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從貧困小漁村到現代化農業社區 涪陵睦和村的20年蝶變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華龍網 作者: 編輯:曲璐琳 2018-02-17 14:16:37

  南沱鎮睦和村,鄉間公路將農田和村民的住宅全部連接起來。記者石濤攝

  華龍網2月17日6時訊(記者黃宇)春節前,華龍網記者走進位於長江南岸涪陵下游30公裡處的南沱鎮睦和村,整潔的水泥路兩邊,灰瓦白牆,庭院民捨,處處洋溢著美麗鄉村的新氣象。這個僅有10.5平方公裡的小村子,經過20年的發展,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貧困小漁村,發展成為『春有枇杷,夏有荔枝,秋有龍眼,冬有臍橙』的現代化農業社區。

  變思路——

  走出村去取經尋寶全村種上了經果林

  1998年的睦和村,由於丘陵地帶的限制,家家戶戶都以種植水稻、玉米、紅苕等糧食作物為主,一年勞作下來,也僅能維持一家老小的生計。當時的年人均純收入不足1600元。

  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黨支部書記劉家奇。記者石濤攝

  為了睦和村的經濟發展,1998年,結合移民搬遷和土地二輪承包的契機,該村黨支部書記劉家奇決定走產業結構調整的新路子,將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轉變為經果林發展之路。

  這一想法剛開始推行的並不順利,讓種了一輩子糧食的農民放棄種植糧食,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反對。『有糧則穩,無糧則亂,』老黨員任邦平帶頭反對,『我是災荒年沒有餓死的老骨頭,家裡有糧,我心纔不慌。』

  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臍橙和制作榨菜用的青菜頭在田地裡套種。記者石濤攝

  為了打消村民的思想顧慮,睦和村分期分批多次組織村社乾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到成都龍泉驛、雙流等地的水果基地取經尋寶,參觀學習果品開發種植技術,並將考察情況拍成錄像和照片,再回村播放學習,讓一同參觀考察的人與大伙兒分享所見所聞。幾番下來,大多數村民開闊了眼界,觀念上有了180度的大轉彎。

  在鎮黨委政府的積極協調下,睦和村邀請了區科協、果品辦、農委等相關部門的專家進行實地把脈,結合睦和村的土壤、氣候、環境等多方面條件,根據睦和村悠久的龍眼種植歷史,提出了先打造100畝龍眼種植示范園的思路。自此,睦和村開始跳出了傳統農業束縛,走上了發展經果林的道路。

  有了百畝龍眼示范園的帶頭作用,1999年至2002年,睦和村又引進了荔枝、枇杷、柚子等果苗,使水果種類不斷豐富。

  找路子——

  『水果采摘節』裡尋銷路村裡人人都是萬元戶

  2006年,南沱鎮睦和村抓住重慶市千百工程示范村建設機遇,對村社道路、人行便道、生產便道、自來水管道、農村電網進行全面改造,率先實現了『吃水不用抬、燒水不用柴、雨天不濕鞋』的願望,全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鄉風建設得到大大改善和提昇,並成功創建了『重慶市千百工程十佳示范村』。

  為了將群眾喜獲豐收的果實賣出去,並且賣上好價錢,睦和村決定走體驗式采摘型鄉村旅游路線。村支兩委積極謀劃,四處奔走,尋找新出路。

  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當地生產的臍橙很甜。記者石濤攝

  2007年9月,睦和村成功舉辦了首屆『魅力涪陵?三峽庫區龍眼文化節』,商家吃客應者雲集,龍眼很快一搶而空,果農實現了增收,游客也滿載而歸。

  隨後,睦和村又成功舉辦了每年一屆的『龍眼文化節』『枇杷采摘節』『荔枝采摘節』『柑橘采摘節』等活動,將南沱水果推向了全市。

  目前,經過復墾開荒,開闢山地林地,全村果園面積達2600畝,其中臍橙1700畝,龍眼470畝,枇杷220畝,荔枝210畝。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量6萬餘人次,收入120餘萬元。全村年工農業產值3650萬元,2017年底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4700元。

  美環境——

  念好『生態文明』致富經綠水青山靚起來

  南沱鎮睦和村,鄉間公路乾淨整潔,不時有公共汽車經過。記者石濤攝

  農民的腰包鼓起來了,人民的需求也開始轉變,在吃飽穿暖的同時,人們對生活環境也有了新的要求。

  2016年,睦和村開始著手重慶市人居環境整治示范片創建工作和涪陵區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創建工作,先後投入100餘萬元,進行專項整治,徹底改變了村民生產生活環境,現已取得豐碩成果。

  目前,實現全村村社公路全長22公裡通達率為100%,通暢率達90%,農電使用入戶率達100%,有線電視入戶率達100%,自來水入戶率達100%,沼氣設施建設達68%,天然氣使用入戶率32%。

  南沱鎮睦和村便民服務中心。記者石濤攝

  村衛生室設施設備完善,村便民服務中心功能健全。果園內的生產便道和農戶生活便道全面硬化,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村文化廣場、公廁、碼頭、路標、路燈、說明牌,停車場樣樣俱全,還建立了符合環保標准的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

  南沱鎮睦和村便民服務中心旁設置了公共體育設施。記者石濤攝

  此外,村裡還成立專門的保潔隊伍,保證道路、公共活動場所整潔乾淨,杜絕生活污染源,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95%,風貌改造達90%。完善了睦和移民街、天坪居民點的污水管網工程,生活污水處理農戶覆蓋率達到80%,全面開展農村改廁工作,全村68%的農村家庭均使用無害化衛生廁所。

  南沱鎮睦和村,公路邊設置了垃圾集中投放點。記者石濤攝

  通過近年來不懈努力,睦和村曾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等光榮稱號。一條思路決定出路,如今的睦和村歷經二十年『蝶變』,已是滿眼蔥蘢翠綠,四季花果飄香,成功打造了『春有枇杷,夏有荔枝,秋有龍眼,冬有臍橙』的休閑觀光現代農業,睦和村也邁上了『土裡栽樹子,四季賣果子,家裡開館子,就地進廠子,外出掙票子,青山變金子』的致富之路。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