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金』養『銀』建光伏 金寨貧困村出擊拔窮根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未來網 作者: 編輯:付勇鈞 2018-07-05 09:15:16

內容提要:曾經,金寨縣花石鄉的三個貧困村破敗落後,如今,貧困村在政府推進和村民的努力下,已經煥然一新。更值得一提的是,『金寨村』的光伏扶貧已經走向了全國。

  黃堰種金梨,大灣建茶園,竺山養烏雞……金寨縣花石鄉的這三個貧困村,幾乎每個村都有自己的特色種植、養殖項目。村民們想方設法辛勤勞動,一心想著脫貧致富。短短幾年,昔日破敗的貧困村已經大變樣。

  金梨甜了茶葉香了 特色種植業帶動村民富起來了

  “我們的梨甜度不亞於碭山梨,能甜到你心裡去!”說起黃堰村的黃金梨,村民們贊不絕口。

  花石鄉黃堰村地處大別山北麓,是一個集高寒山區、庫區移民為一體的貧困村。但是晝夜溫差很大,非常適合梨桃等水果的糖份積累。近年來,該村大力發展以黃金梨種植為主的特色產業,這裡出產的黃金梨,皮薄汁多,含糖量高,果形扁而碩大,單果最大可達1800克。

  據了解,黃堰村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目前已種植近500畝黃金梨,預計今年黃金梨產量可達15萬斤,年收入有望達到120萬元。

  “除了村集體經濟的分紅,我們還可以在基地乾活,一天能有100塊錢的收入,平均下來每月差不多能拿1200塊錢。”基地裡一位正在鋤草的村民告訴記者,他們就住在基地周邊,就近務工十分方便,還增加了不少收入。  

  不止黃金梨,記者了解到黃堰村還種植的有山核桃、毛竹、天麻,旁邊的大灣村和竺山村還種有茶葉、生姜等。其中大灣村的六安瓜片茶葉種植效益更為顯著。

  “以前大灣是種綠茶的多,後來發現六安瓜片的效益能比綠茶高出1.5-2倍,就開始大范圍種植六安瓜片了,每斤大概能賣三、四百元呢!”安徽十二檀茶葉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的貧困戶陳澤申自去年起就開始在安徽十二檀茶葉有限公司務工,“閑時看護茶園,在園子裡鋤鋤草,一天收入100元左右。炒茶忙的時候,收入就更高了,一天能拿150元。”

  據了解,金寨縣近年來一直在進行六安瓜片傳統手工制作師帶徒的實訓工作,今年年初共遴選了30個實訓點,采取“1+1+1+1+10+20+N”的模式,即1個六安瓜片經營主體成立六安瓜片炒制中心,聘請1個瓜片制作技術師傅,配備1臺拉老火機具、1組液化氣集中供氣設備、10組炒制機具,帶20個徒弟,其中一半是貧困戶,將為茶產業提質增效、增加茶農特別是貧困戶的收入創造條件。

  養魚送苗、山羊寄養 脫貧攻堅養殖大戶來幫忙

  “我之前在上海做生意,但是一直很想家,很早就想回鄉創業卻沒找到合適的機會,後來村乾部告訴我有新政策,我立馬就回來了。”竺山村村民鄭發達告訴記者。

  鄭發達了解到水產養殖一直是村裡的空白,他就去學習了水產養殖技術後,然後申請貸款、籌集資金、找人挖池塘,修建好了20畝的標准化魚塘。雖然中間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在村乾部和村民的幫助下,他都咬牙堅持了下來。  

  後來,不僅鄭發達自己的收入提高了,他還提供工作崗位,幫助周邊的貧困戶增收,此外還幫助了三戶極為貧困的家庭,鄭長坤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鄭長坤家遭遇了極大的變故,家裡唯一的勞動力、兒子鄭發全因一場車禍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今年鄭長坤的妻子又生了一場大病,目前還在住院治療中。鄭發達得知這一情況後便讓鄭長坤去魚塘務工,這個家庭總算有了固定的收入來源。

  鄭長坤不僅可以獲得收入,還可以就近照顧家人,更令他感動的是,後來鄭發達又給他送了魚苗,傳授了技術。“之前在魚塘打工一個月可以收入1500元左右。現在學了技術我們家也開了兩口魚塘,正常情況下,預計今年年底魚塘收入有三萬多。”

  竺山村有鄭發達養魚大戶,在大灣村,養羊大戶也帶動了不少貧困戶脫貧。  

  汪於常是大灣村的老村長,一直心系大灣村的村民。起初他養殖了200多只山羊,由於當地產業扶貧基礎薄弱,2016年,當地政府利用財政扶貧資金建設了4棟標准羊捨,並購入了本地特色羊種,交予汪於常養殖。

  “貧困戶可以貸款買下10只羊放在我這裡寄養,所以初期貧困戶自己不用花一分錢。主要就是通過大戶帶動的模式帶動脫貧。”汪於常介紹。目前,該合作社已經有了600多只山羊,帶動了40戶貧困戶脫貧,合作社成立第一年,每戶貧困戶拿到了5000元的分紅,第二、三年又分別得到了3000元的分紅。

  光伏扶貧“金寨模式”走向全國

  “你看這些靈芝長的多好呀,它們喜陰,種在光伏發電板下正好,還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安徽省金寨縣大灣村黨支部書記何家枝笑著告訴記者。  

  據了解,這是金寨縣大灣村一個十分有特色的農光互補扶貧電站,始建於2016年7月,佔地十餘畝,總裝機273.6千瓦,年發電量達28萬千瓦,年收益達28萬元,受益貧困戶多達126戶。

  該電站采取高支架、農光互補的建設方式,引進安徽省活力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流轉光伏板下空地種植大棚靈芝。現已建成靈芝大棚8個,年產靈芝6萬棒,實現經濟效益30萬元,並帶動周邊群眾務工收入5萬元,實現了光伏電站和經濟作物種植兩不誤。

  “附近的貧困村民還可以來這裡務工,每天都能拿到100-120塊錢左右的工資,幫助他們實現了就近務工,帶動了就業,非常受村民的歡迎,三年來已經帶動了24戶貧困戶脫貧。”何家枝說。

  記者了解到,該電站是由政府和企業投資,貧困戶只需入股5000元。何家枝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前四年每年都會分紅給入股的貧困戶3000元錢,第四、五年每年再返還2500元的入股資金。“所以前四年貧困戶就能拿到12000元的分紅了,到第五年的時候,當初入股的資金也已經全部返還給貧困戶了。”

  除了大灣村,金寨縣全縣都在大力推廣光伏扶貧。記者了解到光伏扶貧是金寨扶貧工作中最大的亮點。“2014年村子裡就已經在建分布式的光伏扶貧電站了,有的會在發電板下種經濟作物,有的沒有。剛開始的時候是政府、企業、貧困戶三方各出8000塊錢,但是貧困戶可以申請貸款這8000塊錢,有了收益後再還,政策特別好。”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的貧困戶陳澤申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金寨縣是全國第一個進行光伏發電扶貧到戶工程試點的地方,采取扶貧資金資助、企業捐資、貧困戶自籌三結合方式解決啟動資金,這一做法在全省推廣。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金寨扶貧工作時,對省市縣開展光伏扶貧工作好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近年來,光伏扶貧“金寨模式”已經走出安徽走向全國,為安徽乃至全國的產業扶貧提供了可復制性、可推廣的樣板。

   原標題:【脫貧攻堅在行動】種『金』養『銀』建光伏 金寨貧困村全面出擊狠拔窮根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