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初心萌芽津門大地 緬懷英雄烈士李大釗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李澤亞 編輯:李澤亞 2018-04-06 07:23:00

內容提要:李大釗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他光輝燦爛的一生,重要的六年求學時間在天津度過。天津也成為了他探索革命真理,開展革命活動最初的地方……

  天津北方網訊:李大釗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他光輝燦爛的一生,重要的六年求學時間在天津度過。天津也成為了他探索革命真理,開展革命活動最初的地方。

  1907年李大釗來津考入北洋政法專門學堂,在學期間他創辦了北洋政法學會,創辦的《言治》刊物上,發表了諸多關於『法學』『憲政』的學術論文,為依法治國以及憲法在國家中的作用進行了最初的闡述。在天津公安警官職業學院圖書館前,擺放著李大釗的雕像,1989年天津市將這所學校作為了北洋政法專門學堂的延續,並在1993年成立天津市李大釗研究會。

天津公安警官職業學院李大釗雕塑

  天津李大釗研究會會長、天津公安警官職業學院副教授劉國有告訴津雲新聞記者:『李大釗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最早系統宣傳和研究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法和法治理論的最早開拓者。因此,深入發掘李大釗革命事跡,研究李大釗法治建設思想,對於新形勢下進一步推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和依憲治國,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李大釗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提出,要學習李大釗同志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以科學態度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緊跟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潮流不斷探索的精神。李大釗同志比較早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科學而不是抽象的學理和不變的教條,研究馬克思主義必須研究它『怎樣應用於中國今日的政治經濟情形』,並在這個過程中把這門科學推向前進。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教授林緒武說:『不忘初心,也要求我們不要忘記曾經為革命犧牲的英烈,緬懷烈士更重要的是繼承其共產主義信仰,並將馬克思主義思想中國化進一步進行探索。當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的成果,我們要結合新時代的特點,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地傳播開來。』

覺悟社存有李大釗畫像 清明期間中小學生參觀緬懷革命先烈

  河北區三馬路三戒裡的覺悟社舊址曲徑通幽,修繕後保留的青磚依舊記錄著革命火種萌發的年代。1919年9月21日,就在覺悟社成立的第五天,社員就邀請李大釗到覺悟社座談。據覺悟社社員諶小岑後來回憶當時的情形:『我們邀請李大釗先生坐在門口的一張靠背椅上,穿著一件藍長衫、外罩一件黑色馬褂的李大釗,和我們十幾個人擁在一間小房子裡,像一家人一樣和睦友好地敘談著,我們十幾個人都站著聽他講話,李大釗那種和藹可親、虛懷若谷的長者氣度,不斷勉勵年輕人的話語,讓我們感到特別親切。』

  那時候鄧穎超纔16歲,她向李大釗介紹了覺悟社成立的背景和旨趣,表示要向北京的前輩學習。李大釗說:『覺悟社是男女平等、社交公開的先行。』並勉勵社員要注意研究世界革命新思潮,好好閱讀《新青年》等刊物上發表的進步文章,探索革命真理,為改造中國而奮斗。這次活動後,在李大釗啟發下,覺悟社社員認真閱讀李大釗發表在《新青年》上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

覺悟社社員閱讀過的李大釗文章

  1920年8月16日,在李大釗主持下,覺悟社邀集北京少年中國學會、青年工讀互助團、曙光社、人道社等4團體代表20餘人在陶然亭舉行座談會。李大釗認為各團體有標明主義的必要,指出各團體要有一個明確的主義,主義不明,對內既不可以齊一,對外尤不足以與其他組織進行聯合的行動。也正是這一系列的契機,周恩來、鄧穎超等覺悟社社員逐漸成長為早期的共產主義者,從津門大地出發帶領革命思潮湧向全中國。

  清明節期間,不少中小學學生來到這裡瞻仰革命遺跡,緬懷英雄前輩。天津覺悟社紀念館館長馬媛告訴津雲新聞記者:『2018年紀念館登記的參觀排期已經排到了6月份,從學校到機關單位,來參觀的團體越來越多。在這裡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重溫中華傳統美德,共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津雲新聞記者李澤亞)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