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女,47歲,中共黨員,本科學歷,副主任護師,碩士生導師,現任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預防護理黨支部書記,護理部副主任。19歲的她把身心獻給了病患;30歲的她把時間留給了護士;40的她把纔情交給了團隊;如今,她已將自己深植在了護理事業之中,堅守在護理工作崗位上整整28個春秋。
一、愛崗敬業,守護人民健康
1990年,剛剛走出校門的她帶著一臉的青澀與質朴開始了瑣碎、繁重、平凡卻又高尚的護理職業生涯。從此,一個忙碌的身影輾轉在內、外、婦、兒等多個科室,喂藥喂飯、打針輸液、清理二便、翻身拍背、從迎接新生命到送患者最後一程,她用細致周到的服務感動患者和家屬,用崇高聖潔的愛心維護生命的尊嚴,用精湛嫻熟的技術同死神賽跑,不分公休假日,無論白天黑夜,她用人道、博愛與奉獻傳承著南丁格爾精神。作為一名外科護士,科裡每遇危急重癥及新開展的大手術,護士長總會第一個想起她。我院心外科曾救治過來自福利院的一名僅8個月齡的小女孩,患有嚴重的法洛氏四聯癥合並脣?裂,先別說手術的創傷,光是日常喂養就是一大難題,稍有不慎便會出現致命的誤吸。術後,孩子相繼出現了低心排、心律失常、感染等幾乎此類手術的全部並發癥,幾次徘徊於死亡線的邊緣,很多人想到了放棄,然而孩子淒苦的身世、無助的眼神,一次次激發著她的職業使命感和母性的本能,細致的觀察、准確的判斷、嚴密的監護、細心的照料,連續23天不分晝夜的執著守護,她帶領姐妹們終於從死神手裡奪回了孩子的生命。時至今日,每當看到自己如花般的女兒,她的眼前總會浮現出那個脣?裂小姑娘的笑臉,她覺得那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笑容。她常說:“用自己去照亮別人是一種給予、更是一種快樂。”
二、甘為人梯,綻放人格魅力
承擔護理管理工作以來,她經常深入臨床一線開展調研,注重傾聽護士的呼聲,切實為大家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她盡己所能為各級人員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在年輕護士中開展“職業願景教育”,引導她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將優勢人纔向專科、教學、管理等方面定向培養,推動了護理部的人纔建設。在學生眼中,她是叡智的女神,率真親切,誨人不倦,不僅教授知識還通過言傳身教塑造職業的精神和專業的品質;在臨床帶教老師心中,她是出色的領路人,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從提高帶教老師的素質入手,培養出一支惜纔、愛纔、識纔、用纔、育纔的教師隊伍。在歷屆的“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活動中,她10年如一日,帶領團隊克服重重阻力,培養了38名選手,斬獲了獎牌數十枚,其中包括8枚五一勞動獎章;她不斷總結參賽經驗、周密籌措培訓安排、量身定制訓練計劃、隨時關注思想動態,使選手不僅在技術技能上得到淬煉,更從工作態度乃至人生態度上得到昇華;她親自給選手們當志願者模特,一針針紮在她的身上疼在選手們的心裡,每當大家含淚不捨的時候,她總是鼓勵大家“紮吧!沒事!” 她用春風般的話語化解著選手們的心結,如“知心姐姐”般的行事風格緩解著團隊的壓力,每當獎牌高舉的時候,大家的笑裡總是閃淚光,因為只有真正經歷了纔知道,榮譽的背後隱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艱辛與無私,甘為人梯的精神是如此的包容與博大。
三、大局為重 盡顯黨員本色
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第十三屆全運會的醫療保障工作作為衛生系統重要的政治任務受到各方關注。領導指派她做為院方聯絡員負責與上級主管部門、協作單位的對接及現場保障工作,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深知自己肩上責任的重大。從人員選拔到相關培訓,從物資、藥品准備到賽場對接,從制度制定到人員安排,每一項工作都安排了備用方案,做到無縫對接。全運會保障任務的9個月,她隨時與醫院隨隊醫生保持聯系,幫助一線醫生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現場保障的20天,穿梭於3個賽場之間,每天連續工作14小時以上,根據現場醫療工作需求,隨時合理調配人員、物資,並及時把院領導的關懷帶給每一名醫療隊員,在大家的積極配合下,順利完成了醫療保障任務,獲得組委會醫療衛生部及協作單位的高度評價,任務結束後沒有休息一天便立即返回了工作崗位。她總說“黨員就是一顆螺絲釘,放到哪裡都應該發揮作用!”
從普通黨員到支部書記,從外科護士到護理部副主任,這一路走來,她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不因困難而言敗,從不因榮譽而驕躁,時時嚴格要求自己,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成績,贏得了同事們的贊譽。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著自己的入黨誓言——做人民的好護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