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當縣委書記時就被認為是棟梁之纔』——習近平在正定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邱然 陳思 黃珊 編輯:鄭津 2018-02-05 09:59:00

內容提要:采訪組:何老,您好!您曾任中組部秘書長,考察地方乾部是您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年,您曾到河北正定考察習近平同志的工作情況,請您講講當時考察他留下的印象。何載:我1982年去河北省的主要目的,不是考察地方乾部,而是作為中央幾家部門臨時組建的工作組組長,駐石家莊調查處理『肥鄉事件』,前前後後大約有半年時間。這期間,有省委的同志對我說,有個大學生、乾部子弟習近平,在正定當縣委書記,乾得不錯,乾部和群眾反響很好。

  采訪對象:何載,1919年生於甘肅成縣,祖籍陝西寶雞,1936年參加革命,1938年入黨。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組織部辦公室主任,中央書記處秘書室秘書,中辦秘書室副主任、主任,中南海黨總支書記。1979年起,任中組部乾審局局長、秘書長兼機關黨委書記。2015年經中央批准享受正部級待遇。

  采 訪 組:本報記者 邱然 陳思 黃珊

  采訪日期:2017年3月21日

  采訪地點:北京市海淀區何載家中

  采訪組:何老,您好!您曾任中組部秘書長,考察地方乾部是您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年,您曾到河北正定考察習近平同志的工作情況,請您講講當時考察他留下的印象。

  何載:我1982年去河北省的主要目的,不是考察地方乾部,而是作為中央幾家部門臨時組建的工作組組長,駐石家莊調查處理“肥鄉事件”,前前後後大約有半年時間。

  這期間,有省委的同志對我說,有個大學生、乾部子弟習近平,在正定當縣委書記,乾得不錯,乾部和群眾反響很好。

  我以前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工作期間,習仲勛同志是我的上級領導,我對他的優良工作作風了解得比較多,但對習近平同志並不了解。習近平同志是否真像省委同志所說的那樣“乾得不錯”,乾部和群眾是不是真的對他滿意,我作為中組部的乾部,覺得可以抽時間去實地了解一下。

  正定縣距石家莊比較近,我抽時間就去了,而且去了不止一次。結果,這幾次赴正定的考察,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至今記憶猶新。

  因為我是做乾部工作的,對乾部和人纔的事很敏感,習近平同志打動我的,首先是他在正定縣實施的人纔戰略,是他大念“人纔經”,大力推動人纔建設。用他自己的話說,福建念“山海經”,青海念“草木經”,我們正定可以念“人纔經”。人纔戰略的具體內容可以概括為:以內用、外招、上請、下挖、近補、遠育等多種形式,打開人纔開發工作的新局面。

  我當時對他在這方面做的工作做了調查:他先後調整220個基層領導班子,提拔了570名優秀青年充實基層領導崗位;還把160名專家學者型乾部充實到縣裡各級班子,很多有專長的乾部在他任職期間得到了提拔。

  他還大力支持和鼓勵民間辦學,當年正定縣民間辦了32所學校,涉及的培訓項目有無線電、鍾表、建材、縫紉、木工、美術等多種專業。他還組織了電大、函大、刊大,僅在他任職期間,就有多達760人參加這些高等教育課程。此外,習近平同志還選派了20名優秀人纔到西北大學深造,培養人纔後備力量。

  作為縣委書記,他為了招攬人纔,采取了很多特殊辦法,其中有些辦法在全國范圍內都是少有的、很少能做到的。比如,他在縣裡設立了招賢館、人纔樓、人纔技術開發公司,用專門機構來管理人纔,給人纔提供強大的硬件支持。

  在當時那個思想比較保守和“左”的流毒仍然嚴重的年代,習近平同志大膽使用了很多當時社會上有非議或不認可的人纔。比如,有些家庭成分高的、地主富農成分的人纔,還有很多社會關系復雜的、以前犯過錯誤沒人敢用的人纔,他看准了就大膽使用。即使是那些犯過錯誤的人,只要改正了,他就給人家機會,給他們發揮作用的空間。事實證明,這些不同背景的人纔表現都不錯,後來都不同程度地為正定發展作出了貢獻。

  習近平同志“上請”人纔,也花了大力氣,他自己執筆給全國的知名專家、學者寫了100多封信,有些信我在調查過程中看到了,寫得很誠懇。比如有一封給學者的信中寫道:

  “我們地處基層,人纔短缺,科技落後,視野狹窄,孤陋寡聞,起步之難您是可以想見的……經過慎重考慮,我想求助於您……聘請您為我縣顧問。我想,你一定不會拒絕正定縣委、縣政府及全縣45萬人民的一片誠摯之心的。”

  很多專家學者被習近平同志的誠意所打動,欣然前往正定擔任顧問,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做工作。這些專家當中,有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經濟學家於光遠、教育學家潘承孝、食品專家杜子端等人。其中,華羅庚和於光遠兩位先生我在正定都見過。習近平同志作為一個縣委書記,能把這樣的大專家請到正定來,為正定發展出謀劃策、貢獻力量,是非常不簡單的。

  采訪組:習近平同志當年的“人纔經”,確實給正定發展帶來了巨大而積極的影響。您如何看待他在發展經濟方面的作為?

  何載:習近平同志主政正定期間,為搞活經濟、發展生產采取了兩大政策。

  首先是確立正定縣的定位。他經過深入調查研究,與經濟學家於光遠同志討論請教,把正定的經濟模式定位為“半城郊型”經濟,這裡既有城市的味道,也有農村的味道。因此,不能光打糧食,也不能只搞城市經濟,而是要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

  針對石家莊等大城市的需求,習近平同志總結了這樣一個二十字方針:“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長,補其所短,應其所變。”當時中國北方,相對於南方,商品經濟還不發達,對於商品經濟的認識也沒有南方那麼開放,甚至還有很多人反對搞商品經濟,認為它是洪水猛獸,放開搞活會把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弄垮了。那個時候,中央對沿海開放城市以外的地區發展商品經濟還沒做出明確決定。但是習近平同志已經先行一步,他所總結的二十字方針,完全就是根據商品經濟規律提出來的:城市需要什麼東西,我們就生產什麼,不能盲目生產。

  其次是全面規劃發展商品經濟。正定這座古城,與石家莊、唐山、北京等城市在地理位置上,正好形成一個北斗七星的模樣。習近平同志認為,正定不僅僅要依托石家莊,而且要使正定的農、工、商為包括正定在內的七座城市服務,緊緊跟上大城市的供應需求。這樣,生產就得講科學。在普及科學生產方面,很多具體事情他都親自抓。我在正定調查期間,正好遇到他親自監督整改農村“豬圈連茅廁”,把豬圈和廁所隔離開,使養殖更加科學和衛生。那正是天氣比較冷的時候,習近平同志穿著軍大衣,走村串戶去督促檢查。

  關於城鄉關系,習近平同志提出四條原則,就是:農村要為城市服務,城市要帶動農村;農村要供應城市,城市要幫助農村;農村要支援城市,城市要發展農村;農村要依托城市,但是不能完全依靠城市,也不能把農村完全拴到城市上。

  為了讓正定的副食品供應大城市,他沒少去推銷。那個時候,北京嚴格限制外地汽車進京,也不讓農民隨便進城賣東西。他跑了不少地方,促成一些單位與正定形成長期的供應合作關系,正定的貨車也由此取得了進京證。這樣,正定的豬肉、雞蛋、生雞、水果等等,就可以直接用卡車拉進北京,帶動了正定農副業發展。

  習近平同志當時其他很多思路、舉措和具體做的事情,我是通過調查和了解得知的,而上述這兩件事情,都是我親眼看到的。

  采訪組:何老,據我們了解,習近平同志在正定非常注意抓黨的建設特別是乾部隊伍建設,您對他的考察也一定包括這些方面吧?

[1]  [2]  [3]  下一頁  尾頁
   原標題:『習近平同志當縣委書記時就被認為是棟梁之纔』——習近平在正定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