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俏彬:抓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作者: 編輯:鄭津 2017-12-16 12:45:00

內容提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什麼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如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馮俏彬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馮俏彬認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始終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什麼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如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馮俏彬接受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的采訪。

  記者: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並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如何進一步認識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意義?

  馮俏彬: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

  認識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應該從國際和國內兩個視角來加深理解。從國際上看,全球正處於以通訊技術和能源革命相結合的第三次產業革命浪潮初起之時,全球經濟結構面臨著深度調整。中國要在這一浪潮中搶佔先機,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重要作用,就必須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找准在世界供給市場上的定位。從國內看,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總體而言我國已經進入工業化後期,處於轉型昇級的關鍵時刻。因此,必須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昇。

  黨的十九大的一個重大歷史貢獻,就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經濟治理層面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國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必須堅持的戰略性選擇。因此,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始終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

  記者: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如何看待這『三大變革』的迫切性?

  馮俏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這30多年,我們更多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橕了經濟快速增長和規模擴張。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這些要素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再要像過去那樣以這些要素投入為主來發展,既沒有當初那樣的條件,也是資源環境難以承受的。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審視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率和動力問題。我們看問題,要堅持辯證法,一分為二。

  一方面,我們要看到中國經濟發展持續穩中向好,許多地區和產業領域出現了非常可喜的變化,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中國經濟的前景一片光明。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中國經濟發展中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一是大量農村轉移人口形成的低成本、低價格優勢,二是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強力推動。特別是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後,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保持了較高貢獻率。不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整個歐美市場需求萎縮,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帶動明顯減弱。同時,我國過去主要以外延式投入為支橕的經濟增長模式近年遭遇的瓶頸越來越多。除了上面提到的資源、環境、生態問題,還有我國勞動力成本上昇的問題。有關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16歲-59歲的勞動人口每年下降幾百萬人,這對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發展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此外,我國還面臨著實體經濟邊際利潤率和平均利潤率下滑,資產泡沫膨脹,金融風險逐步顯現,社會再生產中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整體循環不暢等一系列問題。

  今天的發展,面臨的形勢和環境與昔日相比已經大為不同。因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記者:應如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馮俏彬:生產要素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范疇,是開展社會生產經營活動時所需要的各種社會資源,是維系國民經濟運行及市場主體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因素。簡單地說,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資本、土地與自然資源,另外還有科技創新與支持經濟增長的相關制度等。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這裡面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橕引領作用。這是立足全局、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創新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根本之策。當前,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產業變革已經展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阿裡巴巴再一次創造了紀錄,刷下了1600多億元的成交額,這是傳統零售業無法想象的,同時還帶來了快遞物流、移動支付的蓬勃發展,更是實現了商業生態系統的重構,這就是創新的巨大魅力。

  當前,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我們有著龐大的市場,有著較為雄厚的研發實力,在部分新技術領域特別是共享經濟領域處於全球領先位置,這一切都為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記者:在您看來,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馮俏彬:自2016年以來,我國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把『三去一降一補』作為五大重點任務之一,取得了積極成效。不過,我們也要看到,有些地方在推動『三去一降一補』時行政色彩過濃,有些領域行政乾預過多。這種做法看似解決了問題和矛盾,其實並沒有真正激發市場主體的內生動力和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原則。我們既要遵循市場規律、善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又要讓政府勇擔責任、乾好自己該乾的事。

  因此,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政府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一方面在人、地、錢這類主要由企業組織和運作的層面,即具體的生產經營活動,政府不應過多介入,更不宜過多地通過行政方式,直接乾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而是要強化相關制度供給和制度創新,通過完善環境標准、質量標准、加強市場監管等方式提昇、淨化市場環境,以促使市場通過加快優勝劣汰的方式,提昇供給質量。所以,今後還要進一步加快『放、管、服』改革,為市場主體松綁,全面激發其活力與動力。與此同時,還要全面深化改革,構建出各類主體公平競爭、各類要素自由流動的相關制度基礎。總的來說,就是要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的要求,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林火燦)

   原標題:[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馮俏彬:抓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發表評論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