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雲岡石窟 觀眾或可用觸摸體驗質感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京青年報 作者:屈暢 編輯:鄭津 2018-10-12 08:16:00

內容提要:10月11日,山西大同雲岡研究院負責人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以雲岡石窟12號窟『音樂窟』為原型的3D打印復制品已在深圳通過專家驗收。這是目前全國首個可以移動的3D打印復制石窟。該3D打印石窟盡全力保持了『音樂窟』的『原尺寸、原質感和原色彩』,由於體量輕、安裝快捷,今後這座3D打印石窟可以到世界各地展出。3D打印選擇了與雲岡石窟本體砂礫岩觸感相似的材料,未來展出時觀眾可以用手摸,而真正的雲岡石窟是不能摸的。

3D打印的“音樂窟”拼裝後整體高9米

“音樂窟”內有希臘雕塑風格的造像

  10月11日,山西大同雲岡研究院負責人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以雲岡石窟12號窟“音樂窟”為原型的3D打印復制品已在深圳通過專家驗收。這是目前全國首個可以移動的3D打印復制石窟。該3D打印石窟盡全力保持了“音樂窟”的“原尺寸、原質感和原色彩”,由於體量輕、安裝快捷,今後這座3D打印石窟可以到世界各地展出。3D打印選擇了與雲岡石窟本體砂礫岩觸感相似的材料,未來展出時觀眾可以用手摸,而真正的雲岡石窟是不能摸的。

  3D打印雲岡石窟通過驗收

  11日,北青報記者從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方面獲悉,全國首個3D打印可移動復制石窟10日在深圳通過專家驗收。

  負責“音樂窟”3D打印和組裝的深圳美科圖像有限公司研發部總監唐立春在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稱,為了獲取雲岡石窟的詳細數據,包括雲岡石窟雲岡研究院和浙江大學在內的研究團隊花了數個月的時間進行掃描。“我們掃描的是國家的文物寶藏,包括搭建腳手架在內的所有工作都要反復論證,確保對文物萬無一失的情況下纔會進行。實際行動中,我們也要非常小心謹慎,因此掃描花費的時間比一般的3D打印掃描要長得多。”除了用激光掃描技術將“音樂窟”數字化,掃描團隊還用圖片掃描的方式,記錄下了石窟內彩繪的顏色數據,為3D打印出來的復制石窟上色提供支持。

  唐立春介紹,掃描出來的數據並不能直接形成石窟的外貌,而是無法計數的點,“這些點分布在計算機裡,就像一朵雲一樣。我們用了6個月的時間來對這朵‘雲’進行處理,讓點與點連接形成曲面。盡管最終復制出的石窟高達9米,但我們要讓打印出來的石窟表面誤差在1毫米以內。”

  為了能夠讓3D打印出來的“音樂窟”可以移動展覽,打印團隊將石窟分成了85塊,這些石窟塊可以用一周的時間像“搭積木”一樣拼接在一起。“相比原石窟幾百噸的重量,我們的材料要輕得多,總重量不到5噸,可以用集裝箱貨車運到世界各地去。”唐立春說。

  3D打印石窟將用礦物顏料上色

  雲岡研究院數字化室主任寧波說,早在2005年,研究院就開展了石窟文物三維數字化工作,“石窟的遷移復制其實早就有了,之前敦煌石窟研究院就曾展示過他們的復制石窟,是將石窟的壁畫復制後,貼在牆上,讓觀眾可以直接體會到敦煌石窟壁畫藝術的風采,我們看了覺得很羡慕。”

  寧波說,後來雲岡石窟研究院聯合浙江大學和深圳美科公司共同攻關。“此前,我們在青島3D打印復制了雲岡石窟第3窟後室,效果很震撼。但那個復制品安裝施工就需要很長時間,且不能移動。而我們希望能夠讓雲岡石窟走出去,讓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看到它。這次第12窟的復制就解決了這些難題,5個集裝箱的‘石窟積木’利用半自動式的結構安裝,整個安裝過程只需一周。”

  之所以這次選擇12號窟進行3D打印復制,寧波解釋說,這是因為12號窟前殿上壁雕塑的數十身伎樂天人形象,演奏琵琶、篳篥、古琴等各種中西式樂器,是我國古代最早的宮廷交響樂團,在中國音樂舞蹈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雲岡石窟中期的代表,“音樂窟”內部的彩繪非常美,可以看到具有希臘雕塑風格的造像和古羅馬風格的柱頭,體現了雲岡石窟獨特的多國文化交流的特征。

  “這次完成3D打印之後,我們會借助此前采集的彩繪數據來為復制品上色。”寧波表示,上色中將不使用現代的化學顏料,而是使用古人彩繪時使用的礦物顏料進行繪制,盡可能地還原“音樂窟”的原有風貌。目前,雲岡石窟的另一座早期石窟的3D打印工作也在進行之中。

  觀眾或可用觸摸體驗質感

  除了對尺寸精確復制,制作方還在雲岡石窟雲岡研究院的幫助下,獲得了10塊來自雲岡石窟的廢棄石料樣本,以求讓3D打印的石窟質感也能與原品一致。制作團隊先後進行了七八次打印嘗試,纔讓3D打印出來的材料質感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寧波稱,“未來雲岡石窟研究院計劃把這些3D打印石窟送到世界各地展覽,觀眾可以直接觸摸這座‘音樂窟’,體驗那種砂岩的質感,而真正的雲岡石窟你是不能用手摸的。”

  資料顯示,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時期,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2001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次3D打印的第12窟,其正式名字為離垢地菩薩洞,俗稱“音樂窟”,建造於公元5世紀。其前室北壁最上層為天宮伎樂十四身,分別演奏吹指、齊鼓、排簫、琵琶、橫笛、琴、五弦、篳篥、箜篌、腰鼓、義嘴笛、法螺等樂器。門楣上一組舞伎群,動作連貫,氣韻奔放,是人間舞姿的藝術再現。窟頂逆發形伎樂天體格壯碩,具有北方少數民族性格特點。該窟內樂器雕刻的形制、演奏方式以及樂隊的組合形式,集中體現了北魏宮廷樂隊風貌和社會音樂制度,是研究中國古代音樂史的珍貴資料。

  雲岡石窟研究院方面表示,目前已有博物館聯系了他們,希望展出這座3D打印的“音樂窟”。

   原標題:雲岡石窟3D打印『會走路』石窟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