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思想主線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叢屹 編輯:侯靜 2017-11-20 08:36:01

內容提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天津北方網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報告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八個明確』。報告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令人耳目一新。報告明確提出了『新矛盾』的科學論斷,鮮明指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難理解,『以人民為中心』,既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取得重大進展的核心堅持,也是面向新時代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實現社會經濟創新轉型發展所需要的根本堅持。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與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的邏輯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黨領導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步入新時代,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堅持黨的領導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一要義,本質上就是要保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到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布局與重大戰略的推進過程中,保障深化改革不偏離『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目標。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進行深刻理解與本質把握的思想基礎。改革開放之初,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社會生產力取得巨大進步,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已基本實現小康。現階段我國所面臨的社會經濟發展問題主要是結構性問題,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失衡、社會收入分配關系的失衡、社會結構不完善,等等,本質上說明當前的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今後一段時期,我們所面臨的從富起來到強起來、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社會邁進的過程,必然是一個發展體制和發展模式重大調整,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增長動力等一系列結構不斷昇級變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集中體現在對文明幸福的追求上;另一方面,客觀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結構調整形成的陣痛,往往會交織在一起,形成較為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和問題。對這樣一個復雜的發展過程,如果失去『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基礎,對問題和現象的認識往往就會只停留在局部或表面,政策上易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毛病。比較典型的,如房地產市場的問題,過去的政策往往停留於短期調控的解決方式,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確立了房地產市場治理的民生價值取向,明確了『回歸居住功能』是實現長效治理機制的政策目標,一年多來,已取得了顯著的治理效果。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並行不悖且互為條件。增長是發展的基礎,發展是增長的目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繼承發揚,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精准要義。文明幸福是經濟發展的終極目的,也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乃至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本質特征。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不但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與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目標的必然途徑。實現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目標,離不開對人的能力和素質的提昇,離不開對人的能動性、創造性等活力的釋放,最終也離不開對人的需求的更好的滿足。如果說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實現城鄉與區域協調發展、全面開放新格局等目標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增長,那麼增長的最終目的,或者說是對增長的最終評價,則是人民群眾的文明幸福程度,即是否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為此,十八大以來,中央在著力推進經濟領域結構調整和創新發展的同時,提出並不斷踐行『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斷建立完善保障就業和增收的長效機制、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推進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不斷推進精准扶貧等,形成了『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支柱。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觀與西方發展觀的根本區別,是『中國方案』的鮮明特色。縱觀全球化危機以來的西方各國的治理之策,大多仍停留於總量調控為主的策略,缺乏對社會結構嚴重失衡這一本質問題的把握,或者是回避這一問題,最終往往難以走出困境、社會矛盾仍不斷加劇。抓住了主要矛盾,正視和解決了主要矛盾,其他問題纔能迎刃而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是運用馬克思主義『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和矛盾分析方法,准確把握了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以人民為中心』立策施政。這既是區別於他國的根本特征,也是我國能夠取得舉世矚目治理成就、『中國方案』示范效應不斷擴大的根本原因。

  十九大報告中,『人民』是使用頻次最高的詞語之一,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牢記人民、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以人民為中心』,不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偉大成功的歷史底蘊所在,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自信和定力所在。

  (作者為天津財經大學教授、博導,天津市中特中心特聘研究員)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