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寵之傷 愛它更要“愛”自己 需保持安全距離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北方網 作者:日報徐楊 編輯:曲璐琳 2017-09-19 07:30:59

內容提要: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百姓飼養狗、貓等寵物。飼養寵物和流浪動物數量的增加,人們被狗、貓等動物咬傷、抓傷的機率也大大增加,除了會給人們的身體帶來傷痛,更可怕的是潛在的感染狂犬病毒的風險。

  天津北方網訊: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百姓飼養狗、貓等寵物。飼養寵物和流浪動物數量的增加,人們被狗、貓等動物咬傷、抓傷的機率也大大增加,除了會給人們的身體帶來傷痛,更可怕的是潛在的感染狂犬病毒的風險。

  市衛生計生委近三年發佈的天津居民健康白皮書顯示,意外傷害一直是人們面臨的主要健康威脅,而動物傷是除跌倒外居民最常遭受的意外傷害。從具體數據來看,2014年本市傷害報告發生數爲241941例,動物傷佔到了20.22%; 2015年本市傷害報告發生數爲272660例,動物傷佔到了21.77%;2016年本市傷害報告發生數爲265577例,動物傷佔到了21.98%。

  天津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專業對本市居民調查顯示,對於狂犬病的感染途徑,有88.3%的被調查者知道狗咬傷可致狂犬病,知道狗抓傷可致病的人佔32.6%,而僅有16.8%的被調查者知道傷口被犬舔舐也能感染狂犬病。

  另外,僅有17%的被調查者聽說過免疫球蛋白,其中只有77.8%的人知道應在被狗咬傷後注射免疫球蛋白。

  近8年累計報告狂犬病病例38例

  市衛生計生委監測數據表明,狂犬病曾在本市絕跡13年,但2005年該病在本市捲土重來,每年均有病例發生,而且病例不再侷限於農村,近年城市人羣中也有病例出現。2010年至今,本市已累計報告狂犬病病例38例,全部死亡。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科李琳介紹說,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人一旦發病會出現恐水、怕風等典型症狀,在我國屬於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每年有55000人死於狂犬病,即每10分鐘就有1人死亡。目前對於狂犬病尚無有效治療手段,即一旦發病100%死亡,是人類目前已知病死率最高的傳染病。

  李琳表示,理論上所有的溫血動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病毒,但最主要的是犬科和貓科動物。歐美地區以野生動物、蝙蝠傳播爲主,我國最爲常見的是狗和貓。狂犬病毒存在於患病動物的唾液中,通過撕咬等途徑進入傷口,傳播給其他健康的動物或人。

  李琳介紹說,通過對狂犬病病例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流浪犬咬傷仍是主要的致病原因,也有部分患者爲家養動物咬傷,但這些傷人動物均未接受過動物疫苗免疫。由於患者被咬傷部位多爲手部、腿部等位置,且一般傷口較小,因此未引起自身足夠重視,沒有經過專業的傷口處理,也未進行狂犬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的接種或在非正規接種機構接種疫苗,從而最終導致發病和死亡。

  李琳強調,傷口處理、疫苗接種和球蛋白接種是預防狂犬病的三個環節。其中傷口處置是我們能做的也是預防病毒侵入的第一道關口,對疾病預防非常重要。

  狗感染狂犬病後,一般會表現出反應遲鈍、狂躁不安、全身肌肉麻痹、抽搐等。因此,家中養狗的人若發現寵物反應遲鈍、吞嚥困難,千萬不要用手直接餵食,以免被咬傷。即便咬傷較輕,只是在皮膚上留有牙印痕跡,也不能麻痹大意,沒有被咬出血也要治療。

  對於飼養寵物的市民、獸醫、動物飼養員、畜牧、屠宰、狂犬病醫護和實驗室人員等有動物致傷危險或接觸病毒機會的人員來說,狂犬疫苗同樣可以用於咬傷前的預防,接種三針次疫苗可在體內形成保護性抗體,一年後加強一針,以後每5年接種一針,即可維持體內抗體保護水平。動物致傷後僅需強化兩針,且無需接種免疫球蛋白。

  傷口處理

  用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有條件的可以塗抹肥皂後反覆沖洗;隨後用75%的酒精或2%—3%的碘酒塗搽傷口,傷口儘量不要縫合或包紮。處理完畢後及時前往規範的狂犬疫苗接種單位進行後續處置。

  基於動物咬傷發生率的居高不下,以及狂犬病的嚴重危害,市衛生計生委將狂犬病防治工作列爲重點,近幾年加強了狂犬病監測、處置與社會宣傳。對於狂犬病的防控就是做好預防處置,如在動物致傷後進行及時正確的傷口處理和正規、有效的免疫接種,能夠最大限度地預防狂犬病的發生。因此,本市還重點推進了動物致傷處置門診規範化建設工作,制定統一的動物致傷處置門診建設標準,通過申報、審覈、複檢、培訓和質控等手段嚴格准入制度和日常監管,明確狂犬病暴露分級和醫生接診、傷口處理、被動免疫和疫苗接種等各環節的程序,保證門診的服務質量與處置規範,以保障羣衆就診便利。目前全市已建成108家動物致傷處置門診,其中24小時開診的甲級門診23家、日常開診的乙級門診85家,基本覆蓋全市各區域,能夠滿足羣衆的就診需求。

  調查:被咬傷者健康意識仍淡漠

  天津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專業曾對2600多名本市居民,圍繞狂犬病危害程度、感染途徑、防控態度、及時並正確處理傷口、及時接種疫苗和狂犬免疫球蛋白等反映居民對狂犬病健康知識瞭解程度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

  結果顯示,有76.4%的被調查者知道狂犬病患者會死亡,有67.6%的被調查者知道狂犬病不會被治癒。對於狂犬病的感染途徑,有88.3%的被調查者知道狗咬傷可致狂犬病,知道狗抓傷可致病的人佔32.6%,而僅有16.8%的被調查者知道傷口被犬舔舐也能感染狂犬病。對於咬傷後傷口的處理,有80.7%的被調查者知道應立即處理傷口,54.0%的被調查者知道應用肥皂水沖洗傷口15分鐘,僅有9%的被調查者知道如果傷口未觸及大血管儘量不縫合、不包紮。有96%的被調查者會在被別人狗咬傷後去打疫苗,91.4%的被調查者會在被自己狗咬傷後打疫苗。另外,僅有17%的被調查者聽說過免疫球蛋白,其中只有77.8%的人知道應在被狗咬傷後注射免疫球蛋白。

  據調查人員介紹,在參與調查的居民中有300多人曾被犬咬、抓傷或傷口曾被犬舔舐或被犬體液污染,其餘2000多名調查者沒有咬傷史。比較這兩個羣體對於狂犬病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後發現,兩個羣體對於“狂犬病患者是否會治癒”這個問題,知曉率分別爲28.1%和32.9%,知曉率都很低。比較結果還顯示,雖然有過咬傷史的被調查者對“咬傷後應立即處理傷口”“注射疫苗是否越快越好”“狂犬疫苗是否應全程打滿”等問題知曉率顯著高於沒有咬傷史的調查者,但兩個羣體對“是否知道狂犬免疫球蛋白”這個問題知曉率均僅有17%,都非常低。

  在參與調查居民中,有600多人家中飼養有寵物貓或狗,與沒有飼養寵物的被調查者比較發現,68.2%的飼養寵物的被調查者知道“狂犬病患者是否會死亡”,但這一比例明顯低於沒有飼養寵物的被調查者79.7%的知曉率。而且,對於“被犬抓傷會感染”和“傷口被犬舔舐會感染狂犬病”等問題,沒有飼養寵物的被調查者知曉率也明顯高於飼養寵物的被調查者。

  接種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如果身體有一處或多處皮膚被咬破或抓破、破損的皮膚被狗舔舐、眼睛等黏膜被狗的唾液污染,這些屬於嚴重咬傷,除了接種疫苗外,還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人體注射疫苗後7至14天才能產生抗體,如遭遇傷口較深、撕裂出血的動物致傷,應酌情另外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自注射日起,即能主動提供抗體,在人體尚未形成免疫之前,提供一道有力的屏障。

  調查人員介紹說,分析2005年後本市狂犬病疫情再次出現的原因,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市民養犬數劇增,隨着養犬數的增多,人們對於這些寵物犬、貓的管理和免疫問題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大多數的寵物犬、貓並沒有按照規定進行登記,對於這些寵物的狂犬病毒免疫疫苗接種率也低。二是市民健康意識較差,不瞭解狂犬病的嚴重危害,更不瞭解傷口的規範處理及接種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必要性,可見狂犬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對於狂犬病的控制意義重大。因此,應加強對農民、學生、老人及與犬接觸較多人羣如養犬羣衆、工作與犬類相關人員(如寵物醫院醫生、寵物美容師等)狂犬病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必要時可對重點人羣做暴露前免疫,降低發病風險。

  分析調查結果顯示,知曉率直接受文化程度和職業的影響,知曉率隨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農民、在家待業人員接收健康教育的機會更是很少,所以導致這些人羣的知曉率很低。而且,有傷史的居民和養寵物的居民知曉情況反而低於沒有咬傷史的居民和不養寵物的居民,可見即使是有被犬傷過的歷史,仍然沒有很好地學習健康知識,沒有在意識上引起對於狂犬病的關注和了解。所以,有針對性地對於不同人羣的狂犬病健康知識教育亟待開展。尤其是農民、待業人員和流動人口等重點人羣更要開展形式多樣,易於接受的健康教育,同時應在全社會範圍內普及狂犬病健康知識。

  與寵物相處避免親暱行爲

  市第四中心醫院是通過市衛生計生委、疾控中心動物致傷門診資格審覈,本市首家有能力處理嚴重複雜動物咬傷的三甲綜合醫院。記者從該院瞭解到,該院動物致傷門診目前每天接診的患者都在200人以上。

  李奶奶在小區裏是出了名的愛犬人事,每天固定時間到小區的一個固定角落放些供流浪貓、狗食用的食物,樂此不疲。前幾天,在送食物的過程中,李奶奶發現正在被狗狗食用的一塊食物有些不新鮮了,出於好意想另換一塊食物供其食用,誰知狗狗誤解了老人的美意,護食的本能使其像發瘋了一樣咬傷了老人的前臂,傷勢非常嚴重。

  趙女士帶着自己的寵物狗去遛早,小狗剛走出樓門,就引起了另外一條公狗的注意。那條公狗當即跑來跟趙女士的狗糾纏。趙女士爲了保護自己的寵物阻攔了兩下,可把那條公狗“惹翻”了,照着趙女士的腿就咬了一口。到醫院治療時,醫生髮現趙女士腿部的傷口深達骨頭。

  四中心醫院動物致傷門診主任李霆介紹說,該門診自開診以來,日接診患者中既有普通輕傷病人,也有比較複雜需要多科室聯合手術的患者;既有因挑逗動物被咬傷的,也有一不留神被寵物牙齒劃破或被寵物爪子劃傷的;既有被自家養的寵物傷到的,也有無辜被流浪貓狗傷害的。

  李霆介紹說,很多寵物主人都將寵物視如孩子一般,除了撫摸、擁抱外,還與寵物一起睡覺、親吻,甚至嘴對嘴地餵食。其實,這樣的親密接觸具有巨大的風險隱患。無論是寵物貓狗還是流浪動物,對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傷害性,有的市民認爲自家的寵物已經注射過疫苗,不用過於在意,殊不知動物疫苗也有初次免疫和強化免疫之分,如果不能按規定的程序接種免疫效果也難以保證;還有的市民認爲寵寶沒有撕咬我,就不會得狂犬病,但其實與寵物親吻或嘴對嘴餵食,病毒也會進入人的口腔,繼而直接進入人體,引發“狂犬病”。寵物與人類之間有多種可能共患的疾病,多爲接觸性感染,如果寵物主人與寵物過於親密接觸,很容易染上“寵物病”。這些“寵物病”除了“狂犬病”外,還有“貓抓病”“弓形蟲病”“皮膚真菌感染”等等。

  保持“安全距離”

  一是應理性地節制投喂行爲,無論是寵物貓、狗還是流浪貓狗,特別要注意不要與他們瞪眼睛、搶食物。二是要經常爲自己的寵物驅蟲、排毒,儘量不要讓寵物進入臥室,更不要與寵物共寢、共食。三是要注意衛生,經常給寵物洗澡,禁止動物亂排泄,接觸寵物後及時洗手。四是絕對避免口腔、肛門等黏膜部位與寵物接觸。五是注意寵物的免疫預防和治療,定期爲寵物體檢、注射疫苗。

  四中心醫院動物致傷門診主任李霆說,其實人們也沒有必要過於緊張,有些市民因爲知道一旦患上狂犬病就無法醫治,所以對動物產生了恐懼心理,甚至患上了“恐犬症”,只要看見貓狗就害怕,能躲多遠就躲多遠,甚至被貓狗隔着衣服蹭了一下也覺得“大難臨頭”了。其實,只要是與寵物正常的接觸,與它們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並且定期爲寵物免疫、驅蟲,是不會被寵物傳染上疾病的。

  李霆還介紹說,現在人們的防護意識其實還是在逐漸提升,知道被動物咬傷後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的人們越來越多,但對於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很多人還是知之甚少,有些傷者被咬傷後到了門診也因爲費用等原因不能積極主動地注射。(“津雲”—北方網編輯曲璐琳)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