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波: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紫光閣網 作者: 編輯:鄭津 2018-04-19 10:10:57

內容提要: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纔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三個第一』的重要論斷深化了對創新驅動發展的認識,也是當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三個關鍵點。眾所周知,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的有力驅動,創新的最終目的是引領發展,而人纔是創新驅動的原動力,也是支橕發展的第一資源。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纔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三個第一』的重要論斷深化了對創新驅動發展的認識,也是當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三個關鍵點。眾所周知,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的有力驅動,創新的最終目的是引領發展,而人纔是創新驅動的原動力,也是支橕發展的第一資源。由此可見,『發展』『人纔』『創新』三要素是高度統一的集合體,沒有創新驅動的發展就談不上高質量發展,沒有人纔支橕的發展也不會是高質量發展。

  創新發展事關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

  現代國家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歸根到底是科技的競爭。發展科學技術是人類應對全球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它不僅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橕,更是解決當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一招。發展動力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但最本質的還是創新,也就是第一動力,事關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找准發展的歷史方位,明確發展的路徑方向,但如果缺乏有效的動力支橕,任何發展都是不可持續的,更不是其應有之義。

  當前,最重要的是處理好新舊動能轉換的接續問題,如果動能轉換接續得不好,就可能失去發展的重大機遇。從供給側看,產品供給結構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結構變化,傳統、低端產業在衰退,新興產業成長緩慢,新舊產業增長動力不能有效接續。從需求側看,以投資拉動為主的經濟增長邊際效應逐步遞減,而消費需求的增長也面臨總量擴張和結構昇級的雙重壓力,這種變化對應供給側而言,就是產品結構和質量的問題。因此,要更好適應需求側市場需要變化,就必須不斷培育和發展新動能,推動產業結構轉型昇級,實現由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實踐也充分證明,中國要強大起來,必須緊緊依靠創新,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進一步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加到82.7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的世界第20位昇至17位。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科技創新整體水平和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昇,在一些領域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向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又邁出堅實一步。

  我國創新發展環境逐步改善但仍有待提昇

  發展環境至關重要,其中良好的創新環境能夠有效降低創新成本、激發創新活力。一個地區的發展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部環境是否適宜、創新氛圍是否濃厚、創新意識是否強烈,而不僅僅是GDP的增長。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各地已逐漸認識到傳統發展模式的弊端,開始轉變發展方式,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放管服』改革倒逼自身變革,更加重視創新生態環境營造。日前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風向標』報告顯示,中國創新環境得到普遍認可,超越德國躋身全球前三。跨國及私營企業正成為創新領導者,相比美國和德國等傳統工業強國,全球商界領袖更看好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由此可見,我國創新環境正逐步得到全球商界領袖認可。但同時也應看到,我國創新發展環境也存在一些問題,既有來自外部宏觀環境的影響,也與企業自身所處發展階段有關。

  當前,實體經濟發展受阻,金融領域『脫實向虛』仍未得到完全解決,創新資源配置機制扭曲,加之在稅收、監管等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客觀上增加了實體經濟的創新成本。與此同時,體制機制不活的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影響了科技創新鏈條的有效貫通,比如,初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知識產權保護處罰力度過輕,科技成果轉化渠道不暢、各類人纔資源流動性約束。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優化創新生態,形成多主體協同、全方位推進的創新局面。作為創新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要在協同創新中發揮主導作用,特別是要支持科技中小企業發展。然而,許多企業在轉型發展中創新意願不強、創新活力不夠、創新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科技創新型人纔相對短缺,企業家精神沒有充分激發,企業科研投入與國外一流企業相比整體偏少,現有管理體制還不能適應原始創新、協同創新的要求。因此,亟待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聚焦關鍵問題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更好發揮創新驅動引擎作用。

  努力營造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站在新時代的起點,必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在國際競爭中積極贏得主動,使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要以『三個第一』重要論斷為指導,貫徹創新發展理念,多措並舉、深化各項改革,真正讓創新型企業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讓創新型人纔成為激發創新活力的重要抓手。

  一是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高質量發展必須以實體經濟為支橕。要把支持創新放在首位,以科技創新引領實體經濟,金融創新支持實體經濟,管理創新服務實體經濟。要更好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包括傳統產業轉型昇級和新興產業健康成長,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讓實體經濟不斷煥發勃勃生機。與此同時,要為新業態、新經濟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和制定鼓勵政策,特別是在稅收、金融、知識產權等方面完善政策配套,真正讓創新型企業享受實惠。

  二是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高質量發展也需要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要發揮競爭政策在維護市場機制、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方面的重要作用,打破制約創新創業的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切實提高市場發展活力和資源配置效率。要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的執法,全面啟動知識產權『三審合一』改革試點,及時堵住監管漏洞,進一步創新市場監管機制,同時避免『用舊規則管理新經濟』。要切實保護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引導企業家在經營中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公平競爭、恪盡責任,鼓勵企業家敢於創新。

  三是構建高水平的開放創新機制。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體制機制創新。要以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為抓手,最大限度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持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關鍵在於建立更為靈活的人纔管理機制和符合市場導向的創新激勵機制。一方面,通過開放式創新面向全球集聚創新創業人纔,構建激發人纔歸屬感和內在潛力的激勵機制,主要涉及人纔流動與評價、人纔培養與激勵等。另一方面,突破現有組織框架組建各類新型科技創新平臺,構建激發組織運轉效率和集聚效應的激勵機制,重點要明確其內涵條件、功能定位、扶持政策等。

  四是探索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改革。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改革破除體制壁壘。要充分鼓勵地方積極探索,強化領導乾部的改革擔當意識。國家應對地方改革充分授權,進一步健全改革的矯正機制和容錯機制,切實調動地方積極性,注重把握好創新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創新政策實施的整體性和創新政策推進的聯動性。與此同時,要加強改革的精耕細作和配套政策細化,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集中突破制約創新發展的『牛鼻子』問題,比如,創新要素自由流動、高素質人纔隊伍建設、科技成果有效轉化,等等。(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原標題:龍海波: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代表團重要講話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