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要聞  高層關注  智能炫聞  智能大會  高端訪談  津雲熱搜  產業熱潮  未來趨勢  智能制造  智慧城市  智能賞析
一所高校如何玩轉國家級孵化平臺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編輯:包天墅  2017-12-26 13:47:00

內容提要:『只要有好的想法、好的項目,我們願意為學子的創新創業夢想買單!』在介紹昆明理工大學雙創典型時,副校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獎獲得者楊斌教授如是說。

  『只要有好的想法、好的項目,我們願意為學子的創新創業夢想買單!』在介紹昆明理工大學雙創典型時,副校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獎獲得者楊斌教授如是說。

  近年來,昆明理工大學依托科技、人纔資源和優勢,以新材料技術、光機電技術、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大健康技術為重點,在豐富國家級眾創空間內涵、培養層次豐富的優秀理工科人纔上,的確下了『血本』。

  『象牙塔』成了創客『沃土』

  在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工程學院,大四學生敬偉甫還有另一個身份——昆明益口福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通過在校園裡飼養『無抗土雞』,研發富硒雞蛋,去年這家公司的營業額已超過80萬元;

  還是在昆明理工大學,另外5名學生組成的創業團隊,將目光聚焦到殘障人士的交流與生活方式上,並為他們量身定制了手環、手表等可穿戴設備。其中,Watch Me殘障人士智能手表已成為明星產品,不但申請到國家軟件著作權,還斬獲『首屆中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創新大賽國賽金獎』,獲得1200萬元投資,並成功在中關村創業;

  學控制工程專業的研二學生馬晨和幾個同學組成了暗精靈(Dark Elves)項目組,將無人機與VR技術結合,由瞳孔控制無人機的航線,它不僅可以對目標進行拍攝,更可實現『所見即所飛』,實現對目標的及時准確識別;

  ……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近兩屆的『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昆明理工大學先後榮獲國賽金獎等獎項。並在近三年的『挑戰杯』『創青春』大賽中榮獲銀獎1項,銅獎13項,省賽獎項27項,連續多年位居雲南高校榜首。

   『創』生態讓學生主動走進實驗室

  『我們不僅要管學生進大學的入口,還要管好把他們培養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人纔的出口,創新創業教育必不可少。』昆明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劉楊教授告訴記者,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學校持續探索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思路,成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意見,構建『校院聯動,多部門合力』的創新創業工作協同、開放聯合創新、資源共享和『人纔—項目—學科—產業』鏈接機制,實施『專業技術+創新創業』的『分類培養、差異化發展』的創新創業教學。

  與此同時,學校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和創新創業科技園工作領導機構,規劃創新創業場所,統籌全校22名專職人員服務創新創業指導工作,打造『培土、播種、育苗、護果』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鏈。在辦學經費緊張的情況下,2016年仍安排創新創業工作專項經費263.15萬元和學生創新創業扶持經費807.40萬元。

  2016年,昆明理工大學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和『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學校構建了以國家工程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等13個國家級、77個省部級為主體的113個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支橕平臺,形成了9大實驗中心(基地)組成的基礎實驗教學平臺、192個專業實驗室組成的專業實驗教學平臺、85個研究室組成的創新教育實踐平臺和407個校外合作實踐基地群。

  同時,他們還構建了國家大學科技園等6個國家級、昆工創客孵化器等9個省市級和昆工創客咖啡館等創新創業孵育平臺。通過開放時間、開放空間、開放內容,從實驗教學基本層、大賽技能應用層、創新創業實踐層,推動學生主動走進實驗室。

   為夢想『買單』收獲豐厚回報

  『我們知道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纔,企業知道我們能提供什麼樣的研發與人纔支橕。』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林連兵說,目前與學院合作的省內外重點制藥企業已達17家。學院利用自身優勢,優先向合作單位開放實訓室、推薦畢業生,提供各類技術培訓,合作建立信息互供、設備共享、聯合申報課題等制度,促進了院企合作和學科建設良性發展。

  為探索科研項目和平臺反哺本科教學的路徑,昆明理工大學以科研項目促實踐,以科研成果進課堂,在合作企業建立起教學基地和科研平臺,多途徑促進本科教學,為學生實習、調研、社會實踐、科技項目實驗以及教學科研設備加工調試等方面提供必要條件,提昇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同時,通過鼓勵、引導高水平教師投身本科教學工作,及時將研究成果、國內外研究動向及科學方法融入教學,引進課堂和實驗室,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實現教學科研『反哺』創新創業能力。

  為創新創業夢想『買單』,他們也收獲了豐厚的回報。

  截至目前,昆明理工大學獲得國家科技大獎12項,位列雲南省第一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1025項、資助經費42439.92萬元,排名全國第64位,連續6年位列全省第一位;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064項,位列全國第48位;2015年學校科研規模達8.28億元,連續14年位居雲南高校首位;擁有國家級平臺13個、省部級平臺77個。近5年向國家和社會轉移、擴散5000餘項技術,為社會創造經濟價值5000億元。

本網站由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北方網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