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達沃斯》專訪張新宇:新一代革命性技術將引領綠色發展格局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 編輯:鄧坤偉 2018-09-16 12:53:00

內容提要:第四次工業革命具有環境友好的內在特質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趨向。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突破將重構工業生產的基本模式,使人類擁有更清潔安全高效的新能源、更高端環保的新材料,引領綠色發展格局,建立在以往工業革命技術思維下的傳統環境治理格局也會隨之發生巨大變革。

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

編者按:201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將於9月18日至20日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打造創新型社會”。圍繞這個主題,專家組提出了12個議題,聚焦全球價值鏈重構、大數據運用、人工智能等多領域。那麼12項議題是如何確定的?其中蘊含著什麼樣的意義?津雲新媒體在201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主辦城市網站開設《對話達沃斯》視頻訪談欄目,邀請“出題”的專家們做客津雲中央廚房,為廣大網友介紹當下世界、中國以及天津的發展新形勢,聊聊對我們生活的深遠影響。

主持人:眾所周知,達沃斯論壇的議題具有前瞻性,您研究的議題是“新技術變革下的環境治理”,請您先簡單介紹下這個議題的大概內容。

張新宇:第四次工業革命衍生出了一系列新技術,包括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新一代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等等。這些新技術正在成為全球各領域治理的重要戰略資源,為治理能力提昇提供了新途徑。在這些新技術推動下,環境治理領域的系統性變革也在悄然興起,“智慧環保”有可能成為未來環境治理系統創新的基本藍圖。我們這項研究議題,重點關注的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所引爆的一系列技術變革給新時代下的環境治理帶來了哪些重大影響,包括引發了哪些重大變革,推動了哪些重大進步,又營造了怎樣的未來前景。更重要的是,面對這樣的新變革、新前景,我們又需要運用怎樣的智慧去應對其中蘊含的新挑戰。


津雲新媒體專訪天津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張新宇

主持人: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新技術可能會對於環境治理產生哪些新思路?

張新宇:第四次工業革命與全球環境治理的歷史使命緊密交織在一起。工業革命不僅被視為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史上的分水嶺,而且相當程度上也可被視為人類環境污染與環境治理史上的分水嶺。前三次工業革命在帶來生產力極大釋放的同時,也因大規模野蠻開采、低效使用自然資源和化石能源、大量排放污染物,給人類帶來了氣候變化和全球環境危機。慶幸的是,人類環境保護意識正在覺醒,環境治理能力也在提昇。第四次工業革命正是在人類對以往非可持續發展模式深刻反思的背景下崛起的。在技術上,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橫跨信息、數字、智能、物理和生物等諸多領域的“集成式”、“融合式”技術革命;在發展屬性上,第四次工業革命具有環境友好的內在特質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趨向。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突破將重構工業生產的基本模式,使人類擁有更清潔安全高效的新能源、更高端環保的新材料,引領綠色發展格局,建立在以往工業革命技術思維下的傳統環境治理格局也會隨之發生巨大變革。

一方面,新技術引領環境治理結構多元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具有開放性、共享性、個性化、網絡化等多元特征。基於新一代互聯網思維、大數據思維,環境治理模式將向多元參與的環境治理模式轉型。

另一方面,新技術推動環境監管智能化。一是環境監管模式智慧化,二是環境預警精細化。

此外,新技術推動環境治理決策精准化,提昇環境決策的高效性、前瞻性。同時,新技術推動環境治理模式平臺化。傳統的環境數據歸屬存在分散化和 “數據孤島”問題,阻礙政府環境信息資源的整合利用。利用雲計算和大數據的信息處理優勢,“互聯網平臺+”人工智能將輔助環境管理者應對各種環境問題,幫助環境管理者整合各種環境治理資源,環境治理模式從分散化由此走向平臺化。

主持人:近年來,政策釋放的紅利推動環保產業高速發展。那麼在高速發展過程中環保產業發展面臨哪些問題?

張新宇:“十九大”報告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三個階段目標,既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制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也為環保產業發展奠定了基本的內需基礎。環保產業總體確實走在快車道。但在整個產業的高速發展中也確實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提起關注。

第一,產業技術的推廣存在國際壁壘。新技術有很多起源於發達國家,它們往往會以知識產權保護為由,設置技術壁壘,限制核心技術的傳播和普及。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必須加強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創新。相關國內企業必須進一步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第二,環保產業特別是環保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還會受到成本因素的影響。有些新技術可以提昇環境治理水平,但應用成本較高,就需要進行成本效益綜合權衡。相應,整個產業自身要加快迭代創新,不斷滿足市場需求。

第三,數據和信息安全是環保產業新技術推廣應用中不容忽視的挑戰。要進一步提高信息安全意識,加強信息安全技術研發,加大對網絡和數據安全系統的投資,完善信息安全技術標准和法律規范的制定,以防止數字基礎設施出現意外失靈。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基礎上實現數據開放共享。

第四,產業增速快,但企業規模小,市場競爭力薄弱是突出問題。一方面,基於政策紅利,環保產業整體增速較快,另一方面,也正因為有政策紅利的支橕,企業真正市場競爭能力發育不足。隨著環保產業市場逐步放開,未來還有進一步加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營造,推動產業良性發展。另一方面,以小微企業為主的產業組織特征導致了產業內技術創新動力不足,尖端技術原始創新較少。未來要著力提昇大型企業核心競爭力、核心原創力的培育,引導和鼓勵業內整合和跨界整合。

主持人:根據津雲大數據顯示,“智慧環保”已經成為媒體們關注的重要議題,隨著新技術應用不斷推廣,關注度仍在提昇。而現如今天津正在打造“智慧城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您認為天津在推動“智慧環保”方面有哪些優勢?


天津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張新宇

張新宇:目前,天津市把智慧城市建設作為城市轉型昇級的新支點和新動力,為城市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智慧環保”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構成環節,借助智慧城市建設的總體部署和大力推進,具有聯動發展的整體優勢。同時,也具有獨特的發展優勢。具體而言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天津具有較強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前期工作基礎。

第二個方面,天津具有信息基礎設施優勢和政務信息化優勢。天津是全國首個實現全光網絡的城市;第四代移動通信(4G)基站在城鎮區域得到了全面覆蓋。天津市發展電子政府較早,政務信息化水平較高。目前,電子政務網絡已承載全市100個重點業務系統。特別是在多個領域已經初步實現了多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第三個方面,天津具有環保產業支橕優勢。天津是全國最早培育環保產業的地區之一,是中國北方環保科技產業基地,已經形成了環保設備、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服務等多種新興產業共同發展的格局,特別是擁有眾多在國內領先的環保信息技術企業,在智慧環保系統解決方案研發領域具有一定產業優勢。

主持人:長期以來,企業私下排污、“游擊”式排污等違法行為很難被查處。新技術變革是否有助於提高環境監管能力,破解上述問題?

張新宇:確實,傳統環境監察執法手段,對於及時發現企業暗地排污排廢等環境違法行為力有不逮。這成為影響環境治理效果和阻礙環境政策實施的重大障礙。新技術變革引發環境監管手段重大革新,將極大提昇環境監測、監察能力,有力地加強對企業的環境監管。一方面,借助智能化傳感技術和視頻監控技術,環境監管部門可以在重點污染企業廣泛安裝智能監控設備,實時監控企業的排污排廢情況,甚至可以智能辨識污染物種類、濃度,並及時上傳監管部門。另一方面,針對企業隱蔽進行的環境違法行為,執法部門可以應用無人機等現代偵測技術開展隱蔽偵查和遠程監控,從而使企業的隱蔽違法行為無所遁形。再有,未來有可能在企業排污設施系統上安裝“智能門禁”,采用排污卡、證合一的模式,刷卡排污。這樣,監管部門就能隨時掌握企業的實時排污量情況,從而更加有效的推行為企業排污權交易,實現精准化的排污總量控制。總之,新技術的應用將使環境監測更加及時、精准、智能。而在強有力的環境監測、監管下,企業也就更有壓力和動力開展內部環境監管,履行自身環境治理責任,從而實現監管部門與企業環境治理的有效配合和良性互動。

主持人:新技術變革除了給政府、企業環境治理帶來重大影響外,對百姓個人的日常生活是否也會產生直接影響呢?

張新宇:新技術變革為未來環境的治理帶來了一系列新手段、新思維、新路徑。它不僅深深影響著政府和企業,而且對百姓個人日常生活也會產生一系列直接影響。例如,目前人們已經習慣於借助手機、智能可穿戴技術管理個人運動、健康,未來可穿戴技術也會與個人綠色消費、生態足跡管理直接關聯,借助相關設備和APP可以准確識別我們想要購買的產品是否符合環保標准,可以精確計算我們日常生活消耗產生了多少污染和碳排放,從而幫助我們進行有效的綠色消費、綠色生活管理。再比如,多年來國家一直在推行垃圾分類處置,但收效有限。造成這一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普通公眾對於各種廢棄物究竟如何分類並不清楚,缺乏相關知識和判斷能力。未來,借助手機識別功能或者智能垃圾桶,就能有效地幫助我們進行垃圾識別分類,日常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就會變得輕松和普遍。總之,環境治理領域的新技術變革將會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屆時在新技術的支持和輔助下,包括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家居等在內的綠色生活方式將更加普及,成為百姓日常生活的新常態。(津雲新媒體主持人明朗 攝影王敬怡 編輯鄧坤偉)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