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我們呼喚英雄的名字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軍網綜合 作者:劉權 朱天羽 編輯:鄭津 2018-04-05 14:11:54

內容提要:『新四軍第3師在蘇北抗戰中全連壯烈犧牲的有兩起,一起是第7旅第19團4連1943年在淮陰東南劉老莊的戰斗,一起就是第8旅第24團2連了。這樣的壯烈事跡在全軍也是少有的……』這是一封寫於1981年信件中的內容,寫信人是原新四軍第3師政治部宣傳乾事朱鴻,收信人名叫劉本成。

  “讓烈士安息”——

  酒海井紅軍烈士終入紀念園

  -文東柏

  酒海,是廣西桂北農村一帶百姓俗稱的一種盛酒容器。酒海井,位於廣西灌陽縣新圩鎮北約8公裡處,距灌陽縣城18公裡,全沙公路西側。井口直徑約2米,上小下大,下有一條地下暗河相通,因其形取名“酒海井”。這裡,也是1934年湘江戰役中一百多名紅軍戰士殉難的地方。

  廣西桂北的灌陽,是紅軍三次經過、英勇戰斗過的地方。

  第一次是紅七軍北上中央蘇區經過灌陽。1931年1月5日凌晨,經過全州整頓的紅七軍4000餘人,在前委書記鄧小平、總指揮李明瑞和軍長張雲逸的率領下,離開全州縣城,向東南進入灌陽的陳家坪、王道、勒塘村一帶,並在該地宿營。第二天早上離開駐地,向湖南進發。紅軍先頭部隊擊潰桂湘邊界永安關上湖南一側的湘軍守敵一個排,紅七軍順利通過永安關。

  第二次是紅六軍團西征經過灌陽。1934年9月2日,紅六軍團主力部隊在中央代表、軍政委員會主席任弼時和軍團長蕭克、政委王震等率領下,為避實就虛,繞道清水關進入灌陽。在此,紅軍在與桂軍的激戰中傷亡100多人。

  第三次是中央紅軍長征經過灌陽。1934年,中央紅軍在先後突破蔣介石設置的三道封鎖線後,於當年11月25日開始進入廣西灌陽。紅軍的足跡遍及灌陽縣的文市、水車、新圩、灌陽、西山五個鄉鎮的400多個村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一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灌陽經過並駐紮過。

  紅軍三次經過灌陽,尤以第三次與敵人的殊死戰斗堪為壯烈,總計有6000多名紅軍英烈在灌陽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由於當時戰事危急,犧牲的紅軍官兵大多由當地百姓就地掩埋,紅軍遺骸散葬於縣境各地。尤其是新圩阻擊戰時,紅軍設立在新圩鎮和睦村下立灣屯蔣氏村民祠堂的戰地救護所裡,有一百多名紅軍重傷員因來不及轉移,被敵人抓住後被活生生地扔進一公裡外的酒海井裡而全部壯烈犧牲。

  為了銘記這段悲壯的歷史,傳承紅軍長征精神,從1998年開始,在紅軍後代、時任縣民政局局長俸順喜的多方呼吁下,建立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碑的倡議,得到了中共灌陽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民政部門也逐級上報以求得到上級的支持。當時,在申報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和情況:一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國家已經在附近的興安縣修建了紅軍突破湘江的紀念碑園,而灌陽、全州沒有建設項目;二是當時上級相關部門財力困難,難以給紅軍戰斗過的縣立項和安排資金建設紀念標志。面對困難和問題,縣裡在進一步總結地方優勢、提出充分理由繼續不斷向上級請示匯報的同時,綜合考量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碑建設的重要意義、建設規模、地理環境等因素,先後拿出了五套建設方案,並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發動黨政機關乾部捐款。灌陽縣的實際行動也得到上級的大力支持,他們來到灌陽實地調研、現場辦公。200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給灌陽撥出了建設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碑的專項資金。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2004年10月,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碑及陵園建成,並正式向群眾開放。陵園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紀念碑高8.1米,酒海井前立有“紅軍烈士殉難處”石碑,周圍修建了護欄,園內種上了柏樹。它的建成,既滿足了灌陽人民“讓烈士安息”的心願,也是對紅軍長征精神的有力傳承。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碑及陵園的建成和開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這裡也成了黨政機關、駐軍部隊、社會團體、廠礦學校及鄉村的乾部群眾開展黨團活動、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去處。2006年5月,作為湘江戰役的系列紀念設施,酒海井紅軍烈士陵園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尋找散落在灌陽縣境內的紅軍烈士遺骸,祭奠英靈、教育後人,一直是灌陽人民對英烈所要表達的敬仰之情,是對英雄的尊重,也是對革命歷史的負責。2013年初開始,中共灌陽縣委、縣人民政府正式啟動這項工作,由民政局等單位牽頭,組成專門的工作隊,在相關鄉鎮政府、村委會的積極配合下,廣泛發動群眾,到紅軍經過的村屯、到當年紅軍戰斗過的每一個地方,進行現場搜尋、確認。與此同時,由縣人民政府出面,與福建、江西、湖南及廣西的白色、龍州等地取得聯系,共同核實和完善《紅軍烈士英名錄》的內容。經過一段時期的努力,工作隊基本掌握了紅軍烈士散葬的地方,同時,將之前《紅軍烈士英名錄》1800多名烈士名單增加到2500多名,最後補充完善到3500多名。最後,工作隊將掌握的情況,以文字和專題短片的形式,逐級上報到國家民政部。

  2014年9月開始,在國家民政部門以及上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灌陽縣對酒海井原有的紅軍烈士陵園進行規劃擴建,通過自籌資金和向上級民政部門申請立項,將其建設為酒海井紅軍紀念園。整個項目規劃用地150畝,具體項目有紅軍烈士陵園、紀念廣場、紀念塔、紀念館、紅軍雕塑、烈士英名錄等。主體工程項目分兩期建設,第一期為主墓區建設,第二期為紀念塔、廣場、服務設施等建設。主墓區建設完成後,2016年9月28日,灌陽進行了第一批紅軍烈士遺骸遷葬;是年9月30日即國家公祭日,舉行了酒海井紅軍紀念園開園儀式。

  2017年8月13日,桂林市決定啟動所轄的灌陽縣酒海井紅軍烈士遺骸查找打撈工作。前期因淤泥堵塞洞口情況嚴重,無法開展水下勘查打撈工作。從9月1日起,采取了抽水、阻水、分流、清淤等一系列措施,於9月12日上午10時許,發現了第一塊人體骸骨。隨著工作的推進,在井內的淤泥內發現了更多骸骨。經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和黨史部門有關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對骸骨進行清洗、分類、修復,並從體質人類學的角度對骸骨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各方面進行科學鑒定後,確認這些骸骨為當年新圩阻擊戰酒海井紅軍烈士遺骸。9月24日上午,由中共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灌陽縣委、縣人民政府承辦,在紀念園隆重莊嚴地舉行了酒海井紅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廣西壯族自治區有關部門、桂林市和灌陽縣相關領導、紅軍後人和社會各界群眾共3000餘人參加了安葬儀式。

  酒海井紅軍紀念園修建的同時,灌陽縣又在上級有關部門幫助下建成了新圩阻擊戰陳列館,修繕了紅5師指揮所、紅軍救護所以及楓樹腳戰場遺址,形成了一系列的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場所。

首頁  上一頁  [1]  [2] 
   原標題:清明時節,我們呼喚英雄的名字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