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高賢芝今年51歲了,是葛沽鎮新房村一名普通的再也無法普通的家庭婦女,就是這樣一位普通女人,自從嫁到婆家那一天,就開始了忙碌的生活。婚後他們和公婆一起生活,1988年7月,高賢芝與愛人劉明有生下了大女兒劉紅,本來一家人生活的簡單和睦,但2002年8月,小兒子出生後不久就被查出視力和智力都低於常人,這對高賢芝來說是個噩耗,但她想既然母子已經相見,就算再苦再難都要把小兒子養大,從此就付出更多的精力來照顧小兒子。就這樣,她每天總是早早起床,把一家老小六口人的飯菜做好,服侍年邁的公公、婆婆吃完飯,然後送孩子們上學、下地乾活,晚上還得接著做飯、洗衣,定期帶小兒子去看病,一天到晚不得閑。
天有不測風雲,婆婆於2005年患有小腦萎縮,加之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病情便嚴重了起來,常年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端屎、端尿、抽起、抽坐,伺候婆婆換衣服、擦身子,陪婆婆聊天,都是高賢芝每天必做的事情,有時婆婆脾氣不好和她鬧,她就說,『您啊,像個孩子似地,還跟我撒嬌呢』,從來沒有和老人發過脾氣,就這樣周而復始的,高賢芝忙完家裡的忙外邊,每天重復著一樣的家務,照顧年邁的公婆和智力低下的小兒子,從不厭倦也不知疲倦。
就是這樣的忙碌,從她嘴裡也沒有說過一句怨言。對鄉裡鄉親的也非常好,如果鄰居有什麼事情,比如讓她幫忙接一接孩子等等,她都願意幫忙。街坊四鄰都看在眼裡,都誇她是個好兒媳婦、好妻子、好媽媽、好鄰居。2012年,新房村整合後,她要了一套128平米的三居室,帶著公公婆婆一家人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還是和往常一樣,伺候公婆、照顧丈夫和孩子。2014年,在高賢芝10年的悉心照顧下,婆婆安然去世了,生活的擔子本應會輕松一些,可沒過多久公公腿腳也不行了,行動靠雙手扶著方凳子,一步一步向前挪動,非常危險,一不小心就會摔倒,她看在眼裡,二話沒說,去店裡買回一輛輪椅,每天推著老人到樓下去散步、曬太陽。老人歲數大了,身體各項功能都老化了,經常尿床、有時候還會拉到褲子裡、被子裡,就是這樣老人的被褥和衣服總是乾淨的,房間總開窗透氣,身上和房間裡也沒有任何難聞的味道。剛開始她給老人換洗衣服,洗澡,老人不願意,總覺得讓兒媳婦換洗不方便,於是他就大聲說讓高賢芝走開,她並沒有不高興或生氣,還耐心地和老人說:『孩子他爸爸上班去了,沒有空,我幫您換洗怕什麼,您跟我還見外呀,二十多年了,我和您親閨女有什麼區別?』聽到這話老人感動得哭了,說:『讓你受苦了』……高賢芝像親閨女一樣每天細心伺候著公公,從不說苦,也不喊累。
但命運似乎和高賢芝開起了玩笑,在2015年4月,丈夫劉明友患上了腦溢血,開顱手術後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導致終生殘疾不能自理,連表達意識都沒有,丈夫的意外給高賢芝身心照成了極大的壓力,猶如一聲霹靂,好像天塌下來一樣,日子簡直沒法過了。她哭過、放棄過,可是在看到家裡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都眼淚旺旺的看這她,這一家人都需要她呀。高賢芝難過後對自己說,『你必須堅強起來,不能倒下,這一家人需要你來照顧呀』,就這樣高賢芝用她堅強的身體支橕起了這個病殘的家庭。兩年來,她每天早晨五點鍾起床,料理好公公的起居,又把兒子送到學校門口纔算放心,八點便准時打車去市裡醫院做康復治療,從不間斷……高賢芝,沒有感天動地的事跡,也沒有振聾發聵的豪言壯語。但作為傳統的中國女性,她用她的埋頭苦乾、無私奉獻,把『愛』字深深的寫在自己的字典裡,把『孝』字刻在了夫家的家譜上,她把自己當作公婆的女兒,以自己最朴實的行動,詮釋者中華傳統美德——孝道,她的世界很簡單,對婆婆好,對公公好,對丈夫不離不棄,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兢兢業業的將自己的小家過的溫馨、和諧,教育孩子孝敬老人,傳承美德。(津雲新聞編輯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