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聽習近平講什麼是鄉愁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央視網 作者: 編輯:鄭津 2018-09-24 08:49:09

內容提要:一輪中秋月,牽動無數中華兒女的心,也喚起每個人心中淡淡的鄉愁。鄉愁,是院子裡婆娑的樹影,是母親手中的一縷飯香,是故鄉一抔溫熱的黃土,是寂靜夜裡的心潮湧動。鄉愁,是家國情懷,是文脈延亙,是精神依歸。

  一輪中秋月,牽動無數中華兒女的心,也喚起每個人心中淡淡的鄉愁。鄉愁,是院子裡婆娑的樹影,是母親手中的一縷飯香,是故鄉一抔溫熱的黃土,是寂靜夜裡的心潮湧動。鄉愁,是家國情懷,是文脈延亙,是精神依歸。

  “鄉愁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離開了這個地方會想念這個地方。”習近平曾多次提到“鄉愁”,體現著人民領袖對國家、對人民的赤子深情。

  撫今追昔憶鄉愁

  2014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特別提到了一碗小小的牛肉粉。他說:“一個地方的幸福很重要,要記得住鄉愁,比如:小時候愛吃的東西。比如:貴陽的牛肉粉。”

  習近平回憶,那是他上個世紀90年代到貴陽參加全國扶貧會,他當時任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也是分管農村和扶貧的省委領導。一天,習近平想嘗嘗當地的小吃,於是點了一碗牛肉粉當早餐。吃了一頓不過癮,還想吃第二頓,可惜沒時間了。

  一碗牛肉粉,習近平記憶了二十餘年。他說:“每個地方都有讓大家留念的東西,不要小看這種幸福感,因為這種幸福感能留得住人。”

  對於習近平來說,有這種幸福感的地方還有梁家河。


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鄉親。來源:新華社

  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到陝西考察調研,他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梁家河。

  這個位於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東南5公裡大山溝裡的小山村,是習近平當年下鄉插隊的地方,他在這裡度過了7年難忘的知青歲月。

  在這裡,他曾組織帶領群眾修路、打井、造淤地壩、辦鐵業社、建沼氣池,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在這裡,他真正懂得了百姓,懂得了自己是黃土地的兒子。

  “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

  梁家河喚起的鄉愁,是一碗美味的酸菜,是質朴善良的村民,是共同勞動的記憶……

  離開梁家河後,習近平時刻關注著這裡的發展變化。他先後4次給梁家河村民回信,表達惦念之情,並用“幾回回夢裡回延安”形容對梁家河的思念。

  中華文化系鄉愁

  中華文化是鄉愁的“根”。“中華文明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我們的同胞無論生活在哪裡,身上都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烙印,中華文化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基因。”


2015年9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西雅圖出席美國僑界歡迎招待會。圖為習近平在招待會上發表講話。來源:新華社

  2015年9月,正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系列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在異國他鄉與美國東部地區的海外華人華僑代表度過了一個特殊的中秋節。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習近平用一句張九齡的詩句道出了無數海外游子的心聲。“我知道,在座各位都很思念萬裡之遙的祖國和親人,祖國和親人也牽掛著每一位海外游子。”習近平說。

  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承載著人倫孝悌的血脈親情和深沈厚重的家國情懷。

  有媒體評論稱,“家國情懷”是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是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

  習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發展路上留住鄉愁


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來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親切拉家常。來源:新華社

  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來到洱海邊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房子簡單古朴,院落乾淨整潔,植物生機盎然。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習近平十分高興。

  “這裡環境整潔,又保持著古朴形態,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記得住鄉愁。”他深情地說:“看到你們的生活,我頗為羡慕,捨不得離開。”

  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此次會議特別提出要讓城鎮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鄉愁背後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記得住鄉愁”就是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要注重保留城市原有的地貌風光。

  2014年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指出:努力走出一條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強對城市的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風格等“基因”。

  以現代化為特征的城鎮化,絕不是割裂歷史的橫空出世。將城市融入大自然,既有現代元素、又有歷史文脈的城鎮化,纔是高水平的城鎮化。

  2015年6月,習近平來到貴州考察,當在花茂村看到路邊鮮花盛開,道路兩旁的房子乾淨整潔時,他不由說:“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規劃先行,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補農村短板,揚農村長處,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住田園鄉愁。”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強調。

  從洱海邊的古朴庭院,到縈繞著鄉愁的花茂村,無不體現著習近平總書記的綠色發展理念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規劃。 

  “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 一幅美麗中國新畫卷已徐徐展開。

   原標題:中秋佳節,聽習近平講什麼是鄉愁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