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區『五治』並舉 探索社區治理新途徑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日報廖晨霞 編輯:鄧坤偉 2019-02-07 09:20:49

內容提要: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居住的社區環境安全舒適、鄰裡和諧和睦、文化生活豐富、充滿活力動力。那麼,怎樣纔能使我們居住的社區像大家希望的那樣呢?

天津北方網訊: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區域,那裡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區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關的利益和比較密切的交往──這就是我們居住的社區。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居住的社區環境安全舒適、鄰裡和諧和睦、文化生活豐富、充滿活力動力。那麼,怎樣纔能使我們居住的社區像大家希望的那樣呢?

河西區的做法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創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為契機,圍繞“擴大居民有序參與、完善社區治理體系”主題,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不斷探索社區治理新途徑、激發社區服務新活力、促進社區建設再上新水平,提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特別是其中發揮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作用,收到了明顯成效。

政治:

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紅色引擎”

桃園街廣順園社區曾經綠地損壞、私搭不止,而今,私搭亂蓋的小院、外沿被拆除了,車輛停放規整,整個小區面貌一新、井然有序。同一個社區的不同面貌,這巨大的反差得益於“越來越多的黨員參與到物業工作中來,業主委員會變成了以黨員為主體的‘紅色業委會’,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社區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社區黨委書記王菊告訴記者:“物業管理不僅僅是業委會的事,社區黨組織也要主動站出來。”

廣順園的悄然變化,是河西區基層黨建工作的一個縮影。河西區把黨的建設作為創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的龍頭,在社區中普遍建立了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居民委員會為基礎、社區工作站為依托,業委會、物業公司等共同參與的“一核多元”社區治理服務模式,形成了黨組織、居委會、工作站、社區社會組織、協商議事會“五位一體”組織體系;構築了以社區黨組織為基礎,轄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化黨建格局,實現了147個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全部“一肩挑”,招聘259名社區、“兩新”組織專職黨務工作者,同時在“黨委建在社區、支部建在樓棟、黨小組建在樓門”的三級基層組織體系基礎上,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體系。完善了區、街、社區三級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區委與85家成員單位簽訂共建協議。1358個共建項目,680餘個市管機關、事業單位、國企黨組織,380餘個區管機關、事業單位、國企黨組織,1.5萬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通過持續深化“百千萬·固堡壘”工程,先後走訪服務群眾108403人次,解決實際問題3858件……

“作為基層社區工作者,我們天天與群眾打交道,更要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將社區治理作為城市基層黨建的一條主線,以周到細致的服務,發動各級黨組織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帶領大家共同建設美好社區。”正如天塔街賓水北裡社區黨委書記翟素梅所說,黨建引領切實成為驅動居民有序參與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紅色引擎”。

自治:群眾成最積極參與者、最終評判者和最大受益者

“老人高興,我就高興。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照顧現在的老人,就是關心將來的自己。”友誼路街誼景村社區黨員邵煥民阿姨長年無私幫助社區中的老人,陪他們聊聊天,找一些謎語猜一猜,做做簡單的小游戲,哄得老人特別開心。

友誼路街推出“1+N幫1”助老志願服務,創新居家養老互助網絡,不僅解決了他們生活中的困難,同時也排解了老人們的孤獨感。

像這樣的社區居民自治特色活動,全區各街道還有很多。如桃園街廣順園社區組建的“紅色業委會”,通過摸排調查、凝聚共識、組織整合的“三步走”方法,引領黨員“紅色細胞”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越秀路街惠陽裡社區提煉“N+3+6”社區事務民主協商工作模式,讓社區居民參與有平臺、知情有辦法、監督有渠道,目前已在全街十個社區全面推廣……

圍繞居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河西區通過指導社區協商解決社區公共事務,實現了80%以上的社區黨員和30%以上的居民經常參與社區治理和服務,全區147個社區全部自主制定居民公約和自治方案,形成了“誰參與、誰認同,誰制定、誰執行”的社區治理新模式,總結提煉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優秀社區治理和服務工作方法。群眾成了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最大受益者、最積極參與者和最終評判者。

法治:公共法律“上門”服務

83歲的趙老太太因與子女贍養費糾紛事宜申請法律援助,因當事人行動不便,河西區司法局工作人員與承辦案件的律師一同前往老人家中辦理援助手續,感動得老太太抓著律師的手直抹眼淚。

河西區把群眾路線與法治方式結合起來,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打通法律服務“最後一公裡”。為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還把法律援助服務寫進了今年20項民心工程,開闢綠色通道,針對因特殊情況不能親自到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請的受援人,入戶服務上門受理。

“警律協作”是河西區今年推出的一項新機制,旨在引入專業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多元調解。該機制率先在公安河西分局土城派出所試點以來,短短7個月已經化解矛盾糾紛64起,有效避免“民轉刑”案件17起,各類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達90%以上。

家住紅山裡社區的王大姐,鄰居是位脾氣暴躁的老太太,多次與王大姐發生糾紛,甚至還放出“狠話”要傷害王大姐。“王大姐反映的情況屬於民事糾紛,可以通過法院民事訴訟,爭取精神損害賠償。”駐所律師小邢不僅給出法律層面建議,還多次和民警一同上門給老人和家屬做工作。專業而又耐心的調解最終讓老太太的家人答應勸說老人。王大姐也終於解決了一塊“心病”。

德治:互幫互助,包容和諧

富源裡社區有個“天使家園睦鄰服務站”,這是做什麼的呢?社區工作人員沈悅告訴記者,這是富源裡社區的“學雷鋒志願服務站”。旁邊小學每天放學後,志願者們就把孩子接到居委會。志願者們一邊陪伴孩子,一邊給他們輔導功課,直到家長下班接走孩子。如今,整個天塔街各社區都開設了這樣的“學雷鋒志願服務站”,幫助居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互相幫扶。

為構建和諧鄰裡關系,天塔街創造性地開展“鄰居節”活動,開設了“學雷鋒志願服務站”;每戶居民為本樓院精神文明建設提一項建議、擔負一項社區工作、認養一塊綠地、為鄰裡提供一項服務、建立一個鄰裡連心卡;還將“鄰居”的概念擴展到駐街單位,共居一域,共建共享。

武警十二中隊的官兵們多年以來認了不少“兵媽媽”──體育學院社區創新自己的“鄰居節”特色,積極聯系社區共駐共建單位,多年來與武警十二中隊共同舉辦“兵媽媽認親會”。“兵媽媽”們不但為子弟兵們包餃子、送來紀念品,而且看見有的戰士褲腳破了,還默默記在心裡,熬夜趕制新毛褲親手送到戰士手裡。感受著“兵媽媽”們的噓寒問暖,官兵們與“兵媽媽”之間洋溢著濃濃的軍民魚水情。

現在,“鄰居節”不但有活動主題、節日標識,而且創作了《鄰居節之歌》、好鄰居網站、個性化郵品、專題片、微電影、公益短片等,從一周的“節日”活動擴展延伸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讓鄰裡更親了、距離更近了、心靈更美了、社會更和諧了。天塔街“鄰居節”品牌,也先後被中宣部列入全國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百例典型之一,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自主創新獎。

德育是中華文化的生命稟賦,德治是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傳統。多年來,河西區弘揚踐行“崇善 包容 互助 和諧”的社區精神,通過打造一批主題內涵深、品牌叫得響、百姓參與高的活動品牌,著力提昇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為加快美麗河西、首善之區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橕,提高了居民的道德修養,促進了基層社會和諧穩定。

智治:社區治理的技術動力

環湖南裡社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緊鄰天津腫瘤醫院,就醫、辦事以及商戶等流動車輛隨意停放,造成了周邊道路擁堵,小區居民停車難,私裝地鎖達300餘個。針對這一情況,“錯位停放”,用活“車位資源”的共享理念催生了“惠停車”APP。

現在,環湖南裡所有車位重新規劃改造後設置了280個停車位,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見的情況下,將其中40個車位設為共享車位,小區居民白天上班車位空閑可以提供給短期停車的外來車輛。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區內有多少空閑車位,APP上會同步顯示,同時,小區大門處安裝昇降杆控制小區車流量。科技改變了生活,也緩解了周邊停車困難局面,解決了長期困擾小區居民的難題。

人民群眾是公安工作的力量源泉。去年8月,河西區某大廈保潔員劉姐在清掃樓層時,發現有間辦公室聚集了幾十位老年人,正在聚精會神地聽著三位年輕人慷慨激昂地講解“低投入高回報”之類的話語。劉姐趕忙拿出手機,打開“河西力量”APP,拍了一些照片上傳。河西分局民警收到線索後,立刻調查取證,最終搗毀了一個以虛假產品為幌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犯罪團伙。

“‘河西力量’APP將信息化手段融入群防群治建設中,賦予傳統信息收集方式新的生命力,實現信息便捷快速傳遞。”公安河西分局副局長李偉說,“河西力量”APP注冊用戶已有6萬餘名,累計獲取各類信息3萬餘條,消除隱患近900個,破獲案件200餘起。

在采訪中,我們接觸的居民都感覺到了社區和以前不一樣了,而且更相信,以後越來越好。(津雲新聞編輯鄧坤偉)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