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年味:古巷長街 津門故裡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廣播電視臺 作者:李倩 編輯:李彤 2019-02-06 20:28:13

內容提要:貼春聯、舞龍獅,一口家鄉的味道是人們的鄉愁情愫,是遠隔千山萬水剪不斷的牽掛。探尋鄉愁中的年味,下面我們把鏡頭聚焦古文化街,聽古巷長街一磚一瓦背後的故事。

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

天津北方網訊:貼春聯、舞龍獅,一口家鄉的味道是人們的鄉愁情愫,是遠隔千山萬水剪不斷的牽掛。探尋鄉愁中的年味,下面我們把鏡頭聚焦古文化街,聽古巷長街一磚一瓦背後的故事。

古文化街正中心的“天後宮”,天津人叫她“娘娘宮”。往來漕運的船只認為娘娘可使“水不揚波”,佑護平安。漕運興盛,四方人流匯聚

文化交融,帶來了形式各樣的表演,最多時參加表演的有100多道。清朝乾隆年間,乾隆下江南路過天津時,把船停在了三岔河口,各道會各顯其能,博得乾隆的賞識,便得了“皇會”一名。如今,由此發展起來的媽祖旅游文化節上,上百名海內外宮廟代表聚集於此。

“京南花月無雙地,薊北繁華第一城”,當時的天津便是這般景象。文化的先進帶來了思想的開放。文化街北口,大獅子胡同,中國近代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嚴復曾經居住在這裡。嚴復應邀到天津北洋水師學堂任教。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他在天津《直報》上發表《論世變之亟》、《救亡決論》等文,大聲呼吁,主張變法維新。一部《天演論》,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震動了中國思想界;一份《國聞報》,推動了維新運動的發展。文化街口的金湯橋,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在這裡勝利會師。

百年光陰,滌蕩著運河,天後宮,目送著船來船往。如今,這裡不僅是天津人過年必來的地方,也是全世界了解天津的第一站。南方紙張、墨水、顏料運抵北方,加上天津特有的適宜雕刻的杜梨木,便有了一張融合了南北文化特色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風箏魏興於此,揚名於此。非遺藝人們,今天依舊在這裡,傳承傳統,創新技藝。到了這裡,纔敢贊嘆上一句,這就是天津衛。(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