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如同列車飛馳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工網 作者:陳效衛 編輯:付勇鈞 2018-09-08 13:06:32

內容提要: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今年的7月,我有幸到訪中國20次,足跡遍及十幾個省市。最初我只是一名游客,後來我作為東亞和中國經濟社會學者前往中國參加學術會議。除了與中國同行交流,我更願意用自己的腳丈量中國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中國社會的變遷。

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今年的7月,我有幸到訪中國20次,足跡遍及十幾個省市。最初我只是一名游客,後來我作為東亞和中國經濟社會學者前往中國參加學術會議。除了與中國同行交流,我更願意用自己的腳丈量中國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中國社會的變遷。

1989年我第一次到上海浦東時,浦東中心地帶似乎沒有超過5層的樓房,邊緣地區完全是落後的農村。28年後我重返浦東時,這裡出現了此前無法想象的新元素:直插雲霄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中國三大門戶復合樞紐之一的浦東機場,世界上最快、時速超過400公裡的上海磁浮列車,中國大陸兩所證券交易所之一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等。事實上,中國的發展就如同上海磁浮列車一般飛速。

旅游熱是中國綜合實力的體現

我想重點以游客的身份談談改革開放給中國旅游業帶來的巨大變化。

中國有句古語叫“倉廩實而知禮節”,我覺得在當今中國也可以將“禮節”改為“出游”。換言之,旅游是錢包鼓起來纔能負擔得起的休閑行為,是一種在衣食無懮基礎上的精神享受。

上世紀80年代我第一次參觀故宮時,舉目望去,似乎都是“老外”在游覽。旅游對當時的中國人而言,還只是少數人的“奢侈”行為。去年我再次進入故宮時,中國游客成了絕大多數。統計數據表明,1985年中國國內游客只有2億人次,到2017年則上昇到原來的25倍,達50億人次。這項統計數據與我在中國多個景點游覽時的感受基本吻合。

旅游看似是孤立的個體行為,實際上卻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對於個人而言,首先需要有經濟實力。改革開放讓中國從“站起來”變得“富起來”。我熟悉的多位中國同行,近20年來換了好幾部手機,也都成了“有車一族”。不僅如此,經濟實力較強者還能夠惠及周圍人。我認識的一位中國學者,與自己的妻兒游覽了19個省,還帶著自己在鄉下的父母游覽了很多地方。這位學者告訴我,過去孝敬父母就是給他們買衣服和補品,現在富有了,帶父母出游成了新時尚,也將“父母在,不遠游”這一古老孝道,發展為“父母在,同遠游”。

中國發達的基礎設施,也有力地保障了旅游的順利進行。中國人常說“要想富,先修路”。中國近幾十年,道路之暢通有口皆碑,令旅行者無不身心舒暢。今天,北京到上海的高鐵最快不到5小時,既快捷平穩又舒適安全。記得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在京滬兩地來往,單程需要20多個小時,路途時間佔據了整個行程的大部分。

與旅游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是移動支付,這也是我在中國短期生活中感受到的最大變化。在這一點上,中國比其他國家要領先很多年。一部手機在握,就可以隨心購買商品或支付需要的服務。去年5月,我在北京與妻子一起打車去購物中心。到了目的地,司機找不開面值100元的人民幣,我妻子的手機上有微信支付功能,司機通過掃描微信支付二維碼,便順利完成支付,既簡便又安全!作為研究中國的學者,我在幾年前就學會了使用微信,與中國學者交流更加便利。

中國的其他配套設施,如賓館、外語導游、紀念品、廁所等近年來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到中國時,我們同行的外國游客一致抱怨中國存在著“進口容易出口難”的問題。當時找廁所難、廁所衛生條件差,可以說是各個景區的通病。

出境游體現中國人的富足與精神追求

就出境游而言,中國游客自身就是一大景觀,也更能體現中國人的富足。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游人次近1.3億人次,相當於秘魯總人口的4倍。中國國內旅游每人每天消費大約600元,而出境游開支則是國內游的兩倍左右。令我驚訝的是,這幾年中國遠赴拉美的游客也在大幅增長。2017年,在秘魯的中國游客數量增長到2015年的1.5倍,縱然中國到秘魯有近2萬公裡之遙。秘魯出口和旅游促進委員會的數據也顯示,中國游客在秘魯通常停留4至5天,平均每天支出2000美元。秘魯人普遍感慨中國人確實富了起來。

出國游不僅說明了物質富足,也體現了精神文化追求。“游遍本國、游遍世界”這些發達國家的理念,也已深入到不斷富起來的中國民眾心中。中國人不僅對秘魯的自然名勝感興趣,對歷史古跡也非常喜愛。秘中兩國都擁有古老燦爛的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蘊為雙方交流互鑒奠定了基礎。

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有深層原因

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那麼,其深層原因是什麼呢?答案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認為與拉美國家相比,有三點必須強調:

一是農民可以流轉土地。這一改革鼓勵農民通過轉包、轉讓、入股、合作、租賃、互換等方式出讓經營權,將承包地向專業大戶、合作社等流轉,發展農業規模經營,提昇產量和生活水平。

二是設立經濟特區。這讓中國得以憑借充足而廉價的勞動力發展制造業,中國的商品開始銷往世界各地。上述兩項舉措對中國數億人的脫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三是中國的城市化。據統計,西歐從18世紀80年代工業化開始,用150年完成了2億人口的城鎮化,而中國在不到40年的時間裡,城鎮化人口的數量約是前者的兩倍。中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國內市場,無需過於依賴外部市場,同時其他國家可以在中國找到市場,世界各國都可從中國的發展中受益。

未來,我還會經常前往中國。中國是我的研究課題,秘魯與中國的聯系日益緊密,我的工作也越來越重要。作為一名大學教授,我希望在我的學生裡培養中國問題專家。事實上,我已有一些學生從中國大學畢業或正在中國學習,他們既是中國建設成就的見證者,也將成為秘中友好關系進一步發展的貢獻者。

   原標題:中國發展如同列車飛馳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