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公能南開 弦歌不輟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廣播電視臺 作者: 編輯:張麒麟 2019-01-01 20:59:00

內容提要:『風雨兼程奮斗路,再接再厲寫新篇』,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


天津北方網訊:“風雨兼程奮斗路,再接再厲寫新篇”,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今天起,本臺推出《我和我的祖國》專欄,講述代代相承的愛國之心,感受根植血脈的家國情懷,見證永不停歇的奮進力量。

南開精神,百載傳承,歷經風雨。南開人始終與祖國和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相偕行,在中國大地上立起了一座“公能日新”的巍峨豐碑。

鍾聲響起,新年伊始,南開大學迎來百年華誕。回首百年,滄桑砥礪。這座思源堂,是南開大學現存年代最久的建築,幾經戰火硝煙,矗立至今。

1937年7月28日,日軍轟炸天津,南開大學三分之二的校捨被夷為平地。遠在南京的校長張伯苓悲憤交加,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整整一天。之後,他對《中央日報》的記者說了這樣一席話:敵人此次轟炸南開,被毀者為南開之物質,而南開之精神,則因此挫折而愈益奮勁。南開之於張伯苓,不僅僅是一座學校,更是寄托了他通過教育,振興中華的畢生追求。

學校被轟炸時,張伯苓最小的兒子張錫祜正在江西某空軍基地緊張備戰,得知消息後,給父親寫下了這封信。“陣中無勇非孝也,兒雖不敏,不能奉雙親以終老,然亦不敢為我中華之罪人。”寫信後的第十二天,他奉命前往淞滬戰場參戰,中途飛機失事殉國,年僅26歲。兒子犧牲的消息,張伯苓深埋心底,為怕夫人傷心,這封信連同陣亡通知書,他一直不敢拿回家。

百年來,一代代南開人前赴後繼,不懈奮斗。弦歌不輟,越難越開,踐行著“公能日新”,初心不改的南開風骨。

南開物理學專業畢業的郭永懷,年輕時赴美求學,曾與錢學森共同發表了震動世界的論文。這些出生在戰爭年代,飽經懮患的科學家們,經歷了民族的生死存亡,目睹了歷史風雲的變幻。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他們的海外漂泊。盡管美國當時想法設法阻撓他們回國,可是那一腔愛國心,激勵著他們回到祖國。1956年,跨越重重阻礙,郭永懷攜全家回國。

回國後,郭永懷成為了中國核武器研究的支柱之一,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1967年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郭永懷是唯一一位在兩項研究中均有卓越貢獻的科學家。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1968年12月5日,一架載有絕密資料的飛機意外失事。

前輩遺志,後輩傳承。今天的南開學子仍在不負使命,接續奮斗。阿斯哈爾努爾太是南開大學法學院的學生,2017年他和其他七名南開學子一起攜筆從戎,報效祖國。一年多的部隊訓練,他瘦了二十多斤,從一名大學生變成了一名特戰隊員。

在阿斯哈爾努爾太還不滿兩歲的時候,父親就在一次反恐行動中壯烈犧牲。

父親的照片阿斯哈爾努爾太一直留在身邊,南開大學的校訓也在他心中牢牢謹記。先賢英烈投筆從戎、奔赴沙場的事跡再次激勵著他,把愛國之心化為報國之行。

無論時光變遷,家國夢想始終植根於南開人心中,也躍動在每個南開人肩頭。快馬加鞭未下鞍,萬水千山只等閑。吹響奮進的號角,新時代的南開追夢人,又將開始新的進發。(津雲新聞編輯張麒麟)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