圖爲全運會吉祥物津娃。
天津的母親河——海河。

  天津北方網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天津交出了怎樣的民生答卷?本版通過一條河的流變、一家社區醫院的轉變、一屆全運會的嬗變,折射“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天津實踐,觸摸津門百姓對於身邊變化的最真切感受。

  有了河長制 河水有治了(一條河的流變)

  “這河水,比前幾年強多了。”在海河邊住了快30年的天津市民王玥,站在北安橋旁,跟記者感慨。“我小時候住在這附近的平房,後來拆遷,搬到了前邊金剛橋附近的樓房,幾年前結婚買的婚房還是在海河附近。只要有時間,我都願意在海河邊溜達溜達。”

  “海河的水質真是一年比一年好。以前撈完水藻,身上就像刷了一層綠漆。今年,一天兩趟打掃完,身上也不髒。”從天津海河處成立起就從事海河河道、水面保潔的王建洲說。

  大家口中的海河的改變,得益於在天津實行了4年的“河長制”。

  天津河流水系衆多,全市水域面積1256平方公里,是海河干流、薊運、潮白、永定等水系的入海口,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天津獨特的河流景觀,也給河道水環境的管理和保護工作帶來了挑戰。

  天津市加快打造美麗天津步伐,先後實施了3輪共9年的水環境治理,並於2013年1月開始試行河長制管理模式,是全國最早的省市之一。

  不久前,天津又出臺實施意見,確定到2017年底,全市16個行政區全面實施河長制。天津市還建立健全河長制會議、信息報送、信息共享等12項配套制度,爲推行河長制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屬地行政領導責任制是河長制發揮作用的核心。”天津市水務局水保處負責人李悅介紹,新出臺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由各級黨委書記任總河長,由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任河長。“責任劃分清楚了,還要接受公衆和媒體的監督,多頭治水的僵局將迅速打破。”

  隨着天津水環境治理工作的推進,納入河長制管理的河道逐年增加,由2013年的157條(段)增加到565條(段),對河長履職情況的考覈範圍將涵蓋水資源保護、水資源開發利用、防汛減災等多個方面,考覈結果不僅關乎河道管理“以獎代補”資金的發放,更成爲問責的重要依據。

  河長制在天津落地後成效明顯,全市河道管理水平穩步提高,李悅表示,以前的垃圾河消失、黑臭河逐步消除,公衆保護水環境意識大幅提升。

  家庭醫生好 省心又方便(一家社區醫院的轉變)

  週一上午,天津市民王虹大娘按時來到和平區南市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找她的家庭醫生張傑。張醫生對她的情況非常瞭解,簡單詢問了一下,就開好了藥。

  王大娘患高血壓10多年了,以前到醫院讓她發愁,常常要排隊。今年1月,她成了南市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批簽約居民。“社區醫院出門走5分鐘就到,掛號、看病、取藥不用排隊,需要做手術還可以轉診到大醫院去,省心又方便。”

  南市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的是方圓1.1平方公里內的3.6萬居民。張傑在這裏工作已經十幾年了,以前每天看四五十個門診病人,現在差不多看100人。在她印象裏,以前的社區醫院冬冷夏熱,只能開點藥,看病還得去大醫院。

  改變開始於2012年。這一年,社區醫院搬進了3000多平方米的全新大樓裏,還建了煎藥室、理療按摩室,配備了全自動智能發藥機、自助打印化驗單機等。醫院日門診量從原來的不到300人增加到現在的500多人,副高以上職稱的醫務人員從零增加到7人。

  2015年,天津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將同一個區域內的醫療資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個區域內的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社區醫院、村醫院組成一個醫療聯合體。在醫聯體內,居民可享受智慧導診、預約掛號、專家坐診、方便用藥等8項便民服務。

  在副院長安娟娟看來,醫聯體給社區醫院帶來更大活力。每天有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的專家來輪流坐診,居民不用再去排隊掛專家號,費用可按一級醫院報銷。南市街社區醫院還依託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成立區域檢驗中心,把自己不能檢查的項目送到總醫院檢測,居民可在社區服務中心打印檢驗報告。

  作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南市街社區醫院已簽約服務9400多名居民。張傑醫生簽約服務的1400多人中,差不多一半是慢性病患者,張傑醫生給每個人都建立了健康檔案並留下自己的電話。對於一些出門不便的簽約老人,家庭醫生還能上門檢查治療。

  “雖然很早就有家庭醫生的提法,但感覺現在家庭醫生服務真的落到實處了,居民和醫生的距離越來越近了。”張傑說。

  革新全運會 羣衆成主角(一屆全運會的嬗變)

  70歲的王書人老人,是原天津航模隊主教練。今年,他參加了全運會航空模型羣衆比賽。“我從12歲開始參加航模運動,到現在已經58年了。”說起航模運動,老人很感慨,“航模運動要求運動員掌握豐富的物理、數學、氣象學知識,對體能、反應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如今,航模運動在全運會上對羣衆開放了比賽,我能在這個舞臺上亮相,心滿意足了。”

  今年3月,國家體育總局宣佈第十三屆全運會設立19項羣衆比賽項目,攀巖、輪滑、羽毛球、乒乓球等羣衆喜聞樂見的項目正式進入全運會大家庭。這意味着普通百姓可以和奧運冠軍、全國冠軍一起出現在全運會賽場,成爲賽場的焦點,而羣衆項目與全運會的原有項目採取同樣的辦賽規格和安保措施,各省市運動員報名參賽積極。

  7月,羣衆比賽主賽階段的13個項目比賽已在天津圓滿落幕。全運會,這項國內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體育賽事,正不斷增加普通百姓的參與度,逐步成爲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窗口。

  7月22日,5萬張天津市體育惠民卡正式對外發放,天津市將使用體育引導資金1000萬元進行補貼。一個年度週期內,持卡市民在進行健身消費和觀看全運會賽事時累計消費滿500元,將最高享受政府補貼200元。“發放體育惠民卡是天津市緊抓舉辦全運會契機,促進全民健康、扶持體育健身服務行業發展的重要舉措,踐行了第十三屆全運會‘全運惠民,健康中國’的辦賽主題。”天津市體育局局長李克敏說。

  “全運惠民工程”去年5月份正式啓動,一年多來,天津市新建、更新500個惠民體育設施,啓動了足、籃、排等項目的全市業餘聯賽。開展全民健身宣傳和科學健身知識培訓,新增市、區縣兩級體育社會組織20餘個,創建綠色健身站300餘個。天津市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對符合條件的體育產業項目予以扶持,讓市民投身體育產業有了支持和保障。

  未來一年,天津市還將加強落實15分鐘健身圈的體育設施,建設、更新900個體育健身園,推進各類公共體育場館實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帶給百姓更大實惠。(“津雲”—北方網編輯曲璐琳)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