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態城:一個典型的生態城市樣本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編輯:曲璐琳 2018-12-18 09:12:44

內容提要:在中國北方渤海之濱、薊運河畔,有一座耀眼的新城,它從一片鹽鹼灘涂蛻變成綠意盎然、宜業宜居的新城,用十年時間演繹了一個『綠色蝶變』。這便是中新天津生態城。

  天津北方網訊:在中國北方渤海之濱、薊運河畔,有一座耀眼的新城,它從一片鹽鹼灘涂蛻變成綠意盎然、宜業宜居的新城,用十年時間演繹了一個『綠色蝶變』。這便是中新天津生態城。

  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合作的重大項目。2007年11月,兩國政府在新加坡簽署框架協議,生態城項目選址天津濱海新區。2008年9月,生態城開工奠基。

  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對生態城的開發建設高度重視,要求生態城兼顧先進性、高端化和能復制、可推廣兩個方面,在體現人與人、人與經濟活動、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等方面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示范。

  天津和濱海新區認真落實兩國政府對生態城建設的重要要求和兩國政府協議精神,舉全市、全區之力加快建設生態城,在交通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政策、社會資源引入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經過十年的探索實踐和艱苦努力,一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蓬勃、社會和諧的生態新城已經展現在渤海之濱。

  一是采用『指標引領、多規合一』的方法,建立了量化目標引領下的規劃管控體系。中新雙方專家團隊聯合編制了生態城市指標體系,共22項控制性指標和4項引導性指標,率先用定量的方法明確了生態城的基本內涵和發展目標。根據指標要求,生態城在全國率先采取『多規合一』方法編制了總體規劃,統籌了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發展目標,並落實到空間和土地上,確保『一張藍圖乾到底』。按照智慧城市建設方向,生態城正在研究建立一套生態城智慧城市指標評估體系,在規劃建設、運營維護、應用提昇等方面形成標准,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依據和參考。

  二是堅持『政企分開、市場運作』的原則,建立了權責明確、良性循環的城市開發模式。組建了中方投資公司和中新合資公司兩個完全企業化、市場化、股份制的開發主體,中方投資公司負責土地整理儲備和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的投資、建設、管理,合資公司主要承擔『一路三水』基礎設施建設和商業開發。在此基礎上,生態城管委會賦予中方投資公司18項特許運營權,投資公司又組建了12家專業化公司,形成水、氣、熱等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與管理一體化運作模式,降低了建設成本,提昇了運作效率,這一模式在全國城市建設經驗交流會作為典型經驗予以推廣。

  三是實施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走出了污染場地治理和鹽鹼地改造利用的新道路。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徹底治理了2.56平方公裡積存40餘年工業污染的污水庫,形成生態城最大的景觀湖,治理技術獲得27項國家專利,治理方案在多個地區推廣應用。通過鹽鹼地土壤改良,本地適生植物比率達到70%。建成永定洲生態濕地公園、遺鷗公園、印象海堤公園等多個城市主題公園,實施靜湖、薊運河故道等景觀工程,精心布置道路兩側和街角景觀綠化,形成了點、線、面有機結合的綠化景觀體系,綠化覆蓋率達到50%。完整保留區域濕地,預留鳥類棲息地,百餘種鳥類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集河道、湖面、草地、濕地、樹林、海灘為一體的生態景觀格局,城市吸引力逐年攀昇。

  四是實施綠色建築全生命周期管理,成為全國綠色建築規模化、集中化發展的示范城區。生態城所有建築全部執行綠色建築標准,開創性地制定了綠色建築設計標准、評價標准和運營導則,出臺綠色建築管理規定和綠色施工管理規程,形成了覆蓋規劃、設計、施工、運營、評價各個環節的全生命周期綠色建築管理體系。設立獨立的第三方評價服務機構,出臺綠色建築獎勵政策,建立中新聯合綠色建築科研機制,實施生態城地方綠色建築標准與國家標准對標試點,住宅節能率達75%,公共建築節能率達65%。同時,積極開展被動式節能建築、裝配式建築試點。生態城綠色建築標准體系和管理體系在全國多地得到推廣。

  五是大力推廣綠色出行,構建了軌道交通和慢行道路為支橕的綠色交通體系。堅持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規劃模式,在連接京、津的高速軌道站點附近,密集建設居住、商業設施,實現了減少出行和便利出行的目標。城區內部免費提供清潔能源公交。按照慢行優先理念,規劃人行步道和小區綠道的密度遠遠大於機動車道密度。目前,建成區范圍內,慢行系統已將居住社區、商業設施、景觀開敞空間等城市功能有機串聯起來,形成了遍布全城的慢行網絡。按照『窄路密網』理念,實現了小街坊、密路網的格局。規劃道路佔地面積佔建設用地總面積的15%,達到世界先進城市道路面積率水平。

  六是狠抓資源節約,建立健全城市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體系。建立了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生物質能綜合能源利用體系,住宅項目全部安裝太陽能熱水設施。可再生能源佔生態城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達到14%。借鑒新加坡經驗,結合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了遍布全城的雨水收集系統和蓄水池,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比例達到50%。在我國率先建設生活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實施垃圾分類收集示范工程,形成了分類收集、密閉運輸、集中處理的垃圾處理體系。生態城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10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獲批『國家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區』。

  七是統籌規劃、適度超前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形成了優質化、均衡化的公共服務體系。實施『公共服務牽引發展戰略』,大規模建設教育、衛生、體育、社區中心、社區公園等民計民生設施。采取聯合辦學模式,引入南開中學、北師大附中、天津外國語附屬學校等10所優質中小學和13所全國知名的幼兒園,形成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教育體系,在校學生達到1.2萬人。建立『家庭醫生—社區醫院—綜合醫院』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家庭醫生服務實現100%覆蓋,形成了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模式。建設生態細胞—生態社區—生態片區三級居住結構,每個生態社區建設集政府服務和商業服務於一體的社區服務中心,集中配置社區管理、醫療、商業、文化、體育等設施,形成了500米半徑便捷生活圈。按照保障性住房達到20%的指標要求,規劃建設2萬餘套『公屋』。適度超前建設公共服務設施,解決了建設初期居民基本生活服務需求,提昇了區域吸引力。

  八是著力發展綠色產業,初步形成了文化和智能產業聚集發展態勢。堅決摒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企業,實行項目環境評價一票否決制,專注發展文化創意、旅游健康和智能產業,建設了國家動漫產業園、信息產業園、生態創業園、生態科技園等多個載體。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配合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積極引入中國核工業大學、環境監測研究所等大學院所,建設啟迪之星、北航眾創空間、清華大學電子信息研究院、海量大數據等專業孵化器、加速器,形成了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氛圍。目前,生態城注冊企業7000餘家,注冊資金超過2700億元。

  九是推進標准化、市場化、智慧化城市管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體系。通過政府授權、特許經營、購買服務等方式,形成了市場化主體參與城市運維管理新模式。全面推進城市管理運營標准化建設,制定包括道路、橋梁、公園、場站、水面等城市基礎設施管理標准化體系,實現了城市基礎設施配置標准化、管理精細化、作業規范化、養管常態化。按照統一建設、共享服務的理念,推進公共數據軟件平臺和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城市級、共享型綠色數據中心、通信管網、數據匯聚平臺、視頻監控服務平臺、網上審批平臺等,實現資源共享,提昇服務效能。建設『政社互動』機制,管委會負責同志每月定期與居民見面,開發互聯網『民情系統』,搭建居民參與城市管理的有效途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機制。

  十是深化中新合作和國際交流,不斷提昇生態城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堅持中新合作、互利共贏,定期舉辦中新專家研討會,全面借鑒新加坡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社區建設、智慧城市、城市管理等方面先進經驗。中新聯合組建環保公司、水務公司等多個專業化公司,中新友好圖書館即將投入使用。對標新加坡淡濱尼天地,啟動大型體育主題的社區綜合體建設。定期開展中新居民、學生互訪交流,拓展中新民間多層次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國際標准化組織可持續發展城市標准體系建設事務,生態城成功納入國際可持續城市標准體系和國際可持續城市實施方案全球首批試點。

  十年來,生態城的開發建設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一致肯定。2012年,與巴西庫裡蒂巴、法國南特等城市一道,被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評為『全球綠色城市』;2013年3月,政府主管部門批准生態城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要求生態城建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區、綠色發展體制機制的創新區、綠色思想文化的策源地;2018年6月19日,中央主流媒體以《中新天津生態城探索引領生態文明示范 十年長出一座綠色新城》為題,對生態城十年來的發展歷程進行回顧,肯定了『中新天津生態城為城市生態文明的中國方案率先探路』方面做出的努力;2018年7月,中新天津生態城作為生態城市建設的『綠色樣板』,在新加坡亮相2018年世界城市峰會。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也是生態城第一個十年圓滿收官、謀劃實施下一階段發展目標的起步之年。生態城全體建設者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打造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標杆為願景,在綠色產業、生態環境、社區治理、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實踐,加快建成國際合作示范區、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產城融合示范區、智慧城市示范區,向全世界展示生態城市的完整形象,成為中國向國際社會展示綠色發展成效的窗口和對外交流的平臺。(津雲新聞編輯曲璐琳)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