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源頭活水 非遺保護才能生生不息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作者: 編輯:鄭津 2017-09-20 17:31:28

內容提要:自2004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來,中國的非遺保護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形成了許多卓有成效的經驗。而農民專業合作社便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種。近日,“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記者團在非遺“富礦”貴州省採訪時發現,黔東南州的手工藝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爲非遺保護的中堅力量。

  自2004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來,中國的非遺保護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形成了許多卓有成效的經驗。而農民專業合作社便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種。近日,“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記者團在非遺“富礦”貴州省採訪時發現,黔東南州的手工藝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爲非遺保護的中堅力量。

  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水族馬尾繡。

  黔東南州現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3個保護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3項72個保護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92項242個保護點、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54項300個保護點,其國家級項目總數位列同級地州市第一,是全國名副其實的非遺大州。如此大規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也對合理而有效的保護傳承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實踐來看,黔東南州通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方式,趟出了一條非遺保護的新路子。這些合作社,以非遺技藝爲支撐、以市場需求爲導向,通過專業設計、集中培訓、分散生產、統一收購銷售的方式,帶動了數萬瑤族、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的村民通過傳承保護民族文化,在家門口輕鬆實現就業。更爲重要的是,村民在非遺保護的過程中嚐到了甜頭,非遺保護和傳承本身成了村民的一項謀生技能與工作,就業、生活和保護融爲一體,村民們自然有了動力。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方式,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解決了村民對於非遺保護的參與問題。一些非遺項目後繼乏人,無人傳承和發揚光大,恰恰是最大的難題所在。而要讓民衆參與到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上來,最重要的便是要解決非遺保護走進現代生活的問題,即讓民衆感受到非遺的價值與獲得感。從效果來看,黔東南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路子,已然是走對了。

  非遺保護,不能曲高和寡,不能與民衆的實際利益和生活脫節,這是黔東南州農民專業合作社所給出的最重要啓示。用文化部非遺司相關負責人的話說就是,“村民是鄉村文化的主體,普通民衆的參與是傳統村落和文化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因此,與其設法從外面找幫手,不如就地挖掘本地村民的積極性。一來,他們本身就是活生生的傳承人;二來,由於生活習慣早與非遺項目融爲一體,非遺也只能由他們來發揚光大才能真正具有源頭活水之效。

  另外,當前從中央到地方大力推進“精準扶貧”,非遺保護也完全可以與之相結合。比如,非遺項目的保護與傳承,能夠給村民帶來怎樣的就業機會?精準扶貧又需要結合哪些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按照這樣的思路,往往能夠在扶貧與非遺保護方面找到最佳的平衡點,實現多贏。

  非遺保護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只有找準了源頭活水,才能真正源源不斷,生生不息,事半功倍。在這方面,黔東南州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方式,無疑作出了示範,值得更多的地方引以爲鑑。(方明)

   原標題:【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找準源頭活水 非遺保護才能生生不息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