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娘炮』是公眾對『中性化焦慮』的大討論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北方網綜合 作者: 編輯:鄭津 2018-09-14 07:16:46

內容提要:近日,央視最新一季的《開學第一課》開播,按照教育部下發的通知要求,每一位家長都應該陪同孩子觀看這期節目。然而在第一期節目播出後,引發家長和網友的集體吐槽。家長們吐槽最多的是請了太多鮮肉明星助力,包括朱正廷、王鶴棣等多位流量明星在內。有網友在微博上瘋狂吐槽:『少年娘則中國娘,央視請來一大批打耳釘、涂口紅、頭發染色甚至還修眉的娘炮來,就不怕帶壞小朋友嗎?』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央視最新一季的《開學第一課》開播,按照教育部下發的通知要求,每一位家長都應該陪同孩子觀看這期節目。然而在第一期節目播出後,引發家長和網友的集體吐槽。家長們吐槽最多的是請了太多鮮肉明星助力,包括朱正廷、王鶴棣等多位流量明星在內。有網友在微博上瘋狂吐槽:“少年娘則中國娘,央視請來一大批打耳釘、涂口紅、頭發染色甚至還修眉的娘炮來,就不怕帶壞小朋友嗎?”

  也是在不久前,在《中國新歌聲》的舞臺上,一向沈穩少言的謝霆鋒當眾怒斥“小鮮肉”之風,擾亂時下年輕男性的氣質走向。此語一出,追隨者、抨擊者蜂擁而上各執己見。頃刻間,關於“娘炮”“小鮮肉”“精致boy”論調的反思,重新被推至聚光燈下,開始接受世人的審判。“娘否”“強否”的極端二分法愈演愈烈,痛批、炮轟者,站在主流制高點發號施令,極力扭轉;反叛、逆流者,則擺出弱者之姿,另闢蹊徑,我行我素。

  當化濃妝、描眼線、涂口紅,不再只是女性出街前的規定動作,當性格柔弱、愛發脾氣,有時也會發生在鋼鐵直男身上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娘化”標簽,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佔傳統觀念裡以“強壯、威猛、勇敢”為理想型的男性陣地,與此同時,“少年娘,中國娘”、“非主流推翻主流”的中性化焦慮,也正試圖挑釁著“傳統性別角色認同”的最後防線。

  伴著“娘化”輿論潮水,在人群中蔓延、發酵,我們不禁發問,“娘”這個詞是貶義還是褒義?在傳統與現代思維的博弈中,男人,究竟,該是什麼樣?

  什麼是“娘炮”?

  在社會各界引起熱議的“娘炮”現象話題,其實質,是一種外來文化的入侵所致。

  所謂“娘炮”,是指外表柔弱、鮮嫩,個性陰柔的群體,而這類群體在當下的中國,猶以一些當好的偶像小生為主。

  關於“娘炮”爭論 新華社、人民日報發聲了

  9月6日,新華社發表評論員文章《“娘炮”之風當休矣!》指出,當下流行的“娘炮風”,是一種刻意強化並扭曲呈現的“人設”。

  同日晚,人民日報評論部微信公號也發表文章《什麼是今天該有的“男性氣質”》,該文章表示,“我們不認同所謂“娘炮”“不男不女”等帶有貶損性的說法,但也呼喚在青少年中有著廣泛影響的明星們,呈現更加積極、向上的形象”。

  BBC關注中國“娘炮”之爭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11日報道,最近幾年,中國內地出現了一批年輕、帥氣的“小鮮肉”男偶像,他們擁有眾多粉絲,被視為票房大賣的保證,但他們與傳統男性形象不同的氣質和風格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報道稱,他們偏柔美的長相與打扮引起了網絡上的爭議,批評主要集中在他們的妝容、發型和談吐舉止。網友抨擊他們畫眼線,抹眼影、涂口紅、染頭發,沒有男子氣概,更有人直接炮轟他們是“娘炮”、“男女不分”,批評他們會帶壞小孩,“少年娘則國家娘”。

  現今社會什麼是男性該有的氣質

  這個問題並沒有標准答案,受制於世俗的眼光,傳統性別角色,更容易被接受,與之相對應的,則需要一個漫長的博弈過程罷了。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心理學教授吳國宏將傳統男性性別社會化構建標准分為三種,第一男人要堅強,什麼是堅強,具體來說,就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假如一個男人動輒哭哭啼啼,一般是不被社會寬容和理解的。第二,男人要有擔當,這種擔當,不只在社會上獨當一面,還要在回歸家庭時,擁有“養家”“顧家”的能力,這種觀念顯然是在父權制度推崇下的產物。第三,男人要有攻擊性,即同性之間良性競爭及骨子裡血性的表現。

  專家呼吁審美標准的多元化

  21歲的大學生小軒表示,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風格與追求,不一定非要用傳統的男子氣概來束縛自己,“化妝是男生注重自身形象的一種表現,精致一點沒有錯”。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副教授丁瑜解釋,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說的一些話就屬於性別刻板印象,“比如你一個男孩子就應該怎麼樣,一個女孩子就應該怎麼樣,‘就應該’後面的那些東西就是刻板印象,它容納不了半點跟原來的觀念不一樣的東西。”

  社會學家李銀河認為,每個人的男性度和女性度都有差異,“人性是豐富多彩的,應該讓每個人隨心所欲地落在極度男性化與極度女性化這兩個極端點之間的任何一點上,而不是強求每個人都必須落在極端點上”。她還呼吁審美標准的多元化,“男生既可以精致,也可以粗獷,女生既可以陰柔,也可以陽剛”。

  批“娘炮”到底批的是什麼?

  對“娘炮”的批判,並非新鮮論調,公眾,或者准確地說,“直男群體”,以娛樂界的“年輕日韓明星”為攻擊靶子,逐漸擴張到對日常男人的審美整頓。電影《建軍大業》熱映期間,葉挺後人葉大鷹指責扮演葉挺的“小鮮肉”女裡女氣,是對革命先烈的羞辱;導演馮小剛直言不諱抨擊年輕演員“搔首弄姿”,實在難登大雅之堂;而因《戰狼》大火的英雄代表吳京,也直言:男人就應該爺們……社會學家李銀河認為,“直男”怒斥,屬中性化焦慮,來自性別氣質的刻板印象。從表面上看,批“娘炮”是對於傳統兩性性別秩序“混亂”的不滿,是對社會風氣“墮落”的哀嘆、是對民族與國家即將陷入危機的想象以及對舊日陽剛男性氣質的懷念。

  『娘炮』現象之所以引發大部分公眾反感,筆者認為,是病態文化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陽剛之氣、擔當精神,體現於內在的修養、精神的境界。一個理性、成熟、寬容的社會,在包容多元審美的同時,更要倡導發揚內在的勇氣、堅強和擔當等諸多品質。這種品質,我們在保家衛國的軍人身上可以看到,在為國爭光的體育運動員身上可以看到,在梅蘭芳、程硯秋等傑出演員身上同樣也能看到。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網絡上“少年娘則國娘”的批評盡管不無戲謔,但一個社會和國家的流行文化擁抱什麼、拒絕什麼、傳播什麼,是關乎國家未來的大事。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蝕,更需要優秀文化的滋養。筆者希望,那些對青少年有著廣泛影響的明星們,應呈現更加積極、向上的形象,展示更加健康、陽光的審美,以應有的社會責任與擔當精神成為真正的偶像。(津雲新聞編輯鄭津)

  網友:簡單用幾個“小鮮肉”去批判“少年娘,中國娘” 不客觀

  有微博網友就客觀地表示,“我不喜歡小鮮肉,並不是因為他們長相脣紅齒白,舉手投足陰柔,而是他們作為演藝明星,應該提昇其文化藝術綜合修養,而非簡單學點唱跳功夫就開始圈錢,這樣的話與花瓶有什麼區別?張國榮公開‘出櫃’,戴假發、穿裙子,但由於其高超的演技唱功、超凡的個人魅力和修養,贏得了千萬粉絲的心。可見,從一個人或精致或粗糙的外表,無法看出一個人的品質、修養、纔學、見識、性格等多方面的綜合素養。沒有理由地diss‘娘炮’,拿幾個小鮮肉去批判‘少年娘則中國娘’,顯然是不客觀的。”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