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解放70周年——請記住 眼前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王曉羽 編輯:劉穎 2019-01-16 08:17:00

內容提要:在紀念天津解放70周年之際,平津戰役紀念館工作人員和烈士家屬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在英烈名錄牆前舉行烈士姓名補刻儀式。盧紀良、黃慶太、韓金良三位烈士的姓名永遠鐫刻在平津館的英烈牆上。

  天津北方網訊:在紀念天津解放70周年之際,平津戰役紀念館工作人員和烈士家屬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在英烈名錄牆前舉行烈士姓名補刻儀式。盧紀良、黃慶太、韓金良三位烈士的姓名永遠鐫刻在平津館的英烈牆上。

  “烈士名錄牆”從開館之初上面的6639名烈士姓名,到現在經過19次補刻,相繼有189名烈士的名字被補刻到名錄牆上,截至目前,6828名烈士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了平津戰役英烈名錄牆上。

  天津戰役是平津戰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解放戰爭中最重要的攻堅戰。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月14日上午10時發起總攻,經過29個小時的激戰,殲敵13萬多人,勝利佔領天津。

解放前的天津

解放軍入攻天津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這一北方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回到了人民手中。這座城市和人民從此獲得新生。中國共產黨領導天津人民迅速醫治戰爭創傷,建立人民政權,維護社會秩序,大力繁榮經濟、活躍城鄉貿易,海河兒女用當家作主人的革命乾勁積極提合理化建議、增產節約,恢復和發展生產,天津進入了歷史上輝煌的繁榮時期。為今後的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慶解放市民游行

  功臣號坦克

  天津戰役前,中央軍委最初部署先殲塘沽之敵,控制出海口,從而防止傅作義逃跑。但參謀長劉亞樓通過觀察地圖發現先攻塘沽有諸多不利:塘沽以東、以北地形開闊,鹽田連綿,冬季不結冰,不能構築工事,不便大部隊運動與迎敵,更不能對敵形成四面包圍;敵17兵團司令部及防守司令部均設在軍艦上,很容易逃脫……為了進一步確認自己的想法,劉亞樓進行了實地勘查,並聽取各縱隊的意見,最終決定不打塘沽轉而奪取天津。中央軍委同意改打天津的決定,並任命劉亞樓擔任天津前線司令員。

  1949年1月14日10時,天津戰役總攻開始,經過40分鍾炮火准備後,11時,第2縱隊第4師突擊隊首先突破成功。擔任“東西對進”的主攻部隊如潮水般湧進突破口,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天津守敵攔腰殺去。

70年前,全國戰斗英雄董來扶駕駛“功臣號”坦克參加了天津戰役並立下大功。

  14日黃昏,坦克大隊參加了解放天津的戰斗。他們按命令分兩路進攻,董來扶所在的坦克一連從西線進攻,先打外圍,他駕駛著“功臣號”坦克一直衝在前面,在我炮兵和工兵幫助下,“功臣號”首先通過雷區,爬過壕溝,掩護步兵,向敵軍發起猛烈的攻擊,突破敵軍外圍防線後,佔領了大營門。接著,“功臣號”又參加了攻打自來水公司的戰斗,為了保護水廠設施,上級命令盡量少開炮,“功臣號”的機槍手就用機槍為步兵開路。經過激戰,拿下了自來水公司。其他各路大軍也連連獲勝。我軍乘勝前進,各路大軍對敵形成包圍圈。

“功臣號”是人民裝甲兵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最好見證。

  金湯橋會師

  金湯橋原為浮梁舟橋,由13條木船聯綴而成,橋面鋪設活動木板,初名鹽關浮橋,俗稱東浮橋,是天津最早、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三跨平轉式開啟的鋼結構橋梁,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10月,因鋪設從東浮橋至東站有軌電車路軌,由津海關道和奧、意租界領事署及比利時天津電車電燈公司合資改建為永久性的鋼梁鐵橋,取名“金湯橋”,寓意“固若金湯”,存留至今。

金湯橋開橋情景

  平津戰役是解放中國三大戰役中的最後一戰,而在解放天津的攻城戰中,金湯橋會師是一個關鍵,它標志著已經打通了天津市區的東西走廊,攔腰斬斷了國民黨守軍的防御體系。

  平津戰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集中5個軍、22個師約34萬人組成東西兩個突擊集團對天津守敵發起總攻。西突擊集團由38軍、39軍、43軍128師組成,自西營門突破;東突擊集團由44軍、45軍組成,自民族門、民權門突破,兩集團同時向金湯橋挺進,敵人整個防御體系被打亂,陷入極度慌亂之中。1949年1月15日凌晨5時,東西兩個突擊集團在金湯橋上勝利會師,因此金湯橋又成為象征天津市解放的標志性建築。

  在金湯橋畔建有一座紀念碑,碑文上寫道:“1949年1月14日10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向國民黨守軍發起總攻。我軍采取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南後北、各個殲滅的戰略方針,東西兩面主攻部隊歷經16小時的激戰,於15日凌晨在金湯橋勝利會師。”

  鮮為人知的是,今天我們經常所見的會師照片,也是新中國成立前夕前蘇聯隨軍攝影隊在解放橋補拍的,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作為弘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金湯橋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其政治意義也早已大大超出當年的軍事作用。

  1984年,為紀念人民解放軍在天津戰役中的豐功偉績,在金湯橋海河東路一側設立了解放天津會師紀念碑。之後,該橋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活捉陳長捷

  陳長捷是中華民國軍事將領,被稱為抗日常勝將軍。早年考入保定軍校,後來在閻錫山的部隊中服役。抗日戰爭中他率部參加過南口戰役和平型關戰役。後任第六集團軍總司令及天津警備司令部司令。

  一位名叫崔振榮的天津籍老戰士說,他曾目睹活捉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的歷史一幕。

崔振榮老人講述目睹活捉陳長捷的情景

  1949年1月14日,天津戰役打響後,時任四野司令部警備團號長的崔振榮,隨部隊從西營門攻入天津城內。15日上午,攻到敵警備司令部外圍時,與敵人展開激烈戰斗,逐間房屋拼殺爭奪。敵人防守嚴密,火力很猛。崔老記得,不少戰友就是這時犧牲的。隨著我軍不斷深入,敵人潰不成軍,崔振榮衝進敵碉堡,親手活捉了一個班的敵人。

  後來,敵司令部大院的牆壁,被我軍用炸藥包炸開,大家衝了進去,38軍112師334團2營6連的戰士,在地下黨同志的引領下,進入地下室,活捉了陳長捷。崔老與戰友也隨後趕到了現場,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當時陳長捷已換上便裝,一臉沮喪,不時自言自語,崔老聽到他說,我不想打,我是執行傅作義的命令,是傅作義讓我死守。我軍命令他向國民黨天津守軍下達了“立即全部投降”的命令。當時,與陳長捷一起被活捉的還有防守區副司令、少將秋宗鼎,蔣介石從南京專門派到天津督戰的高級視察員程子踐等將校級軍官共七人。崔老說,為了攻擊和搗毀國民黨天津守軍的總指揮部,幾百名解放軍指戰員英勇犧牲。

  陳長捷是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布的戰犯被俘虜的,關押在河北省井陘縣華北軍區政治部軍法處看守所,後遷北京功德林,歸公安部北京戰犯管理處。

  1959年12月4日,陳長捷成為首批獲得特赦的10名戰犯之一,喜獲新生,之後擔任上海市政協秘書處專員,負責文史資料的編撰工作。短短幾年時間,他寫有10餘篇30多萬字文稿,留下珍貴的歷史資料。

  解放天津突破口紀念碑

  在天津城南河西區五號堤路與郁江道交口處,矗立著這樣一個紀念碑——解放天津突破口紀念碑。紀念碑依河而建,當年9縱就是從這裡作為突破口進入市區的。碑頭銘刻著1949年1月14日,讓人們永遠銘記這一天。

  1949年1月14日,總攻天津戰斗打響後,第46軍(9縱)第137師(第26師)第409團(第76團)在尖山南側護城河(時稱南圍堤河 )東西兩側地段,冒著槍林彈雨發起強攻,下午13時32分將“登城先鋒”紅旗插在天津南城城垣突破口,三排長宋寶林率領十九名戰士緊隨而上,迅速衝上有利地形,佔領了突破口。與此同時,第409團(第76團)7連2排6班長鄭文英率領三名戰士連續炸開兩道鐵絲網,迅速越過護城河。當接近城垣時,地堡裡的國民黨守軍正准備向他射擊,鄭文英迅速衝到兩個槍眼之間,一下塞進三顆榴彈,消滅了十個國民黨兵,登上城牆,佔領了突破口,將第二面紅旗插上了城頭。1月14日13時35分,第46軍(九縱)第137師(第26師)第409團(第76團)打開突破口。

  石家大院前線舊指揮部

  石家大院位於千年古鎮楊柳青中心,京杭大運河流經天津的南運河岸邊。原為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士住宅,有“天津第一家”、“華北第一宅”之稱。而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遺址位於西青區楊柳青鎮藥王廟東大街4號,原為一所四合院式民宅。

  天津戰役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曾設在這裡。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時,劉亞樓司令員就是在這裡發布了總攻命令,1962年,河北省將該處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天津市政府重新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於1983年建立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舊址陳列館,當年12月對外開放。

  該館現設有三部分陳列。第一部分為復原陳列,陳列著司令員和他的秘書在作戰指揮室裡指揮作戰的大型照片及八仙桌上鋪放的平津戰役地形圖,以及黑色牛皮殼步兵電話機,我華北地下武工隊攻城前向前線指揮部呈送的《天津敵碉堡柵欄城防圖》,劉亞樓司令員用過的牛皮革文件箱和文件夾,他的隨從警衛員的通信背包,以及行軍床、馬褡子、毛毯等生活用具。

  第二部分為歷史陳列。包括當年毛澤東同志為中央軍委起草的《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案》手稿,以及《解放軍反攻形式圖》、《太行新華日報》?號外?刊載的?沈陽解放??淮海戰役取得重大勝利?的消息和天津戰役敵我力量對比表等資料。還有攻城部隊部分指戰員用過的刺刀、子彈、地雷、炸藥包等實物。此外,還陳列著天津地下黨搜集的敵方情報,以及我軍對敵方的兵力部署、火力配備、軍事設施等照片和實物。

  第三部分為英烈室。其中主要展出了叢貴、葉頂安、王玉龍、盧錫勤、宋生、劉瑞林、裴飛正等英烈的動人事跡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跡和照片,展現了我軍指戰員在解放天津的戰斗中,浴血奮戰,英勇頑強,前赴後繼,為了天津人民的解放做出卓越貢獻的英勇氣概。

  千年文字會說話,不容青史盡成灰。平津館用史實回擊那些歷史虛無主義者,堅守著這塊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的紅色陣地。每一位烈士都是一段活的歷史,讓人們了解我們眼前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了解新中國是通過怎樣的犧牲、多大的代價換來的。

  在那戰火紛飛的日子裡,天津的老百姓表現出堅強意志、對自由解放的追求與向往,表現出對中國共產黨的無限熱愛。在紀念天津解放70周年之際,我們撫今追昔,愈加感到這種奮斗精神的可貴。它將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堅定的信念、百倍的熱情,創造更加輝煌的業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津雲新聞記者王曉羽 部分綜合天津日報、今晚報、中國軍網、天津電視臺國際部等)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